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4 23:20:46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2023-2024 学期地理试题
普通旗帜无法在月球飘扬,根本原因是( )
A.月球的质量较小 B.月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远
C.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较近 D.月球没有液态水
石油是由史前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油藏距今已达 5 亿年之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某日,菏泽夜空上演“金星合月”天象(下图),金星和月球演绎“星空私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日可能是我国农历的( )
初三 B. 初十 C. 十五 D. 二十二
“金星合月”天象中的天体分别属于( )
A. 恒星、行星 B. 行星、行星 C. 行星、卫星 D. 恒星、卫星
金星和月球是夜空中最亮的两颗星体,主要原因是( )
自身能发光 B. 反射太阳光 C. 距离太阳近 D. 距离地球近
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返回。嫦娥五号在月面工作期间,实现了国旗展开,该国旗采用了适应月球环境的新型复合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嫦娥五号展示的国旗采用了适应月球环境的新型复合材料,推测该材料主要能( )
①耐高温②抗严寒③防雨淋④防风吹⑤防强辐射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久。我国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被地质学家称为 21 世纪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该盆地中西部的“深地一号”—顺北深层油气田项目是全球陆上最深的商业开发油气田之一。目前,该项 目定向井井深最深已达 9300 米,刷新了亚洲最深纪录,堪称“地下珠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油气矿藏形成于(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7.“深地一号”项目勘探最深处( )
A.为地球岩浆发源地 B.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
C.物质多为坚硬岩石 D.物质大多呈熔融状态
2022 年 11 月 16 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捕捉到一次罕见的X1 级大耀斑。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①②③层分别表示( )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此次大耀斑的爆发,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 )
A.太阳辐射强度迅速增加 B.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
C.极光范围扩展至低纬度 D.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2017 年 12 月 28 日,全球首段高速公路光伏路面(下图)在济南南绕城高速建成。该段高速
公路全长 1080 米,路面采用了“透光混凝土+光伏发电组件+绝缘防护”的三层结构设计,预计
年发电量约 100 万千瓦时。目前,该公路已与充电桩相连,实现并网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该段高速公路光伏路面一天发电量最大的因素是( )
①海拔高低②天气状况③太阳高度④交通流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如在下列地区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
A.南方水乡 B.西北戈壁 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重庆秀山距今约 4.4 亿年的古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保存完整的盔甲鱼类化石一灵动土家鱼化石,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化石证据。下图为“灵动土家鱼化石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灵动土家鱼化石所在的地层( )
A.岩石属于玄武岩 B.不具有层理结构
C.可能形成于高山环境 D.向上含有更高级的生物化石13.该灵动土家鱼生存的地质年代( )
A.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初现 B.是最重要的铁矿成矿期C.蕨类繁荣,裸子植物出现 D.鸟类出现,爬行动物繁荣
下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六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研究发现,① 地层有大量三叶虫化石;③地层有鱼类和两栖类化石,并有煤层;④地层有大量恐龙化石,并有 煤层;从⑤地层到⑥地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越来越丰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与③地层煤层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植物类型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5.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不存在的现象是( )
A.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B.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C.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D.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形成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 1.5 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85 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 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17.下列有关熔岩所在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2022 年 1 月 14 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并引发 5.8 级地震。本次火山喷发形成巨大的烟云团(下图),可能引发“火山冬天”(即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汤加火山喷发的岩浆源自( )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本次地震,北京某地震监测站监测到的地震波种类为( )
A. 1 种 B. 2 种 C. 3 种 D. 4 种
火山喷发可能引发“火山冬天”是因为烟云团( )
反射太阳辐射 B. 吸收太阳辐射 C. 反射地面辐射 D. 增强大气辐射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惊魂场面,尤其是飞机穿过黑 压压的积雨云层时的画面(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云层位于( )
A. 电离层 B. 平流层 C. 对流层 D. 高层大气
影片中飞机在穿过积雨云层时乘客感到剧烈颠簸,是因为( )
A. 大气水平运动显著 B. 大气处于电离状态
C. 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D.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
和近地面相比,积雨云层气温较低是由于( )
A. 吸收太阳辐射少 B. 吸收地面辐射少
C. 反射太阳辐射多 D. 反射地面辐射多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 尼龙网,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塑料大棚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 ④、① B. ③、④ C. ①、① D. ④、③
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 春季晚上 B. 夏季午后 C. 秋季早晨 D. 冬季傍晚
