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无答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无答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5 22: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习 目标 低阶目标 1.能说出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并能列举出新、旧石器时代典型的文化遗存 2.能根据唯物史观,正确推导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 3.能够了解禅让制、世袭制、内外服制,熟练掌握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概念的基本内容。 二、高阶目标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和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达成 评价 能够根据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能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新旧石器时代典型的文化遗存及地区分布。 2.1 能够利用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正确推导出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3.1 通过阅读课本,能够了解禅让制、世袭制的相关概念; 3.2 能够通过教师补充讲解, 掌握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4.1 通过比较《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得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 4.2 能够通过夏、商、西周国家治理模式的对比, 总结出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先行组织: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现在这片土地上出现并繁衍生息的呢?他们又是怎样逐渐摆脱野蛮落后,不断走进文明时代的呢?他们又是怎样从相对孤立的原始人群,一步步形成彼此联系紧密的国家共同体的呢?早期的国家管理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臣民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节课的学习。
问题与活动 嵌入评价
一、新知建构(板块) 任务一 借助课本和地图,总结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活动1 小组讨论:阅读课本第1子目,填写下列表格: 时代地区典型文化遗存特 征旧石器时代 使用( )石器 新石器时代 使用( )石器
活动2 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总结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任务二 通过史料,探究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 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例,父系氏族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特点: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 阶级分化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任务三 借助史料探究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特征 活动一: 补充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相关内容 活动二: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由占卜来决定的。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连接天人意志的神。 思考:(1) 根据史料一概括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料二 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周王在畿内,诸侯在国内,各把大部分的土地,分给许多小封君。每一小封君是其封区内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世袭主人,人民对他纳租税,服力役和兵役,听凭他生杀予夺,不过他每年对诸侯或王室有纳贡的义务。 ——张荫麟《中国史纲》 史料三 思考:(2)根据史料二,分析西周分封制在社会层级上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 迁移运用 结合夏商周国家治理模式,尝试概括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解读: 注意史料中“每日必卜,每事必卜”“军国大事都是由占卜来决定的”等信息。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总结。(每点+2分)
成果集成:
作业设计: 完成导学案第7页的学业达标练习题1—6题。 要求: 勾画关键信息,按时完成交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