四川省甘孜州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2023·甘孜)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气门 C.体壁 D.气管
2.(2023·甘孜)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物防治( )
A.以农药治虫 B.以菌治虫 C.以鸟治虫 D.以虫治虫
3.(2023·甘孜)“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繁殖行为 B.由蜻蜓的遗传物质决定
C.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是一种学习行为
4.(2023·甘孜)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B.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改变生存环境
5.(2023·甘孜)下列不是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气味 B.生长激素 C.声音 D.动作
6.(2023·甘孜)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7.(2023·甘孜)各类食品的贮存都要考虑其保存方法,食品保存的原理是( )
A.放到冰箱里就可以了
B.把食品煮熟、高温消毒就可以了
C.食品密封就行
D.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繁殖就可以了
8.(2023·甘孜)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A.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尾鳍的摆动
C.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D.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9.(2023·甘孜)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错误的是( )
A.需要一定的水分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D.有的不需要氧
10.(2023·甘孜)下列实例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①种子植物的生殖 ②马铃薯用块茎生殖 ③“克隆养”的出现 ④“试管婴儿”的诞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23·甘孜)剪取柳树的一段枝条,插入湿润的土壤中,能长成一个新个体,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A.芽接 B.枝接 C.扦插 D.杂交
12.(2023·甘孜)下列哪一组性状是相对性状( )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C.狗的卷毛和直毛 D.兔子的红眼睛和猪的大耳朵
13.(2023·甘孜)小红的爸爸有酒窝(Aa)、妈妈无酒窝(aa),小红也有酒窝。控制小红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或aa D.AA
14.(2023·甘孜)女性正常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 )
A.XX B.Y C.X D.XY
15.(2023·甘孜)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那么“蝴蝶”与“毛毛虫”分别处于发育的哪个阶段( )
A.若虫、成虫 B.幼虫、卵 C.成虫、幼虫 D.成虫、蛹
16.(2023·甘孜)家蚕和水稻个体发育的起始点都是( )
A.精子的成熟 B.受精卵
C.卵细胞的成熟 D.刚孵出的蚕宝宝和种子
17.(2023·甘孜)在昆虫发育过程中,不完全变态比完全变态少了一个时期,少了的时期是( )
A.幼虫 B.卵 C.蛹 D.成虫
18.(2023·甘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龟属于两栖类动物
B.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C.我国生物种类很多,不必保护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19.(2023·甘孜)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
A.遗传物质 B.性状 C.生活习性 D.生活环境
20.(2023·甘孜)把两只母鸡养在笼子里,它们能生蛋并孵出小鸡吗( )
A.能生蛋,该蛋也能孵出小鸡
B.能生蛋,但该蛋不能孵出小鸡
C.不能生蛋,也不能孵出小鸡
D.能生蛋,但该蛋只能孵出小母鸡
21.(2023·甘孜)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 )
A.进化现象 B.遗传现象 C.适应现象 D.变异现象
22.(2023·甘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
A.求偶 B.交配 C.筑巢 D.孵卵
23.(2023·甘孜)判断某种病是不是传染病的主要依据是( )
A.传染性和流行性 B.传染性和爆发性
C.突发性和流行性 D.流行性和遗传性
24.(2023·甘孜)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
A.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是有利的
D.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5.(2023·甘孜)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叫( )
A.基因 B.DNA C.细胞核 D.染色体
26.(2023·甘孜)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存在于(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27.(2023·甘孜)"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C.女儿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于母亲
D.人的体细胞中含有一对性染色体
28.(2023·甘孜)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保护环境,我国应尽“大国责任”。下列决策不合理的是( )
A.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B.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迁到国外
C.打造“绿色丝路经济带” D.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决定
29.(2023·甘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不能结婚,其原因是( )
A.近亲结婚不符合我国的风俗习惯
B.近亲结婚会引发家族矛盾
C.近亲结婚后代一定会患遗传病
D.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30.(2023·甘孜)蚯蚓、蛭等环节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用鳃呼吸 B.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C.身体不分节 D.体表有外套膜
31.关于生命进化的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植物到动物
C.由低等到高等 D.由水生到陆生
32.(2023·甘孜)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下列有关急救措施应遵循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33.(2023·甘孜)下列是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进化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4.(2023·甘孜)一对双眼皮夫妻,他们有一个双眼皮儿子和一个单眼皮女儿,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为( )