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蕴含了丰富的地理原理。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霜多形成在( )
晴朗的夜晚 B. 多云的夜晚 C. 晴朗的白天 D. 多云的白天
“霜飞晚”是因为该地当日( )
A ①弱 B. ②强 C. ③强 D. ④弱
霜可能会使农业造成损失,下列应对措施不合理的是( )
燃烧烟雾防冻 B. 覆盖地膜 C. 浇水防冻 D. 覆盖黑色尼龙网
2023 年 5 月 10 日 21 时 22 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
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于 11 日 5 时 16 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植心枪后向端
口,中国空间站近地点为 319.6 千米,远地点为 346.9 千米,下图示意中国空间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自地面至 50 千米高空飞行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30.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 )
A.天气变化剧烈 B.臭氧含量最大 C.氮氨气比重最多 D.处于电离状态31.天舟货运飞船选择晚上发射的原因是( )
A.节省燃料 B.方便观测 C.减少干扰 D.顺风飞行
(
与日距离(百万千米)





气密度
大气主要成分

面均温



自转
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149.6
1.00
1.00
1.00
N
2

O
2
22
23h56'
1

火星
227.9
0.11
0.15
0.01
CO
2
-23
24h37'
1.9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 CO2 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 100℃。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我国在 2020 年 7 月 23 号发射了一颗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读下面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完成下面小题。
火星表面的均温为-23℃,低于地球表面均温,主要原因是( )
A.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 B.公转周期比地球长
C.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比地球远33.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②白天火星地面辐射弱
③夜晚火星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④夜晚火星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 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时数冬季、夏季差异最小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35.相较于夏季,影响该区域冬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昼长 C.云量 D.海拔36.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 )
A.晴朗天数更多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距消费市场近 D.毯空气湿度较小
大屯火山群处于“太平洋火圈”上,是我国台湾省最著名的火山区。大屯山火山口直径 360
米,深 60 米,雨季多积水成湖,享有“天池”之称。结合大屯山火山口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和海洋厚薄不一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在 3500 米以上,是太阳能资源的“聚宝盆”,被认为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理想之地。下图示意青海省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 MJ/m-2)空间分布。
描述青海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 分)
某公司打算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站,计划在冷湖和西宁两地中选一处,请分别指出两地的优 势。(6 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 20 一 30 千米的高空。据科学
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 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就增加 2。
指出臭氧层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主要位置及其作用。(5 分)
人类生产生活主要在对流层。说明对流层的特点。(9 分)东营市河口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答案
【答案】1. A 2. C 3. D
【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月相为峨眉月,在我国农历初三前后,A正确。初十前后的月相为上弦月向凸月转变,十五前后的月相为满月,二十二前后的月相为下弦月。故选A。
【2题详解】金星绕太阳公转,为行星,月球绕地球运转,为卫星。故选C。
【3题详解】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两颗星体之所以在夜空中最亮,主要原因是距离地球近,D正确。金星和月球自身不能发光,A错。反射太阳光不能解释为何在夜空中“最”亮,B错。如果考虑距离太阳远近,则水星距离太阳更近,C错。故选D。
【点睛】月相的变化规律:①初一前后,月球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地球上看不见月亮,为新月;②初七初八前后,地球与月球和太阳的连线呈90°夹角,此时月球亮面朝西,为上弦月;③十五前后,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可看见明亮的月半球,为满月;④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前后,地球与月球和太阳的连线呈90°夹角,此时月球亮面朝东,为下弦月。
【答案】4. C 5. A
4.与地球相比,月球大气极为稀薄,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故材料需要耐高温、抗严寒,①②正确;由于没有大气,月球表面没有风雨等天气现象,③④错误;由于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和宇宙辐射较强,故材料需要能防强辐射,⑤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⑤组合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月球质量、体积小,引力小,无法吸附大气形成大气层,月球表面没有风,因此普通旗帜无法飘扬,A正确;月球绕地球公转,因此月球与太阳的距离,接近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与旗帜是否飘扬无关,且旗帜飘扬主要与大气、风有关,BC错误;旗帜是否飘扬与大气、风有关,与液态水无关,D错误。故选A。
【点睛】月球上的大气极为稀薄,约为地球上的一万亿分之一。月球由于质量过小,其表面引力和气体逃逸速度太小,因此,原始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如氢、氦、氨、水蒸气等的运动速度很容易达到逃逸速度而逃离月球。
【答案】6.C 7.C
6.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油藏距今已达5亿年之久,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距今5.41~2.52亿年,C对;太古代和元古代位于前寒武纪,地球诞生~距今5.41亿年,AB错;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D错;故选C。
7.我国塔里木盆地,“深地一号”项目勘探最深处已达9300米,陆地上地壳平均深度39-41km,因此不可能到达地球岩浆发源地软流层,A错;“深地一号”项目勘探最深处速度并不是最快,地震波在地面到古登堡界面,大体上速度加快,因此B错;岩石圈由坚硬岩石组成,岩石圈范围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因此“深地一号”项目勘探最深处位于岩石圈,物质多为坚硬岩石,C对;物质大多呈熔融状态在软流层或地球外核,没有到达,D错。故选C。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答案】8.A 9.B
