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5 08: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冀中的地道战
语文五年级(上)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
第二课时
让我们唱着这首歌,带着对英雄的崇敬,再次走进课文。
作者简介
周而复 (1914—2004),现当代作家。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散文报告尔集《诺曼·白求恩》《晋察冀行》等。
冀中的地道战

河北省的简称。
指冀中平原。
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
地道
背景介绍
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
这句话交代了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开门见山
指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
生字生词认读
侵略 堡垒 任丘 妨碍
隐蔽 陷坑 拐弯 共产党
读一读

rén
rèn
(任丘) (姓任)
(任务) (责任)

“侵”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右部的“彐”要写扁,最后的横撇和捺要伸展。




侵略 入侵
浸泡 沉浸
书写指导

lüè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田
组词:策略 攻城略地
左边是田不是口、稍窄小
易错提示:左边是“田”不是“口”哦!
各字首撇要短、第二笔横撇是一笔、和捺要舒展
书写指导

“蔽”字上部“艹”的横要写得稍长,下部注意“ ”的笔画顺序。




隐蔽 遮天蔽日
弊端 权衡利弊
书写指导

dǎng
结构:上下
音序:D
部首:儿
组词:死党 党员
上边中间是竖、不要写成点,冖的横要长
下边口字要小,儿字下边宽展
易错提示:上部是“ ”哦!
书写指导

qiū
结构:独体
音序:Q
部首:丿
组词:山丘 土丘
首笔撇稍平,第二笔竖稍长
上横位置靠上,下横最长、要有力
易错提示:末尾的横要长,托住上部哦!
书写指导

fáng
结构:左右
音序:F
部首:女
组词:不妨 妨碍
女字撇点的撇要长、点要短有力,横由重渐轻稍向上提
方字末笔折竖向左拉、要重
易错提示:“方”的横不宜过长哦!
书写指导
课文层次
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1-3)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介绍了地道战的样式以及特点。
第三段(8)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思考问题
地道战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带着问题,我们解读课文。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句段感知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扫荡,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加上“大”字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残酷。
交代地道战的背景。
地道战的产生。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中心句
总述地道的概况。
说明地道的作用一是保存自己,二是打击敌人。
总结上文,从侧面歌颂了冀中人民的智慧。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地道的结构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隐蔽安全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迷惑洞
让敌人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
孑口
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
火攻、水攻、毒气攻
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通讯联络方式:吆喝声、拉铃声。
有了地道战这个战斗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主题归纳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地道的式样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文章结构
课堂习题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看到课文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地道是什么样的?
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
课后
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请写一篇读后感。
拓展空间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立春日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