A. B. C. D.无法确定
35.(2023·甘孜)以下概念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
A. B.
C. D.
36.(2023·甘孜)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 )
A.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B.海洋和河流
C.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地区 D.原始海洋和高温湿润地区
37.(2023·甘孜)出现下列哪种情况的同学需要看心理医生( )
A.考试前心情比较紧张 B.总疑心其他同学说自己坏话
C.剧烈活动后身体很疲劳 D.与同学闹矛盾后心情不好
38.(2023·甘孜)预防冠心病有效方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列不属于良好生活习惯是( )
A.吸烟喝酒 B.生活有规律
C.合理膳食 D.冬季注意防寒保暖
39.(2023·甘孜)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和黏膜的保护作用 B.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
C.人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 D.血液中白细胞吞噬各种病毒
40.(2023·甘孜)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下列关于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谓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B.橘子发霉后,去掉发霉部位即可放心食用
C.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D.非处方药毒性小,可自行斟酌用量,无需按照说明书服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41.(2023·甘孜)生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用枝条扦插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生殖。
42.(2023·甘孜)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 对染色体,而在生殖细胞中只有 条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 。决定是男性的一对染色体组成是 ,决定是女性的一对染色体组成是 。
43.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脸色变黑,这是由 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 (有或没有)改变, (会或不会)遗传给后代的。这种变异称不可遗传的变异。
44.(2023·甘孜)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 或人与 ,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 和 这三个基本环节。
45.(2023·甘孜)蝗虫是农业害虫,它的成虫具有群集、迁飞的习性,容易形成蝗灾。大山雀是蝗虫的天敌之一,大山雀生殖和发育的突出特点是能产带硬壳的大型卵。[ ]填序号,请分析回答:
(1)据图1回答:蝗虫的发育要经过卵、[ ] 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 。
(2)蝗虫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请结合蝗虫的发育特征,试着写一条既环保又能防治蝗虫的措施 。
(3)据图2回答:将鸟蛋敲破,让内容物流到一培养皿内。可发现卵黄上有一个小白点,它是 。受精的鸟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小的胚胎,鸟卵中,为胚胎发育供给所需的养料和水分的结构是[ ] 和卵白,类似于大豆种子萌发时为胚提供营养的 。
46.(2023·甘孜)根据下图“生物进化树”回答问题(G代表原始的生命):
(1)A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是 类。
(2)B属于哺乳纲动物。它们的生殖发育特征是 和 。
(3)C是 植物,它和裸子植物合称为 植物。
(4)D是种类最少的脊椎动物,其发育特征是 。
(5)E的生物名称是 。F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是 植物。最高等的植物是 。
47.(2023·甘孜)红绿色盲症是一种色觉障碍,患者分辨不清红色与绿色。研究表明该病是由只分布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红绿色盲基因,也没有控制正常色觉的基因。请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红绿色盲基因的载体是 。
(2)红绿色盲与正常色觉构成一对 ,其中红绿色盲是 性状。
(3)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一个体细胞中一般含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产生的精子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红绿色盲基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蝗虫属于昆虫,在腹部的左右两侧有排列很整齐的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因此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气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蝗虫的呼吸部位,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昆虫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气管,气门仅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防治
【解析】【解答】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可见A以农药治虫不属于生物防治,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物防治的认识,为基础题,熟记: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生物防治大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还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3.【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蜻蜓点水是产卵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A说法正确。
B、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是有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B说法正确。
C、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是蜻蜓在产卵,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说法正确。
D、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基础题,熟记: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
4.【答案】B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中的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导致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因此,为了呼吸蚯蚓会钻出地面,可见,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蚯蚓爬出地面呼吸,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蚯蚓的呼吸特点,为基础题,熟记即可,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进行呼吸,蚯蚓的体壁中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
5.【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应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往往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选项中,A气味、C声音、D动作都属于信息交流,B生长激素不属于信息交流方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词填空安插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消费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担任的角色,为基础题,熟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产者往往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7.【答案】D
【知识点】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食品腐败变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所以保存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食品保存的原理,解答此题需要熟知:食品腐败变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所以,食品保存的原理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8.【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靠鳍游泳,鳍有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鳍,胸鳍和腹鳍的摆动主要是维持躯体平衡,尾鳍的摆动主要是控制前进的方向,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可见,鲫鱼在游泳时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尾部和躯干部摆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知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多结合生活的观察,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9.【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选项中,AB都是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对于氧气来说,有的细菌不需要氧气,为厌氧细菌,有的细菌为好氧细菌,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10.【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①种子植物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种子的主要部位为胚,胚是受精卵发育来的, ④试管婴儿的受精过程是在体外完成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②马铃薯用块茎生殖、③克隆羊的出现这两个过程都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靠种子繁殖后代的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11.【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扦插一般是指是剪取一段带有芽的枝条,将其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然后枝条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可见,题干所述“剪取柳树的一段枝条,插入湿润的土壤中,能长成一个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扦插,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无性生殖,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殖过程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由母体获得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包括克隆、组织细胞、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
12.【答案】C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人的身高和体重中,身高和体重是不同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中,豌豆和蚕豆属于两种生物,不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狗的卷毛和直毛中,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
