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课标及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对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群设定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是: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荷塘月色》是一篇典范的抒情散文,语言朴素典雅,充满诗意,善用比喻和通感激发读者联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地融入感情。学习本文,能够很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和增强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文本的教学价值远不止此,朱自清恰恰选用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最喜欢最欣赏的“荷”“月”两个意象,并营造出“上月下水”的澄明之境,这正是在个性化的审美基础上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审美共性。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感知传统文化的血脉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也是引导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的契机。
二、学情分析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经过前两个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情感已经具备了一定鉴赏能力,对于情与景的关系也有一定了解。但对作者“这一篇”散文独特的审美创造,学生鉴赏起来还显吃力。因此,课堂设计着重引导学生赏析朱自清“美的表达”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的民族审美共性,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建构、精神建构和文化建构。
三、课堂设计
(一)导入
郁达夫曾经这样评价朱自清的创作:“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朱自清写景抒情的名篇《荷塘月色》有“白话美术文”的之誉,那么它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味这篇文章的美。
(二)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课文,品味朴素典雅、贮满诗意的语言风格,领会比喻及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自然地融入感情的方法,品味优雅、朦胧、幽静之美,揣摩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
3.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文章继承的中国古代诗文中澄明境界传统,感受朱自清身上的传统文化血脉。
(三)课堂活动
1.雾里看花,整体感知
(1)预习展示一:带领全班同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2)预习展示二:汇总学生赏析文字,朗读教师根据学生赏析创作的课文诗,并将展示荷塘景色特点的加红字体齐读。
2.小荷才露尖尖角——情感荷塘
(1)美的表达——朱自清写荷塘
(2)美的创造——“我”写荷塘
朱自清的七彩笔为清华园的这片荷塘增添了一层美妙的滤镜,如果是郁达夫面对这片荷塘,他又会如何描绘呢?请大家尝试以郁达夫的风格写一段“荷塘”。
点评:冷的色调、静的氛围、倦的情态、凋残的景,无不体现着郁达夫“静”的文学主张。
展示郁达夫写的荷塘:
“寒风一阵阵地紧起来,四周辽阔的这公园附近的荷花树木,也都凋落了。田塍路上的野草,变成了黄色。旧日的荷花池里,除了几根零残的荷根而外,只有一处一处的潴水在那里迎送秋阳,因为天气凉冷了的缘故,这十里荷塘的公园游地内,也很少有人来。在淡淡的夕阳影里,除了西飞的乌鸦声外,只有几个沉默的佃家,站在泥水中间挖藕的声音。”
小结:每个作家的作品都是融入了自己主观情感的独特审美创造,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文字背后作者独特的情感。
3.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文化荷塘
(1)四、五、六这三个段落已经写尽了荷塘,文章为什么还要加入江南荷塘的描写呢?
现实世界(苦闷)——荷月世界(淡淡的喜悦)——理想世界(向往)
现实生活中的朱自清是“颇不宁静”的,可是当他轻轻地带上门来到了这个属于他的一片天地,这个时候淡淡的月光其实不止流泻在荷塘之上,也流泻在他的心里,疗愈了他现实生活中的疲惫和苦闷,为他营造出了一片精神的桃花源。在这样的一片荷香月色当中,他不仅仅是丈夫,也不只是一个父亲,他还成为了自己。
(2)每个人都渴求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园地,屈原选择了香草,陶渊明选择了菊花,朱自清则选择了最能引发共鸣的“月与荷”的清明世界。请写出古典诗词中关于“荷”与“月”的句子,并赏析其意蕴,体会朱自清对传统文化的血脉传承。
朱自清恰恰选用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最喜欢也最欣赏的月、荷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之志,这正是在个性化的审美基础上,融入了深深的民族情结。而上月下水的澄明之境,我们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也感知过,李白梦中一夜飞度、湖月照影,正是通过畅游这至清至莹的水月世界来消解内心的失意和痛苦。《赤壁赋》中也有这样的文学书写。他们均把在现实世界里不能实现的理想寄予在这最广阔的世界、最澄明的意境里,可以说,朱自清是他们的继承者。在那月色下,在那荷塘里,存放着一个知识分子最深沉的情感寄托,更珍藏着一个文人对于中国文化抹不掉的血脉传承。
(3)理想和现实,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现实)
把开头和结尾连在一起齐读。
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生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开头: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一切又回到了现实,理想世界失落了。
关于朱自清内心不宁静的原因,有很多种解释,有主张时代说的,有主张政治说的,有主张家庭伦理说的,但我主张不必说。因为把原因搞清楚 ,荷塘只是朱自清的荷塘,江南只是朱自清的江南。不去深究原因——
月色荷塘是朱自清的,也可以是我们的;江南荷塘是朱自清的,也可以是我们的。
读任何文章,最终都要读到自己。让这些内容,成为我们精神的养料。
结语:
理想世界虽然遥远甚至不可能实现,但却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诗和远方。我们高中的第一次作文《青春的姿态》,很多同学都提到高中生活太繁忙太压抑,我衷心希望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像荷塘月色那样的心灵栖息地。
作业布置:
余香袅袅,凤箫我续——我写荷塘
请大家尝试着写一首小诗来赞美朱自清的荷塘或描述你心中的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