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五月十五那一天》
思考:歌曲为什么调式?
结束音为1,因此是宫调式
歌曲简介
唐太宗时期(公元 641 年),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
包括大量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带进西藏,
因而对汉藏两族的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以,藏族人民都很崇敬她,并以歌舞艺术的形式来赞美她。
《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这样一首藏族民歌。
你知道歌词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吗?
莲花大坝:古代青藏路上草原名
你知道歌词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吗?
莲花大坝:古代青藏路上草原名
沃结滩:古拉萨广场名
你知道歌词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吗?
莲花大坝:古代青藏路上草原名
沃结滩:古拉萨广场名
东则巷:古拉萨内巷名
你知道歌词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吗?
莲花大坝:古代青藏路上草原名
沃结滩:古拉萨广场名
东则巷:古拉萨内巷名
卡额洞:古拉萨地名
什么是堆谐?
堆谐(拉孜堆谐),西藏自治区拉孜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堆谐在西藏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堆”指西藏地势较高之处,包括雅鲁藏布江上游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到定日县一带和阿里的部分地区;“谐”是歌舞的意思,堆谐系该地区民众中流行的一种融歌舞、说唱、弹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它在日喀则最为盛行,常见于旷地、街头、庭院和林卡之中。
流传在拉孜县的堆谐以六弦琴为伴奏乐器,表演时演员边弹边唱边跳。
参加演出的人数可多可少,既可独跳弹唱,也可双人或多人组合弹唱。
拉孜县80%的群众都会弹唱六弦琴,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拉孜县都要进行堆谐表演。
拉孜堆谐内容丰富,旋律优美,表演节奏欢快,动作流畅洒脱,
有头后、腰间、胸前三种主要的表演姿势,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歌曲在开唱前有“引子”,紧接着是一段衬词。
之后是一段间奏,然后出现唱词的前半句。
在富有舞蹈性音乐“ ”后,
出现唱词的后半句和衬词。
最后歌曲在“ ”中结束。
这首歌曲最突出的特点是:
伴奏音调具有很强的舞蹈性,节奏鲜明,欢快紧凑;
唱词部分舒展开阔,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
歌曲赏析
引子
衬词
间奏
了解文成公主进藏前传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