D、兔子的红眼睛和猪的大耳朵中,兔子和猪属于不同的生物,不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相对性状的判断,为基础题,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判断一对性状是不是相对性状,要抓住“两同一不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13.【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爸爸有酒窝,基因型是Aa,妈妈无酒窝的基因型是aa,妈妈遗传给小红的基因一定是a,爸爸传给小红的基因是A,所以有酒窝的小红基因型是Aa,遗传图如图: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亲子代间的传递,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正常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14.【答案】A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正常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所以,女性正常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X,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的染色体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5.【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时期,美丽的蝴蝶是成虫时期,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发育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例如蜜蜂、蝴蝶、家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形态结构差别不明显,如蝗虫、蟋蟀等。
16.【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玉米属于被子植物,玉米开花后,经过经过传粉,精子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花粉萌发后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内的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是形成新植株的重要结构,家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所以,玉米和家蚕个体发育的起始点都是受精卵,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有性生殖,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发育的起点都是从受精卵开始。
17.【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个体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可见,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比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少了蛹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是个阶段,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比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少了蛹期。
18.【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爬行动物;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龟属于属于爬行动物,A说法错误。
B、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B说法正确。
C、我国生物种类很多,我们要保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C说法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但是病毒能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属于生物,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基础知识,知识点较多,需要熟记爬行动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病毒的基本特征,但知识点比较多,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病毒形态极其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19.【答案】A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经过射线的照射,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表现出新的性状,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类型,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了解: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
20.【答案】B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鸡蛋要想孵化出小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卵是受精的卵、具备鸟卵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题干中,把两只母鸡养在一起,这两只母鸡都能够生蛋,但是不能完成受精,所以,产出的鸡蛋都不是受精的鸡蛋,都不能孵化出小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鸟卵能孵化出雏鸟的条件是:卵必须是受精卵,且具备鸟卵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
21.【答案】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相似性,即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遗传的概念,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象。
22.【答案】C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这体现的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啄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的繁殖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其中,鸟类必经的过程有求偶、交配和产卵。
23.【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基本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遗传性是遗传病的特点,而不是传染病的特点,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4.【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生物的变异具有普遍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动物之间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即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也有不利的,C符合题意。
D、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5.【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上有许多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概念,为基础题,熟知: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内有数量不同的染色体,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26.【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流动,加快与外界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着糖类和色素等多种物质,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熟知: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也成对存在。
27.【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A说法正确。
B、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有关的基因,而不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说法错误。
C、女儿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包括性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于母亲,C说法正确。
D、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的染色体和性别决定,为基础题,熟记即可,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人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3对,其中22对为男女所共有,称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男女不同,称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正常人体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28.【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不是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迁到国外,迁到国外同样对环境造成危害,应该能从根源解决问题,企业产生的废气体等应经过处理再排出,B符合题意。
C、打造“绿色丝路经济带”,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决定,节约用电,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出,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保护,为基础题,生物圈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创造美好环境,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从多做一些对环保有益的之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将低碳生活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平时要注意节电、节油、节气、节水,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减少碳的排放量,用环保袋购物,使用无汞电池并不乱扔尽量用可充电的且尽量少用等。
29.【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即为近亲,婚姻法规定近亲不能结婚,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后代患有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近亲结婚的危害,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的后代中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
30.【答案】B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A、蚯蚓和水蛭都是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蚯蚓、蛭等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B符合题意。
C、蚯蚓、蛭等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所以,身体分节,C不符合题意。
D、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这不是环节动物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有真正的体腔,如蚯蚓、水蛭和沙蚕。
31.【答案】B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 答】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 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D由植物到动物是错误的.