【解析】8.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①②③层分别代表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耀斑是太阳活动强烈的表现,大耀斑的爆发,容易导致地球无线电通讯受到干扰,B正确。太阳辐射强度迅速增加不是大耀斑的爆发对地球的影响,A错误。极光范围主要在高纬度的极地地区,C错误。大耀斑的爆发不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B。
【点睛】光球层是太阳大气的最里层,平时用肉眼可观察到的光亮夺目的圆面就是光球层,到达地球的太阳光来自这一层,厚度约500千米,温度约6000K。
【答案】10.B 11.C
【解析】10.光伏高速公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太阳辐射是其能量来源,晴天云层少,太阳辐射强,阴雨天云层厚,太阳辐射强,所以天气状况对该段高速公路光伏路面一天发电量影响较大,②正确。太阳高度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越大,到达地面的辐射越多,所以太阳高度对该段高速公路光伏路面一天发电量影响较大,③正确。海拔高低对一天发电量影响小,①错误。交通流量对光伏路面一天发电量无影响,④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加之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因此光伏高速公路发电效能最高,C正确。南方水乡与东南丘陵,降水多,云层厚,日照时数少,太阳辐射较弱,AD错误。西北戈壁纬度比青藏高原高,太阳辐射较弱,B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时间、地势高低、大气透明度等。纬度位置是影响太阳辐射的最基本因素,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答案】12.D 13.C
【解析】12.化石都存在于沉积岩中,玄武岩为岩浆岩,A错;沉积典型特征之一是有层理结构,B错;鱼类生活在水中,该地层中含有鱼类化石,故其形成时期应在水域,C错;一般来说,越向下的地层年龄越老,距今时间越短,生物相对高级,故地层向上的较新地层中可能含有更高级的生物化石,D对。故选D。
13.又累出现于古生代奥陶纪。现代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初现,是由于新生代造山运动形成,A错;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B错;古生代时期,陆地出现大量植被,尤其是蕨类植被繁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C对;鸟类出现于中生代,爬行动物繁荣时期为中生代,D错。故选C。
【点睛】沉积岩,三大岩类的一种,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过外力的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沉积岩层理构造显著。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
【答案】14.B 15.A
【解析】14.③地层有鱼类和两栖类化石,并有煤层,说明③地层形成于晚古生代,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B正确。元古代藻类植物繁盛,且藻类植物不是成煤的主要植物,A错误;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C错误;新生代是被子植物时代,D错误。故选B。
15.根据材料可知,“从⑤地层到⑥地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越来越丰富”,故⑥地层形成于新生代。新生代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B不符合题意;联合古陆在中生代早期开始解体,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C不符合题意;新生代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D不符合题意。在中生代的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A不存在,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存在的选项,故选A。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宙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相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
【答案】16.B 17.D
【解析】16.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熔岩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符合题意;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熔岩,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熔岩主要分布区域,排除CD。故选B。
17.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答案】18. B 19. B 20. A
【解析】
18.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所以火山喷发的岩浆源自地幔,而不是地核、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所以岩浆也不是来自岩石圈。故选B。
19.本次地震发生后,震源地到北京某地震监测站之间,地震波传播不需要经过外核,所以该北京地震监测站既可以检测到横波,也可以检测到纵波,检测的地震波种类为两种,选B。
20.根据体材料信息可知,火山冬天即为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火山喷发抛射大量火山灰,火山灰有效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将低,地面辐射降低,气温降低,A正确。并不是火山烟云团吸收太阳辐射、反射地面辐射和增强大气辐射。选A。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答案】21. C 22. C 23. B
【解析】
21.积雨云为对流层典型的天气现象,所以位于对流层,而不是平流层、高层大气和电离层。故选C。
22.积雨云位于对流层,且积雨云所在区域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空气垂直运动显著,使得乘客感受到剧烈颠簸,C正确,A错。大气处于电离状态为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而不是对流层,B错。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与乘客感到剧烈颠簸无关,D错。故选C。
23.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对流层空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与近地面相比,积雨云云层所在位置海拔较高,吸收地面辐射较少,所以气温更低,B正确。其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所以与吸收太阳辐射或反射太阳辐射多少无关,AC错。积雨云云层与近地面相比,海拔更高,反射地面辐射也更少,D错。故选B。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根据材料可得,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散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塑料薄膜的主要作用是太阳辐射很容易通过塑料薄膜,而塑料薄膜传导性很差,致使热量很难通过塑料薄膜向外散发,隔热保温,减少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从而提高温度,直接影响的辐射是地面辐射;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不会太高,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直接影响的辐射是太阳辐射。因此图中塑料大棚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④①,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
25.由上题分析可知,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不会太高,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夏季晴天午后气温高,该时段应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故B正确,因此排除A、C、D,选择B。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为三个部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⑴太阳辐射能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⑶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26. A 27. C 28. D
