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一)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一)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5 08:20:13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一)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村料一:
配来
一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北京中轴线北端,承载着百年大党峥嵘记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笔馆拖然矗立。创设“一国两
制”、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的展览,吸引无数参观者驻足沉思。
从1842年到1898年,英帝国主义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
个强盗条约,猩取了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1092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在长达一个华世纪多的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曾是这样一幅不堪的图景:
港督权力无边,28任港督任命从不征求港人意见,施政无须向香港民众负责,彭定康更是企
图把过去殖民150多年、从未讲过民主的香港,变成以英式代议制为招牌的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
实体:制定歧视华人法律,以“盗贼横行为由”限制华人夜问行走,肆虐50多年后才被废止:自明
文明先进,但在香港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实施免费小学教有、才使用社会保障的名称,比英国
晚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占人口98%的华人是名副其实的二等公民。
母子分离,制不断血脉相连。150多年间,备受煎热的香港民众从未忘却祖国,从未冷却炽热
的爱国之情。
锋铮铁骨,可歌可泣。英帝国主义铁踏刚踏上“新界”土地的1899年,就遭10万乡民奋起抗争。
存放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吉庆国大缺门,见证了这一惨烈壮举。
红色血脉,奔涌流淌。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香港民众奋起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突破严密封锁,成功营救出何香疑、邹格奇、茅盾、梅兰芳、蔡楚生等数百名文化人士,被誉为“最
伟大的抢救工作”,传诵至今。
萃拳之心,天地可鉴。在朝鲜战争限难岁月,香港爱国商人冒着巨大风险,大义滨然向祖国
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霍英东、曾宪梓、王宽诚等被授予“改革先锋”荣巷称号。
曾经,风起香江,歌动中图。1984年的央视春晚,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
出对祖国的无限挚爱。此前此后,《万里长城永不倒》《勇敢的中国人》《东方之珠》等一大城
爱国歌曲,经几代香港演艺人士倾心演绎,被无数华夏儿女接力传唱,唱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的家国情怀。
曾经,一抹红色,感动中国。1949年10月1日,几乎与新中国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同当,远
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培侨中学,也升起了五星红旗。自此以后每年的10月1日,学校都会举行相应
国庆活动。
一首首爱国歌曲、一次次爱国升国旗仪式,折射出香港社会爱国情鲸从未间断、游子盼归的
渴望始终强烈。
(选自2022年7月3日《光明日报》)
第1/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详)
1.B 2.C 3.D
4.①材料一:围绕香港民众的爱国行为,表现香港民众炽热的爱国之情。(2分)
②《别了,“不列颠尼亚”》: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 (2
分)
5.①两则材料都写于香港回归 25周年之际,紧扣香港回归这一大主题,有政治高度。(2
分)②材料一主要写香港民众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材料二主要写香港回归后
的巨大变化和繁荣昌盛,表达了人民共同奋斗、团结一体的心声。(4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让香港民众享有了公民基本权利”错,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香港民众没有公民基本
权利”。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和观点的能力。
C. “实现由乱到治再到兴的事实”错,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
时期”。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重在强调香港在祖国的带领下正繁荣发展,ABC均未涉及发展。
D.“香港国安法就像阳光驱散了黑暗,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给香港带来朗朗晴
空”属于香港繁荣发展的内容,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 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视角的能力。
《别了,“不列颠尼亚”》主要是运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抓住几个重要时
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本文就是由四个主要场景构成:第一个场景——
下午 4点 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二个场景——晚上 6点 15分,在
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
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四个场景——1997
年 7月 1日零点 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通过对四个特
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
答案第 1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本文是围绕香港民众的爱国行为,表现香港民众炽热的爱国之情:“英帝国主义铁蹄刚踏上
‘新果’土地的 1899年,就道 10万乡民奋起抗争”“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香港民众奋起抗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突破严密封锁,成功营救出何香凝、邹韬奋、茅盾、梅兰芳、蔡
楚生等数百名文化人士”“在朝鲜战争艰难岁月,香港爱国商人冒着巨大风险,大义凛然向祖
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对祖国的无限挚爱。