故选:B
【分析】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2.【答案】D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当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①让病人仰卧平躺,将病人的衣领解开;如果③口腔内有污物,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②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见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急救的措施,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人工呼吸的步骤,为基础题,熟记: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采取科学的自救办法,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33.【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或者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A说法正确。
B、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B说法正确。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说法正确。
D、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生物进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学说,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34.【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这对双眼皮夫妻,他们有一个双眼皮儿子和一个单眼皮女儿,表明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如果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A,则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a;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单眼皮女儿的基因组成是aa,可以推断:父母遗传给单眼皮女儿的基因一定是a,父母双眼皮的基因组成都是Aa,所以,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为1/4,遗传图解如下: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隐性和性状遗传,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5.【答案】A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所以,A说法正确。
B、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构成器官,可见B说法错误。
C、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动物包括昆虫,C说法错误。
D、液泡和叶绿体都在细胞质中,液泡和叶绿体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的概念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是基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有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叶绿体、液泡都是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
36.【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在原始地球上,在高温、闪电和紫外线的作用下,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等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了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多分子体系的形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都是在原始海洋,可以看出,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原始大气、原始海洋,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命的起源,为基础题,熟记即可,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37.【答案】B
【知识点】调节情绪的方法
【解析】【解答】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往往长期有某种心理不 健康的表现,而不是一次两次的情绪不稳定,A考试前的心情比较紧张、C剧烈活动后身体很疲劳、D、与同学闹矛盾后心情不好,这三项都是正常出现的心里现象,可以通过自己调节来改变,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B总疑心其他同学说自己的坏话,表明他心里不健康,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为基础题,难度一般,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遇到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转移注意力、宣泄、自我安慰。
38.【答案】A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吸烟喝酒不利于身体健康,比如吸烟会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吸烟喝酒不是良好的生活习惯,A符合题意。
B、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合理膳食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属于良好的生活习惯,C不符合题意。
D、冬季温度低,外出时注意防寒保暖,以免着凉生病,属于良好的生活习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9.【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体液中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注射疫苗产生抗体,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40.【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药;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A说法错误。
B、橘子发霉后,去掉发霉部也不可以食用,霉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可以扩散到果实其他部位,B说法错误。
C、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C说法正确。
D、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用药前都要按照说明是服药,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健康的含义、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用药等基础知识,熟记即可,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迹斗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答案】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无性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生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营养繁殖,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故答案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无性。
【分析】此题考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区别,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42.【答案】23;23;性染色体;XY;XX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即在生殖细胞中只有23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23、23、性染色体、XY、XX。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染色体及性别决定,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男性和女性一样,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
43.【答案】环境;没有;不会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脸色变黑,这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44.【答案】病原体;人;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故答案为:病原体、人、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45.【答案】(1)B;幼虫;不完全变态发育
(2)生物防治
(3)胚盘;c;卵黄;子叶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A是卵,B是幼虫,C是成虫,蝗虫的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程度不同。
(2)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可用引进天敌的方法将蝗虫大量杀死,和使用农药相比,生物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3)a是胚盘,b是卵壳,c是卵黄,d是卵白,e是气室,其中,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外,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大豆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其中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类似于鸟卵中的卵黄和卵白。
故答案为:(1)B、幼虫、不完全变态发育;(2)生物防治;(3)胚盘、c、卵黄、子叶。
【分析】此题考查蝗虫的发育过程、鸟卵的结构,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蜜蜂、家蚕、果蝇;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是:卵→幼虫→成虫,蝗虫、蟋蟀;在鸟卵的结构中,卵壳较硬,上面有气孔,保护卵细胞;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鸟。
46.【答案】(1)爬行
(2)胎生;哺乳
(3)被子(绿色开花植物);种子
(4)变态发育
(5)节肢;藻类;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爬行动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A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减少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2)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这种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图中,C是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生物圈中种类最多、等级最高等、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类群,靠种子繁殖后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合称为种子植物,
(4)图中,D是两栖动物,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蝌蚪和成蛙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属于变态发育,所以,D的发育特征是变态发育。
(5)图中,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F是藻类植物,大多为单细胞的,是最低等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生物圈中种类最多、等级最高等、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类群,靠种子繁殖后代。
故答案为:(1)爬行;(2)胎生哺乳;(3)被子(绿色开花植物)、种子;(4)变态发育;(5)节肢、藻类、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过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哺乳类;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47.【答案】(1)DNA;染色体
(2)相对性状;隐性性状
(3)不一定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有许多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基本单位,所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红绿色盲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
(2)红绿色盲与正常色觉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群,这构成了一对相对性状,根据题干所述,该病是由只分布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所以,红绿色盲是隐性性状。
