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孟子被尊称为“亚圣”),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
二、作品介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即“四书五经”。
三、文体知识
语录体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
如:《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四、文中人物
1.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弟子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3.卜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 ,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
五、课文原文(朗读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六、字音字形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三省(xǐng) 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 罔(wǎng ) 殆(dài) 哉(zāi) 箪(dān)
陋巷(xiàng) 堪(kān) 肱(gōng) 笃(dǔ)志 陬邑(zōu yì)
七、字词梳理
1.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温故而知新 (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3.一词多义
为:可以为师矣(当、 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志:志于学(立志) 博学笃志/不可夺志(志向)
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或承接)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三十而立(表修饰)
乐: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4.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文言虚词
之: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其:人不堪其忧(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而:①表转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②表顺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然后)
③表并列: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表并列)
④表修饰:面山而居。(表修饰)
八、重点提示
1.第一章一共有三个问句,每个问句分别讲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说明。
明确:①句:学习方法:学后要及时复习。②句:学习交流的乐趣:和远方来的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问是快乐的。③句:为人态度,也是学习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无怨言。
2.用自己的话概括达到“仁”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博学(广泛地学习)、笃志(坚守自己的志向)、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在阐明什么?
明确:意在阐明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胸襟豁达之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示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指导意义呢?
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追求学问时刻苦钻研,孜孜以求。
5.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
明确:(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不会为谁停留,必须只争朝夕。
6.有人说,若身为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你心中的孔子是怎样的人呢?学完《论语》,请谈谈孔子在你心中的形象。
明确: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立志于学、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安贫乐道、以学为乐、淡泊名利、谦虚好学、珍惜时间、坚守志向、追求仁德的人。
7. 课文所选十二章,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1)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一、二、四、五章。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七、九、十章。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3)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一、二、三、六、八、九、十一、十二章。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九、理解性默写
1.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述了关于学习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时温习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你的心情。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表示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世,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1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义之财不可取”,“富贵不能淫”)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8.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可见兴趣的培养多么重要!
19. 《论语》中劝诫我们哪怕是个普通人也不要玩物丧志、必须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十、文中成语
1. 不亦乐乎: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2. 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3.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4.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5. 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意思是说,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
6.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做,按照好的做。
7. 逝者如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8. 不舍昼夜: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9. 匹夫不可夺志: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0.博学笃志:广泛地学习而且意志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