【解析】
26.霜是因为气温低,水汽凝华而成。霜主要形成于温度低的夜晚,CD错。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温度低,有利于形成霜,A正确。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不易形成霜,B错;故选A。
27.当大气逆辐射强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地面温度较高,不易形成霜,图中③为大气逆辐射,“霜飞晚”是因为该地当日③强,C符合题意。故选C。
28.燃烧烟雾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A措施合理;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地面辐射以保温,B措施合理;浇水使地面比热容变大,降温慢,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C合理;黑色尼龙网主要是削弱太阳辐射,D不合理,本题要选择不合理的选项,故选D。
【答案】29.C 30.D 31.B
【解析】29.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从地面到50千米高空飞行过程中,先经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后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故气温变化是先降后升,C正确。故选C。
30.从材料中所知:中国空间站位于319.6—346.9千米高空,位于地球大气的高层大气,天气变化剧烈是对流层,臭氧含量最多的是平流层,低层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高层大气中80—500千米的高空,处于电离状态,形成电离层,D正确。故选D。
31.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选择晚上发射,主要原因是晚间没有太阳光,便于观测,B正确;节省燃料是选择纬度低或海拔高,与白天、夜间无关,A错误;发射场有严格的安保措施,无关人员也无法进入,外来干扰少,C错误;飞船飞行高度很高,并不是只穿越对流层,与顺风、逆风关联性不大,D错误。故选B。
【答案】32.D 33.C
【解析】1.行星的温度主要来自于恒星的辐射,质量和体积不影响表面温度,A错;公转周期影响行星的季节变化,不影响表面温度,B错;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更强,温度应该升高,与描述不符,C错;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比地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少,温度低于地球,D对。故选D。
2.火星的质量和体积均小于地球,吸引的大气数量也比地球少,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夜晚火星大气的(逆辐射)保温作用弱,①③对,④错;白天火星地面辐射弱,昼温低,不利于加大昼夜温差,②错。①③组合符合题意,C对,A、B、D错。故选C。
【点睛】火星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火星表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对火星表面的辐射吸收少,火星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
火星离太阳比地球远,接受太阳辐射少。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火星距离太阳约2.28亿千米,约为太阳到地球距离的1.5倍。距离太阳远,体积又只有地球的15%,能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就少,温度自然就更低。相比于地球表面平均15℃的舒适温度,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为-56℃,即使最热的赤道地球,最高温度也只有-15℃。
【答案】34.D 35.B 36.C
【解析】34.甲地日照时数冬季为700,夏季为900~1000之间,故甲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200-300之间;乙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夏季为700~800之间,故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200之间;丙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700之间,夏季为800,故丙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200之间,丁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夏季为500,故丁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综上ABC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35.综上可知,四地日照时数冬季、夏季差异最小的是丁地。该区域纬度位置较高,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而冬季白昼时间短,日照时数少,故相较于夏季,影响该区域冬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昼长。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区域大部分位于青海省境内,降水较少,云量较少,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同一区域纬度、海拔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B。
36.据图分析可知,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距省级行政中心近,消费市场广阔,C选项正确;两地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晴朗天数多,空气湿度都较小,AD选项错误;甲地比丙地的太阳能资源更丰富。B选项错误。故选C。
37.(1)年太阳总辐射量地区分布不平衡;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冷湖镇附近高值区,西宁附近为低值区;东部地区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差异较小。
(2)冷湖: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丰富;西宁:省会城市消费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了两个小题,涉及到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建设光伏发电站区位优势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等值线分布特征可以从延伸方向、递变方向、弯曲方向、极值、疏密程度等方便进行描述。根据示意图可知,东南部地区年太阳辐射量较西北部低,年太阳辐射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由此判断,年太阳辐射量地区分布不平衡;最高值出现在冷湖附近,大于7000;最低值出现在西宁附近,小于5800;东部地区等值线比较密集,西部比较稀疏,故可以判断东部地区差异大,西部地区差异小。
【小问2详解】
两地的优势:由图可知,冷湖年太阳辐射大于7000,是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西宁是青海的省会城市,人口和产业集中,对电力需求大,市场广阔且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1)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作用:能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及臭氧层为材料,涉及大气垂直分层位置、作用及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材料可知,臭氧层位于距地面约20千米 30千米的高空,此处位置在图中可以看到应为平流层。臭氧其作用主要是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由于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对流层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对流层中,近地面气温较高,高空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中由于对流活跃,此处天气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