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体会李大钊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和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
2. 根据阅读时的疑问查阅资料,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起对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敬仰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大钊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
查阅资料,加深对李大钊坚定信念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难点
根据需要整理资料,结合资料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课件】。值此辉煌历史时刻,我们读李星华的回忆录,缅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把握内容,缅怀先驱
回忆录,有真实的人物,具体明确的时间。读表示时间的词语。(出示预习单空表格) 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请按时间顺序说一说。 在这四件事情中,哪一件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指名说。
评价:听得出来,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很自然地关注了人物的表现。 预习中,同学们也针对内容提出了疑问(展示)。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这些疑问,品读人物言行,理解课文。
三、品读人物,理解信念,激发感情。
先来关注这一处语言描写。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交流: “坚决”表现在哪里?体会着读。 父亲的工作到底有多重要?读一读相关资料。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 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结合资料,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话? 还有什么资料能帮你理解父亲的话吗?(“三·一八”惨案 头号通缉犯 )
这严峻的形势可以用“白色恐怖”来形容,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中,父亲做了多少工作?请看荷兰档案馆提供的照片。播放短视频。 板书:胆略 信念 体会着超凡的胆略、坚定的信念一齐读。 被捕时: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读。
“惯有的严峻态度”是什么态度?结合已有理解说一说(以往的李大钊,对待敌人什么态度?)
你看,反动军阀的举动如魔鬼:
尖锐的枪声 纷乱的喊叫 粗暴的吼声 魔鬼似的
父亲的表现: 关于法庭相见:
十几天后,我们在法庭上见到了父亲......指名读。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地,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你关注了哪几个词语?读懂了什么?(引导:“乱蓬蓬”背后是什么?“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与“严峻的态度”矛盾吗?)
关于父亲的被捕、在狱中及法庭上的表现,有哪些资料跟同学们分享,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呢?(酷刑,平静;对敌人,对家人;4.12反革命大屠杀;拒绝营救......谈多少算多少。) 师:这种平静、安定、沉着,来自“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播放短视频。(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发表演讲,从容就义。) 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是什么?【是信心,更是初心,是一切动产党员的初心和信念!正可谓:】【铁肩担道义,视死忽如归。初心永不悔,信念贯长虹。】 读碑文。
四、拓展延伸。
为了革命的信仰,李大钊献出了年仅 38岁的生命;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崇高的理想,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无数共和国的功臣豪情满怀,兢兢业业: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19岁;
刘胡兰,掩护解放军,牺牲在铡刀下,14岁;
黄继光,挺身堵枪眼,21岁;
蔡和森,向警予,王朴,杨靖宇,赵一曼......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
胆略超凡 信念坚定
藐视敌人 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