此前此后,《万里长城永不倒》《勇敢的中国人》《东方之珠》等一大批爱国歌曲……唱出了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1949年 10月 1日,几乎与新中国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步,
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培侨中学,也升起了五星红旗。自此以后每年的 10月 1日,学校都会
举行相应国庆活动”。
5.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文章意蕴的能力。
首先,从政治高度上看,两则材料分别写于 2022年 7月 3日和 2022年 6月 30日,都写于
香港回归 25周年之际,且紧扣香港回归这一大主题,有政治高度。
此外,从内容上看,材料一围绕香港民众的爱国行为——“英帝国主义铁蹄刚踏上‘新界’土
地的 1899年,就遭 10万乡民奋起抗争”“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香港民众奋起抗日,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突破严密封锁,成功营救出何香凝、邹韬奋、茅盾、梅兰芳、蔡楚生等数
百名文化人士”“在朝鲜战争艰难岁月,香港爱国商人冒着巨大风险,大义凛然向祖国发挥了
举足轻重的作用”“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对祖国的无限挚爱。此前此后,
《万里长城永不倒》《勇敢的中国人》《东方之珠》等一大批爱国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生
生不息的家国情怀”“1949年 10月 1日,几乎与新中国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步,远在千里
之外的香港培侨中学,也升起了五星红旗。自此以后每年的 10月 1日,学校都会举行相应
国庆活动”,表现香港民众炽热的爱国之情;材料二写香港回归祖国 25年间的巨大变化和繁
荣昌盛——“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实现由乱
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咖啡往上流’,也是‘青年朝前走’,更是‘一
起向未来’。站上历史新起点的香港凝心聚力再出发,充满‘往上’‘朝前’‘向未来’的能量”“25
年来,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联通
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愈加突出”,表达了人民共同奋斗、团结一体的心声。
6.C 7.A
8.①环境烘托。作者描写了店内破旧、阴暗、乱糟槽的环境,以此烘托酒鬼生活的不如意。
②动作描写。如“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的动作描写,写出了酒鬼的凶狠。
答案第 2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③肖像描写。如“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写出酒
鬼又老又寒酸的特点;又如“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等描写,形象地写出酒鬼说话时的神
态。
④语言描写。作者抓住酒鬼说话带有严重的鼻音“噜噜”和语无伦次等特点进行了生动描写,
形象鲜明。 (一点 2分,答到三点即可)
9.①坚持目标,毫不动摇。大卫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卖掉,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店主耐心周
旋,软磨硬泡,直至目标实现。
②身处困境,充满希望。大卫一路跋涉,露宿野外,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从“美美地
睡了一觉”,把“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看成“一个个伙伴”可以看出。
③讲求方法,适时变通。为了卖掉外套,大卫挑选了不起眼的店铺;在和店主讨价还价的过
程中,不再坚持十八便士的价格,使交易得以完成。(一点 2分,3点 6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大卫得知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于是非常害怕”错误,结合“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
这么害怕过”等内容可知,大卫在知道店主是酒鬼之前已经非常害怕,他此时害怕的是酒鬼
蛮横、凶狠的态度。
故选 C。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错误,从阴凉变得有阳光,从有阳光义变得阴凉的描
写,写出“我”等待时间之长,而这个描写体现不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故选 A。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描写人物手法的能力。
环境烘托。“店里到处挂着旧水手服。此外还有几张床、生锈的枪,还有一些用油布做的帽
子和几个装满了生锈钥匙的盘子……屋子里有一扇窗,但上面却挂着衣服,反倒让店里的光
线显得更明暗……像窝一样的屋里,放着一张被缝满了补丁的床单盖着的床,屋里也有一扇
小窗子,窗外是荨麻和一头病了腿的驴”,作者描写了店内破旧、阴暗、乱糟槽的环境,以
此烘托酒鬼生活的不如意。
动作描写。如“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依然揪着我的头发……老头一边把外套扔到
架子上”等动作描写,写出了酒鬼的凶狠、蛮横。
肖像描写。如“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写出酒鬼
又老又寒酸的特点;又如“鸟爪一般抖动着的、抓着我头发的手”“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
答案第 3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等描写,形象地写出酒鬼说话时的神态。
语言描写。“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噜噜!”“喂,我的心烧起来了,把外套给我看
看!”“你给我出去!喂,噜噜,别想要钱,换东西吧”,作者抓住酒鬼说话带有严重的鼻音“噜
噜”和语无伦次等特点进行了生动描写,形象鲜明。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坚持目标,毫不动摇。“喂,你准备卖多少钱?”看完后他叫道:“喂,噜噜,你准备卖多少
钱!”“‘半克朗。’我定了定神说”“行,我说道”“为能把衣服顺利卖出去而高兴,‘那就十八便
士吧!’”“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而且每次都泪流满面地要求他要么给
我钱,要么还我衣服”,大卫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卖掉,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店主耐心周旋,
软磨硬泡,直至目标实现。
身处困境,充满希望。从“我先在小河里泡了泡我的脚,然后用一些凉爽的叶子把它们包好。
然后就躺在草上,美美地睡了一觉”“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睡在这蛇
麻地中,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可以看出,大卫一路跋涉,
