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6 08: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通过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和早期国家的讲述,从时空角度,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三、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学生能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能掌握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和私有制、阶级分化的出现
四、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学生能够整体上认识到夏商周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夏商周的演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发展
教学难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知识梳理
原始社会
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渔猎、寄居洞穴、母系氏族、元谋人、山顶洞人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原始农业、阶级分化、私有制、万邦时代、仰韶文化、良渚文化
二、奴隶社会/早期国家
1、夏朝·部落联盟:禅让制→世袭制、公有制→私有制
商朝·方国联盟
祭祀占卜·甲骨文: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为纽带维护政治统治·兄终弟即
(3)内外服制度
西周·家国一体的封建王国
(1)分封制
①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
②义务:朝见述职、随从作战、缴纳贡赋
③权利:设置官员、组建军队、征派赋税、爵位世袭、再分封(诸侯→卿大夫→士)
④特点:姬姓居多、拱卫周室、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⑤影响:前期有利于维护统治,开发边疆;后期诸侯势力增强,分封制逐渐瓦解
(2)宗法制·血缘
①目的:解决贵族内部的权力、财产继承分配矛盾
②内容: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关系;祭祀崇拜祖先
③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团结
补充知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为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3)礼乐制·等级关系
(4)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集体劳作、公私并存
4、夏商西周共同政治特点: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与王权结合;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框架梳理(完成以下填空)
一、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别。
二、新石器时代晚期发生怎样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的关系?
三、分封制的目的、内容、特点、影响?
四、宗法制的特点、影响?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关系?
课后习题
1.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此外,该遗址中制作大量珍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员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具备( )
A.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B. 先进的手工业技术
C. 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D.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 实 结 论
A 距今 170 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B 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C 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青铜农具在夏朝已经得到普及
D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解决了封建地主阶级财产分配上的矛盾
3.就文献记载来看,与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到“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不相对应的是( )
A. 从“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 B.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C.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D. 从神话传说到文明起源
4.“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C.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5.下列关于夏朝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以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中国最早奴隶制国家
③是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 ④殷墟是夏文化的遗存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摘编自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 分封制在传承与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地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摘编自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历史影响。
答案1——5:CBDBA
(1)历史背景: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井田制的实施;宗法制的影响;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2)分封制的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易导致割据势力的形成,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
知识拓展
1、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核心说和六大区系论。
六大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主要着眼于其间各自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地区是六大区系之一,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这同以往在中华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形成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民族文化先是从这里发展起来,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区影响下才得以发展的观点有所不同,从而对于在历史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2、考古(出土文物)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1)补充或印证文献史料(甲骨文与《史记》商王世系)
(2)更新某些史学旧说(中华文明西来说、东周以上无信史)
(3)推动历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二重证据法)
(4)扩大史学研究领域(考古学)
3、西周时期的国野制:国人野人地位和政治待遇差距极大,国野分立是西周阶级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西周奴隶制度的特点。
4、西周国家结构的特点
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5、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特征。
6、早期国家的特点
(1)政治特点:
①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理解:商王占卜决定军国大事)
②等级森严;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家国同构;(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周王室只能间接管理地方,中央和地方是两个系统)
(2)经济特点:
①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
②青铜铸造发达
(3)文化特点:
①出现了成熟文字(甲骨文,金文)
②礼乐文化
③逐渐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