(3)男性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22对+XY,产生生殖细胞时,程度跌染色体分开,所以,产生的精子类型为:22条+X、22条+Y,根据题所示,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产生的精子中不一定含有红绿色盲基因。
故答案为:(1)DNA、染色体;(2)相对性状、隐性性状;(3)不一定。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决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红绿色盲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 / 1四川省甘孜州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2023·甘孜)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气门 C.体壁 D.气管
【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蝗虫属于昆虫,在腹部的左右两侧有排列很整齐的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因此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气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蝗虫的呼吸部位,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昆虫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气管,气门仅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2.(2023·甘孜)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物防治( )
A.以农药治虫 B.以菌治虫 C.以鸟治虫 D.以虫治虫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防治
【解析】【解答】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可见A以农药治虫不属于生物防治,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物防治的认识,为基础题,熟记: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生物防治大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还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3.(2023·甘孜)“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繁殖行为 B.由蜻蜓的遗传物质决定
C.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是一种学习行为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蜻蜓点水是产卵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A说法正确。
B、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是有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B说法正确。
C、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是蜻蜓在产卵,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说法正确。
D、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基础题,熟记: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
4.(2023·甘孜)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B.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改变生存环境
【答案】B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中的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导致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因此,为了呼吸蚯蚓会钻出地面,可见,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蚯蚓爬出地面呼吸,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蚯蚓的呼吸特点,为基础题,熟记即可,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进行呼吸,蚯蚓的体壁中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
5.(2023·甘孜)下列不是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气味 B.生长激素 C.声音 D.动作
【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应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往往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选项中,A气味、C声音、D动作都属于信息交流,B生长激素不属于信息交流方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词填空安插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6.(2023·甘孜)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案】C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消费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担任的角色,为基础题,熟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产者往往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7.(2023·甘孜)各类食品的贮存都要考虑其保存方法,食品保存的原理是( )
A.放到冰箱里就可以了
B.把食品煮熟、高温消毒就可以了
C.食品密封就行
D.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繁殖就可以了
【答案】D
【知识点】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食品腐败变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所以保存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食品保存的原理,解答此题需要熟知:食品腐败变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所以,食品保存的原理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8.(2023·甘孜)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A.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尾鳍的摆动
C.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D.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靠鳍游泳,鳍有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鳍,胸鳍和腹鳍的摆动主要是维持躯体平衡,尾鳍的摆动主要是控制前进的方向,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可见,鲫鱼在游泳时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尾部和躯干部摆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知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多结合生活的观察,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9.(2023·甘孜)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错误的是( )
A.需要一定的水分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D.有的不需要氧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选项中,AB都是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对于氧气来说,有的细菌不需要氧气,为厌氧细菌,有的细菌为好氧细菌,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10.(2023·甘孜)下列实例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①种子植物的生殖 ②马铃薯用块茎生殖 ③“克隆养”的出现 ④“试管婴儿”的诞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①种子植物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种子的主要部位为胚,胚是受精卵发育来的, ④试管婴儿的受精过程是在体外完成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②马铃薯用块茎生殖、③克隆羊的出现这两个过程都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靠种子繁殖后代的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11.(2023·甘孜)剪取柳树的一段枝条,插入湿润的土壤中,能长成一个新个体,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A.芽接 B.枝接 C.扦插 D.杂交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扦插一般是指是剪取一段带有芽的枝条,将其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然后枝条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可见,题干所述“剪取柳树的一段枝条,插入湿润的土壤中,能长成一个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扦插,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无性生殖,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殖过程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由母体获得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包括克隆、组织细胞、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
12.(2023·甘孜)下列哪一组性状是相对性状( )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C.狗的卷毛和直毛 D.兔子的红眼睛和猪的大耳朵
【答案】C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人的身高和体重中,身高和体重是不同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中,豌豆和蚕豆属于两种生物,不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狗的卷毛和直毛中,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
D、兔子的红眼睛和猪的大耳朵中,兔子和猪属于不同的生物,不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相对性状的判断,为基础题,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判断一对性状是不是相对性状,要抓住“两同一不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13.(2023·甘孜)小红的爸爸有酒窝(Aa)、妈妈无酒窝(aa),小红也有酒窝。控制小红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或aa D.AA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爸爸有酒窝,基因型是Aa,妈妈无酒窝的基因型是aa,妈妈遗传给小红的基因一定是a,爸爸传给小红的基因是A,所以有酒窝的小红基因型是Aa,遗传图如图: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亲子代间的传递,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正常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14.(2023·甘孜)女性正常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 )
A.XX B.Y C.X D.XY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正常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所以,女性正常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X,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的染色体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5.(2023·甘孜)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那么“蝴蝶”与“毛毛虫”分别处于发育的哪个阶段( )
A.若虫、成虫 B.幼虫、卵 C.成虫、幼虫 D.成虫、蛹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时期,美丽的蝴蝶是成虫时期,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发育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例如蜜蜂、蝴蝶、家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形态结构差别不明显,如蝗虫、蟋蟀等。
16.(2023·甘孜)家蚕和水稻个体发育的起始点都是( )
A.精子的成熟 B.受精卵