露宿野外,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讲求方法,适时变通。“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带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
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我只能更加注意那种
不起眼的店铺。终于,在一条肮脏小街的拐角,我看中了一家店”,为了卖掉外套,大卫挑
选了不起眼的店铺;
从“喂,再给你两便士,行了吧?”“‘不行,’我说”“喂,我的心肝,那给你三便士,你该走了
吧?”“我真是在等着钱用,要不然你不给都行”“可我真的需要钱呀!”“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
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可以看出,在和店主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再坚持十
八便士的价格,使交易得以完成。
10.C 11.A 12.C
13.(1)孔子周游到匡地,宋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包围了他数圈),可是孔子仍在
不停地弹琴诵读。(“游”,周游;“匝”,周、圈;“弦歌”,弹琴诵读;“辍”,停止。)
(2)不讲授《诗经》《尚书》,不修习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 (“夫《诗》《书》之不
讲”,宾语前置,不讲授《诗经》《尚书》;“礼乐之不习”,宾语前置,不修习礼乐;“习”,
修习、学习;“是”,这;“过”,过错;“是丘之过也”,判断句,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
14.《史记》体现了儒家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庄子》体现出道家顺应天命的思想,《韩
诗外传》主要是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
答案第 4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制”,挟制;句意:我命中注定要受挟制啊。
故选 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天意既然是不灭绝这个礼乐制度。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当臣子的不孝君王,当儿子的不孝父亲,
这就是所说的混乱。
B.“其”,代词,他的;句意:用他的鞭子指着一处说。
“其”,副词,大概;句意: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C.“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句意:子路拿出琴开始弹唱起来。
“而”,连词,表假设关系;句意: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
D.“以”,介词,把;句意:而把我认为是阳虎。
“以”,介词,凭借;句意:客人得到药方之后,凭借着药方取悦吴王。
故选 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孔子支持并赞美子路”错误。由原文“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
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
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汝歌,予和若。’”可知,孔子批评子路少仁义并且阻止他。
故选 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游”,周游;“匝”,周、圈;“弦歌”,弹琴诵读;“辍”,停止。
(2)“夫《诗》《书》之不讲”,宾语前置,不讲授《诗经》《尚书》;“礼乐之不习”,宾语前
置,不修习礼乐;“习”,修习、学习;“是”,这;“过”,过错;“是丘之过也”,判断句,这
是我孔丘的过错啊。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史记》中孔子的理由是“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体现了儒家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
《庄子》中孔子的理由是“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体现
出道家顺应天命的思想。
《韩诗外传》中孔子的理由是“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
答案第 5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罪也”,可见主要是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
参考译文:
(一)
(孔子)正打算到陈国去,经过匡城,弟子颜刻替孔子赶车,用鞭子指着一处说:“从
前我进这个城,就是由那个缺口进去的。”匡人听说当年和阳虎同行的颜刻出现,以为鲁国
的阳虎又来了。因为阳虎曾经欺虐过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住孔子。孔子的模样像阳虎,所以
被困在那里整整有五天。慌乱中颜渊失散了,稍后才来会合,孔子见了说:“我以为你乱中
遇难了!”颜渊说:“老师您还健在,我怎敢轻易就死呢!”匡人围捕孔子围得越来越急,
弟子们都很紧张。孔子就说:“文王虽已死了,礼乐制度就丧失了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
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天意既然是不灭绝这个礼
乐制度,那匡人大概能对我怎么样?”于是孔子派了一个随行弟子到卫宁武子那里做家臣,
然后才得脱险离开。
《史记·孔子世家》
(二)
孔子周游到匡地,宋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
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
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在尧、舜的时代,
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超人;在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
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这都是时运所造成的。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
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
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
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
中注定要受挟制啊!”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
看作是阳虎,所以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
《庄子·秋水》
(三)
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此包围了孔子的房舍。
子路很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阻止他,说:“由,你心里的仁义怎么这样少了!
