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提问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感受朱自清高洁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想到关于荷花的诗文有哪些?——“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关于月的诗文又有哪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自古以来这两者都是文人笔者喜爱的景物。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一起感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自称“我是 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家。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威尼斯》。
三、解题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四、进入文本
(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要求:在文中找出作者心绪变化的句子,并归纳情感线索。
提问并明确:
1.感情变化的句子有:“心里颇不宁静”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2.小结心绪变化过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总结感情主线: 颇不宁静→寻求宁静→暂得宁静→复归不静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4.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步呢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5.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明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ppt展示)
6.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在哪里得到宁静?在哪些段落?(师提问,学生回答)
明确:寻找宁静;在荷塘得到宁静;第4、5、6段。
(二)研读第4自然段
1.全班大声朗读第四自然段。
2.问: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月下荷塘,那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叶高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特点。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荷花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姿态。
③“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确:用博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晶莹剔透,忽明忽暗,纤尘不染的各种姿态。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明确:用“歌声”比“清香”,嗅觉转为听觉——通感。写出了荷香似有似无,也突出了月色下的荷塘宁静的氛围。
师讲授: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感觉的印象,即“感觉的相通与转移”。)通感就是移觉。
举例:
(1)人靓歌甜。(听觉转为味觉,写出了歌者歌声甜美的特点。)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写出了荷香似有似无的特点。)
(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写出了光影交错的和谐美。)
⑥“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繁密。
⑦“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丝颜色。”
z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流水人特有的状态。
五、板书设计
六、小结: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4—6段。
2.仿照本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写一篇《学校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