C.卵细胞的成熟 D.刚孵出的蚕宝宝和种子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玉米属于被子植物,玉米开花后,经过经过传粉,精子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花粉萌发后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内的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是形成新植株的重要结构,家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所以,玉米和家蚕个体发育的起始点都是受精卵,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有性生殖,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发育的起点都是从受精卵开始。
17.(2023·甘孜)在昆虫发育过程中,不完全变态比完全变态少了一个时期,少了的时期是( )
A.幼虫 B.卵 C.蛹 D.成虫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个体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可见,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比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少了蛹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是个阶段,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比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少了蛹期。
18.(2023·甘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龟属于两栖类动物
B.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C.我国生物种类很多,不必保护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爬行动物;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龟属于属于爬行动物,A说法错误。
B、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B说法正确。
C、我国生物种类很多,我们要保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C说法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但是病毒能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属于生物,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基础知识,知识点较多,需要熟记爬行动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病毒的基本特征,但知识点比较多,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病毒形态极其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19.(2023·甘孜)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
A.遗传物质 B.性状 C.生活习性 D.生活环境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经过射线的照射,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表现出新的性状,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类型,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了解: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
20.(2023·甘孜)把两只母鸡养在笼子里,它们能生蛋并孵出小鸡吗( )
A.能生蛋,该蛋也能孵出小鸡
B.能生蛋,但该蛋不能孵出小鸡
C.不能生蛋,也不能孵出小鸡
D.能生蛋,但该蛋只能孵出小母鸡
【答案】B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鸡蛋要想孵化出小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卵是受精的卵、具备鸟卵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题干中,把两只母鸡养在一起,这两只母鸡都能够生蛋,但是不能完成受精,所以,产出的鸡蛋都不是受精的鸡蛋,都不能孵化出小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鸟卵能孵化出雏鸟的条件是:卵必须是受精卵,且具备鸟卵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
21.(2023·甘孜)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 )
A.进化现象 B.遗传现象 C.适应现象 D.变异现象
【答案】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相似性,即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遗传的概念,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象。
22.(2023·甘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
A.求偶 B.交配 C.筑巢 D.孵卵
【答案】C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这体现的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啄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的繁殖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其中,鸟类必经的过程有求偶、交配和产卵。
23.(2023·甘孜)判断某种病是不是传染病的主要依据是( )
A.传染性和流行性 B.传染性和爆发性
C.突发性和流行性 D.流行性和遗传性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基本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遗传性是遗传病的特点,而不是传染病的特点,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4.(2023·甘孜)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
A.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是有利的
D.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生物的变异具有普遍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动物之间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即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也有不利的,C符合题意。
D、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5.(2023·甘孜)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叫( )
A.基因 B.DNA C.细胞核 D.染色体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上有许多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概念,为基础题,熟知: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内有数量不同的染色体,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26.(2023·甘孜)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存在于(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流动,加快与外界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着糖类和色素等多种物质,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熟知: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也成对存在。
27.(2023·甘孜)"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C.女儿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于母亲
D.人的体细胞中含有一对性染色体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A说法正确。
B、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有关的基因,而不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说法错误。
C、女儿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包括性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于母亲,C说法正确。
D、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的染色体和性别决定,为基础题,熟记即可,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人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3对,其中22对为男女所共有,称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男女不同,称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正常人体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28.(2023·甘孜)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保护环境,我国应尽“大国责任”。下列决策不合理的是( )
A.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B.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迁到国外
C.打造“绿色丝路经济带” D.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决定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不是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迁到国外,迁到国外同样对环境造成危害,应该能从根源解决问题,企业产生的废气体等应经过处理再排出,B符合题意。
C、打造“绿色丝路经济带”,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决定,节约用电,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出,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保护,为基础题,生物圈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创造美好环境,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从多做一些对环保有益的之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将低碳生活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平时要注意节电、节油、节气、节水,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减少碳的排放量,用环保袋购物,使用无汞电池并不乱扔尽量用可充电的且尽量少用等。
29.(2023·甘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不能结婚,其原因是( )
A.近亲结婚不符合我国的风俗习惯
B.近亲结婚会引发家族矛盾
C.近亲结婚后代一定会患遗传病
D.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即为近亲,婚姻法规定近亲不能结婚,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后代患有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近亲结婚的危害,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的后代中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
30.(2023·甘孜)蚯蚓、蛭等环节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用鳃呼吸 B.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C.身体不分节 D.体表有外套膜
【答案】B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A、蚯蚓和水蛭都是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蚯蚓、蛭等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B符合题意。
C、蚯蚓、蛭等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所以,身体分节,C不符合题意。
D、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这不是环节动物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有真正的体腔,如蚯蚓、水蛭和沙蚕。
31.关于生命进化的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植物到动物
C.由低等到高等 D.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B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 答】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 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D由植物到动物是错误的.