不学习《诗经》《尚书》,不修行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如果我不是阳虎,而认为我的
答案第 6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相貌像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呀!仲由来唱歌,我来和你。”于是子路唱起歌来,
孔子跟着唱,唱完三遍,士兵就撤围了。《诗》说:“到这里来唱歌。”来展示美好德行的
和谐而不用做什么了。
《韩诗外传·卷六》
(四)
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带领士兵包围了孔子的房舍。子路很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
斗。孔子阻止他说:“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的人呢?不讲授《诗》《书》,不
学习礼乐,那是我的过错啊。如果以阐述先王之道,喜欢古代典章制度作为过失,那就不是
我的过错了,是命运安排啊。来,你来唱,我来和。”子路听了夫子之教,便拿出琴开始弹
唱起来,孔子于是和着音乐唱起来。
《孔子家语·困誓》
15.D
16.①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虽然自己生活艰辛,却仍然欣赏生活中的翠竹轻摇,
雨润荷花,始终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
②李白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一方面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充满自信;一方面在
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一点 3分,两
点 6分)
【详解】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写出狂夫年迈体衰……行将就木,故……”错误。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
凉”写诗人故人朋友音书断绝,他的一家人处在长久忍饥挨饿情况中,现实生活中处境十分
窘迫。由此可推,尾联中的“欲填沟壑”是为了顺接上句的思想情感,意为倒毙路旁无人收葬,
意犹饿死。并非是因为自己年迈体衰,行将就木。
故选 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结合“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要在凡夫
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
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
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
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篆”“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极写了这种“疏放”之态。所
以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
答案第 7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李白《将进酒》中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诗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
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
用”;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钟鼓馔玉”的富贵生活诗人
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愿醒”,诗情至此,流露出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
17.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天生我
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18. 参考示例:我选择了《阳关三叠》《牧羊女》等 20多首颇具民族风格的作品。 (修
改一处得 1分,两处 2分)
19. ①一气呵成 ②座无虚席 ③经久不息
20. 画横线句子结构上由三个“从……到……”构成,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不同时期的乐器,
意在表现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实践和艺术积淀,书写了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节奏感强,
增强了语言气势,加强了表达效果。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1)成分残缺。“民族”后应添加“风格”一词。
(2)不合逻辑。“大约”与“多”矛盾,可删除“大约”。
故正确表述为:我选择了《阳关三叠》《牧羊女》等 20多首颇具民族风格的作品。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一部作品从头到尾不做任何剪接”可知,此处是说这次演奏中间没有停顿,
可以用“一气呵成”。“一气呵成”,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第二空,从文中“在一个国际顶级音乐厅演出”可以推知,台下坐着的应该是听(观)众,而
此处应填入一个形容观众人数众多的词语,可以用“座无虚席”。“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
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第三空,从后文“掌声中多次谢幕”可知,此处形容掌声的热烈和持久。可以用“经久不息”。
“经久不息”,很长时间不停止。多用于形容掌声、欢呼声等。
20.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在画横线句子中,“从距今 8000多年的贾湖骨笛到公元前 1000多年的‘八音分类法’,从战
国曾侯乙编钟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乐典故,从隋唐以后琵琶、胡琴、扬琴等传入中原到
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新文艺、新音乐”连用了三个“从……到……”句子,构成了排比的修辞。
运用排比的修辞,可以增强语势,同时使句式整齐,语句富有节奏感。用排比来抒情,节奏
答案第 8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本题运用
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不同时期的乐器,这就相当于一部简单的中国乐器
史,突出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智慧。作者如此处理,意在表
