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 梦游的雄奇浪漫与登高的现实悲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 梦游的雄奇浪漫与登高的现实悲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高》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5 06:4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梦游的雄奇浪漫与登高的现实悲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置身诗境,感受诗歌意境。
2. 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情感。
3. 比较阅读,体会“吟”与“律诗”形式差异。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意蕴。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形式与情感的内在关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杜”及其诗作风格。李白和杜甫是唐诗星空的双子星座,今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吟诵品味诗作,触摸诗人灵魂,感受梦游的雄奇浪漫与登高的现实悲慨。
【设计意图】
回顾诗人生平和相关诗作,有助于学生知人论世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了解学情。
任务一:整体感知诗作,触摸诗人的梦境和现实
学生活动:
1.结合课下注释,大声朗读诗歌,发挥想象,边读边说说诗句意思。读完后,再连贯朗读一遍,争取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
2.李白梦游天姥山的经过和杜甫登高的见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种感受?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之一是要精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诗中运用的意象离学生比较远,通过结合注释和发挥想象(尤其借助一些学生熟悉的影视剧),可以很好理解诗意。杜甫诗中的写景句非常经典,短短四句却包罗天地,气吞山河。不发挥想象,不借助朗读,难以体验到诗人营造的意境。
“感受”直指个体阅读体验,高中生对李白和杜甫的作品已经有较广泛的接触,能够比较容易辨别出浪漫与写实的区别。但“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种感受”就把感受这一篇的具体诗句中,引导他们细致品味诗作内容。
任务二:追随诗人足迹,探寻诗境营造之高妙。
学生活动:
再读《梦游天姥吟留别》1、2段,思考,诗人运用怎样的手法刻画天姥山,表现仙游的经过。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设计意图】
单元学习任务三这样阐述: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而想象的手法主要集中在1、2段。诗作中的衬托、对比、夸张、拟人、文学及神话典故、时空转换等手法均能体现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才能。
【作业布置】
1、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1、2段。
2、每句都顶格,一个标点为一句,把两首诗分别抄在作文纸上。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比较诗的形式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抽查背诵。
任务一:知人论世,体味两首诗的情感意蕴。
学生活动:
结合注释和诗人作品,完成下列任务。
1.以游踪为横轴,情感变化为纵轴,绘制《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情感曲线。
2.你从《登高》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你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
知人论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课下注释给得较为详细,学生对李白和杜甫及其诗作了解也比较多,这个问题结合诗句和学习资料,情感的梳理比较容易。难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诗人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与诗作内容和情感抒发有何关系,复习前面学过的《短歌行》 《归去来兮辞》《琵琶行》等作品,进一步归纳,学生就会更深一层领会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
任务二:比较阅读,体会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差异。
学生活动:
戴着脚镣跳舞,这是美国批评家佩里的名言。他的本意是说诗人们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其实都是在戴着脚镣跳舞,他所谓的脚镣是指诗歌的格律。
比较你抄在作文本上的诗,看看这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差别?结合以往学过的类似的诗篇,朗读诗作,你能发现诗歌句式与韵律的选择和诗歌内容及情感表达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联吗?
【设计意图】
比较这两首诗形式上的差别,学生很容易发现一首为律诗,一首为古体诗。具体让学生说明二者区别时,学生可能会从句式、押韵、篇幅等方面发现诗歌的显著不同。这时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句式的选择对情感表达的影响,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发现,李白的诗作想象奇特,自由奔放,根据内容层次和情感变化变换韵脚,更为灵动自然。而杜甫的诗格律严谨,沉郁顿挫,“哀的基调”“悲”的主题,更加符合平仄、押韵、对仗等形式要求。这时候再点拨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学生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形式的选择与二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高度契合,也符合二人一贯的创作风格。
【作业布置】
1.背诵两首诗。
2.自主阅读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楼》,谈谈李白为什么喜欢用古风,而杜甫则喜欢用律诗。
【设计意图】
回扣本组诗学习的主题,落实积累的任务;通过横向比读,给选修中的专题研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