故选:B
【分析】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2.(2023·甘孜)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下列有关急救措施应遵循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答案】D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当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①让病人仰卧平躺,将病人的衣领解开;如果③口腔内有污物,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②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见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急救的措施,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人工呼吸的步骤,为基础题,熟记: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采取科学的自救办法,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33.(2023·甘孜)下列是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进化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或者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A说法正确。
B、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B说法正确。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说法正确。
D、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生物进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学说,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34.(2023·甘孜)一对双眼皮夫妻,他们有一个双眼皮儿子和一个单眼皮女儿,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为( )
A. B. C.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这对双眼皮夫妻,他们有一个双眼皮儿子和一个单眼皮女儿,表明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如果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A,则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a;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单眼皮女儿的基因组成是aa,可以推断:父母遗传给单眼皮女儿的基因一定是a,父母双眼皮的基因组成都是Aa,所以,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为1/4,遗传图解如下: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隐性和性状遗传,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5.(2023·甘孜)以下概念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所以,A说法正确。
B、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构成器官,可见B说法错误。
C、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动物包括昆虫,C说法错误。
D、液泡和叶绿体都在细胞质中,液泡和叶绿体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的概念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是基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有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叶绿体、液泡都是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
36.(2023·甘孜)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 )
A.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B.海洋和河流
C.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地区 D.原始海洋和高温湿润地区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在原始地球上,在高温、闪电和紫外线的作用下,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等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了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多分子体系的形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都是在原始海洋,可以看出,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原始大气、原始海洋,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命的起源,为基础题,熟记即可,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37.(2023·甘孜)出现下列哪种情况的同学需要看心理医生( )
A.考试前心情比较紧张 B.总疑心其他同学说自己坏话
C.剧烈活动后身体很疲劳 D.与同学闹矛盾后心情不好
【答案】B
【知识点】调节情绪的方法
【解析】【解答】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往往长期有某种心理不 健康的表现,而不是一次两次的情绪不稳定,A考试前的心情比较紧张、C剧烈活动后身体很疲劳、D、与同学闹矛盾后心情不好,这三项都是正常出现的心里现象,可以通过自己调节来改变,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B总疑心其他同学说自己的坏话,表明他心里不健康,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为基础题,难度一般,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遇到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转移注意力、宣泄、自我安慰。
38.(2023·甘孜)预防冠心病有效方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列不属于良好生活习惯是( )
A.吸烟喝酒 B.生活有规律
C.合理膳食 D.冬季注意防寒保暖
【答案】A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吸烟喝酒不利于身体健康,比如吸烟会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吸烟喝酒不是良好的生活习惯,A符合题意。
B、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合理膳食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属于良好的生活习惯,C不符合题意。
D、冬季温度低,外出时注意防寒保暖,以免着凉生病,属于良好的生活习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9.(2023·甘孜)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和黏膜的保护作用 B.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
C.人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 D.血液中白细胞吞噬各种病毒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体液中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注射疫苗产生抗体,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40.(2023·甘孜)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下列关于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谓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B.橘子发霉后,去掉发霉部位即可放心食用
C.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D.非处方药毒性小,可自行斟酌用量,无需按照说明书服用
【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药;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A说法错误。
B、橘子发霉后,去掉发霉部也不可以食用,霉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可以扩散到果实其他部位,B说法错误。
C、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C说法正确。
D、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用药前都要按照说明是服药,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健康的含义、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用药等基础知识,熟记即可,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迹斗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41.(2023·甘孜)生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用枝条扦插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生殖。