现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实践和艺术积淀,书写了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运用排比句式,增强
了句子的语势,让句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铿锵有力,从而加强了表达效果。
21.D 22.①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②这样的步数不是有效步数;③取决于你的运动强
度。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文中画线的“你”是泛指,可以指任何人。
A.是特指,指鲨鱼。
B.是特指,指小伙伴中的一个。
C.是特指,指和“我”对话的那个人。
D.是泛指,可以指任何人。
故选 D。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进而”表上述行为产生的结果,而我们“每天达到一定的步行量”,真正进行了有氧运动,
结果就是达到健身的目的。可填: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②前面解释了微信步数的来源,我们发现这样的微信步数不一定是通过运动得到的,也就是
不是有效步数。可填:这样的步数不是有效步数;
③由“很大程度上”可推知这里应写“取决于……”;而后文提到“步行的强度”,可填:取决于
你的运动强度。
参考答案:
23.例文:
语言似角,方寸执于心
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角”:柔和的钝角、方正的直角、尖利的锐角,均体现着数学的精
妙之美。静下心来思考,我发觉数学中的角与生活中的语言有极相似之处,“善言”与“敢言”
则体现了语言与角的结合,即语言之角。
从古至今,凡能成大事者都非常讲究语言表达的艺术。或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善
言来传达暖意,抑或以“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的敢言来表达果敢。随着时代
的进步,不断发展的语言艺术也不断向着人类的精神高地迈进,令我们浸濡其中。
答案第 9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且观“善言”二字,《增广贤文》有言:“善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现实生
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句真诚、礼貌的语言,可平息一场不愉快的争吵:一句
粗野污秽的话,可导致一场轩然大波。“每个人都要学会使用文雅、朴实、健康、向上的语
言,用文明的语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有些同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对自己
的父母发脾气,一些伤人的话脱口而出,丝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
们的人,但,爱不应是我们伤害他们的借口,更不应成为我们失控的理由。同处于困郁与苦
难之中,《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却因达西一句句“善言”而收获了人生的圆满结局。一
句温暖的话语如冬日的暖阳,会给他人带来巨大的温暖,驱走他内心的黑暗与寒冷。学会“善
言”,让其如钝角般包容他人。
善言是为人处世的智慧,而敢言是远见卓识的勇敢。山河动荡、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若
不是有人敢于站出来,直言社会弊端,指出中国前进的方向,又何来群众的觉醒、民族的解
放呢?揆诸当下,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不公正,也需要我们勇敢发声。青年是整个社会力
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
好明天。”青年的敢言重责,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新时代的青年要敢于揭露和批驳一些非主流的、容易混淆视听的不良声音,更要讲好中
国故事、发表中国意见、传播中国精神,既要“善言”,也要“敢言”。
我们要把握好心中的那个“角”,或柔,或利,或和。愿我们青年都摆脱冷气,口出善言,
积极向上:愿我们青年都勇于发声,敢于担当,激昂青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材料引出了“善言”和“敢言”这两个概念。材料第一自然段由荀子关于“善言”的名言引出善言
是美德,然后对“善言”进行解释。材料第二自然段由鲁迅先生关于中国青年要“敢言”引出,
他认为青年人要“敢言”,“敢言”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珍视“善言”这一美德,体
现的是“为人处世之智慧”和“人文情怀,审美情趣”;重视“敢言”,体现的则是“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及“责任担当”等意识。
作文的核心概念是“善言”“敢言”。根据材料可知,“善言”应多指运用表达的技术和艺术让语
言表达文通字顺,以便让听者理解重视、使闻者或听取采纳,或心悦诚服。比如邹忌讽齐王
纳谏,邹忌就是善言,让齐王接受了他的意见。触龙说赵太后也是,触龙善言,赵太后才能
够接受触龙的建议。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不费一兵一卒,则可退百万兵等等。“敢言”应多指
答案第 10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言者不为私利,不谋私欲,不趋炎附势,敢于秉持公心,说句公道话:言者有胆有谋不向声
背实,敢于挑战权威,说句实话:言者深谋远虑,真才实学,敢于任事担当,说句警醒世人
的话。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敢言”者,就像《皇帝的新装》中小孩子说“他没有穿衣服”一样,
很多人即使看到了不合理,看到了虚假也不愿意讲话,或者是讲真话。
写作任务中指出: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更”
字的涵义,说明两者都重要,都不可缺失,考生应比较两者的益处,体现权衡与思考,明确
指出哪一种更重要。写作时,文章首段可以写:敢言不可少,善言更重要。文章主体先写:
敢言不可少,重点论述敢言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写善言更重要,重点论这
样写善言可以沟通人际关系,让社会更和谐等。最后,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立意:
1.敢言凸显赤胆忠诚。
2.善言凸显人生智慧。
3.“善言”如春风化雨。
4.择事进言,善莫大焉。
5.大胆言语,问心无愧。
6.“敢言”不可少,“善言”更重要。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QQABQQSQogAoAAIAAAgCEwVACEOQkAECCKoOQAAEsAAAQA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