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和高;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2.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通过操作、观察、想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实物及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足量的长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比较分类,引出新知。
1.教师投影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行四边形和墨水瓶盒、粉笔盒、铅笔盒、排球、牙膏的实物图,引导学生按照平面上的图形(平面图形)和占据一定空间的图形(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分类。
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或正方体和排球等球体等等,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把它们的形状称为立体图形。
3.请同学们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4.引出新知: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长方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评析: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出示多个平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形和立体圆形,为学生创设了进行比较分类的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既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对长方体比较分类这一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模型(事先准备好),先摸一摸,再想一想你们摸的平平的部分叫什么
生:面。
师:再用手摸摸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这一条共有的边,它叫什么呢
生:有的说叫边;有的说叫线段……)。
师: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棱”。同学们用手再摸一摸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的棱。再用手摸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生:有一个点。
师: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借助教具、学具,通过教师的引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触摸长方体实物,从整体上观察长方体,直接感知长方体有面、棱和顶点等三个要素,为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做准备。】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探索导向,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①从面的个数、形状、大小去研究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②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发现棱的特征。
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每个顶点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形成共识。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师生共同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心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形式多样地自主探索,建立长方体的表象。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显著。】
3.游戏:闭上眼睛,引导学生想象教室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头脑中建立长方体的表象。】
4.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个长方体有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两个面涂同一种色彩);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三组不同颜色);有八个顶点(闪烁)。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抽象出长方体的概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小组合作,做长方体的框架。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并讨论汇报回答以下2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长方体横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竖放、侧放演示,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教师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小棒和塑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拐角,自己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这一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再现了长方体的表象,有效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媒体课件演示能使长方体的长、宽、高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突出了观察重点,不仅给学生以美感,而且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抽象概括总结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探究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谁能较完整地说一下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三、巩固发展
l.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2)一个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3)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形状都相同。
(4)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评析:学生在辨析性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四、师生共同课堂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6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12条 8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二、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我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