【答案】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无性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生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营养繁殖,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故答案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无性。
【分析】此题考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区别,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42.(2023·甘孜)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 对染色体,而在生殖细胞中只有 条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 。决定是男性的一对染色体组成是 ,决定是女性的一对染色体组成是 。
【答案】23;23;性染色体;XY;XX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即在生殖细胞中只有23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23、23、性染色体、XY、XX。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染色体及性别决定,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男性和女性一样,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
43.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脸色变黑,这是由 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 (有或没有)改变, (会或不会)遗传给后代的。这种变异称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环境;没有;不会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脸色变黑,这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44.(2023·甘孜)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 或人与 ,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 和 这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病原体;人;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故答案为:病原体、人、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45.(2023·甘孜)蝗虫是农业害虫,它的成虫具有群集、迁飞的习性,容易形成蝗灾。大山雀是蝗虫的天敌之一,大山雀生殖和发育的突出特点是能产带硬壳的大型卵。[ ]填序号,请分析回答:
(1)据图1回答:蝗虫的发育要经过卵、[ ] 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 。
(2)蝗虫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请结合蝗虫的发育特征,试着写一条既环保又能防治蝗虫的措施 。
(3)据图2回答:将鸟蛋敲破,让内容物流到一培养皿内。可发现卵黄上有一个小白点,它是 。受精的鸟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小的胚胎,鸟卵中,为胚胎发育供给所需的养料和水分的结构是[ ] 和卵白,类似于大豆种子萌发时为胚提供营养的 。
【答案】(1)B;幼虫;不完全变态发育
(2)生物防治
(3)胚盘;c;卵黄;子叶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A是卵,B是幼虫,C是成虫,蝗虫的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程度不同。
(2)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可用引进天敌的方法将蝗虫大量杀死,和使用农药相比,生物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3)a是胚盘,b是卵壳,c是卵黄,d是卵白,e是气室,其中,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外,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大豆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其中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类似于鸟卵中的卵黄和卵白。
故答案为:(1)B、幼虫、不完全变态发育;(2)生物防治;(3)胚盘、c、卵黄、子叶。
【分析】此题考查蝗虫的发育过程、鸟卵的结构,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蜜蜂、家蚕、果蝇;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是:卵→幼虫→成虫,蝗虫、蟋蟀;在鸟卵的结构中,卵壳较硬,上面有气孔,保护卵细胞;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鸟。
46.(2023·甘孜)根据下图“生物进化树”回答问题(G代表原始的生命):
(1)A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是 类。
(2)B属于哺乳纲动物。它们的生殖发育特征是 和 。
(3)C是 植物,它和裸子植物合称为 植物。
(4)D是种类最少的脊椎动物,其发育特征是 。
(5)E的生物名称是 。F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是 植物。最高等的植物是 。
【答案】(1)爬行
(2)胎生;哺乳
(3)被子(绿色开花植物);种子
(4)变态发育
(5)节肢;藻类;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爬行动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A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减少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2)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这种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图中,C是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生物圈中种类最多、等级最高等、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类群,靠种子繁殖后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合称为种子植物,
(4)图中,D是两栖动物,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蝌蚪和成蛙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属于变态发育,所以,D的发育特征是变态发育。
(5)图中,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F是藻类植物,大多为单细胞的,是最低等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生物圈中种类最多、等级最高等、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类群,靠种子繁殖后代。
故答案为:(1)爬行;(2)胎生哺乳;(3)被子(绿色开花植物)、种子;(4)变态发育;(5)节肢、藻类、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过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哺乳类;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47.(2023·甘孜)红绿色盲症是一种色觉障碍,患者分辨不清红色与绿色。研究表明该病是由只分布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红绿色盲基因,也没有控制正常色觉的基因。请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红绿色盲基因的载体是 。
(2)红绿色盲与正常色觉构成一对 ,其中红绿色盲是 性状。
(3)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一个体细胞中一般含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产生的精子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红绿色盲基因。
【答案】(1)DNA;染色体
(2)相对性状;隐性性状
(3)不一定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有许多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基本单位,所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红绿色盲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
(2)红绿色盲与正常色觉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群,这构成了一对相对性状,根据题干所述,该病是由只分布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所以,红绿色盲是隐性性状。
(3)男性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22对+XY,产生生殖细胞时,程度跌染色体分开,所以,产生的精子类型为:22条+X、22条+Y,根据题所示,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产生的精子中不一定含有红绿色盲基因。
故答案为:(1)DNA、染色体;(2)相对性状、隐性性状;(3)不一定。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决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红绿色盲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