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至九年级六册课件(打包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至九年级六册课件(打包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5 10:31:45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01 古诗文梳理
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下册
第33篇  鱼我所欲也(类文练习)
【2023佛山模拟改编】
勉①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② ;如其不才,终为他有。”尝为书诫其子崧曰:“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
(《梁书·徐勉传》,有删改)
【注释】 ①勉:徐勉,南朝梁武帝时人。②辎軿(zī píng):车辆。这里比喻财富、官职。③籝(yíng):竹器。
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籝③,不如一经。’详求此言,信非徒语。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
B.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
C.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
D.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
B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勉虽.居显位   虽:  虽然 
(2)非直.不经营而已 直:  只,只是 
(3)以清白遗.子孙  遗:  给予,馈赠 
虽然
只,只是
给予,馈赠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
所得的薪俸实物,都分送供养亲族中穷困贫乏的人家。
(2)吾虽不敏,实有本志。
我虽然不聪明,实在有这个心意。
4.【创设情境】在全省中学生辩论大赛中,我校辩论队和红叶中学的辩论队进入决赛,此次决赛的辩题是“人性本恶还是本善”。我校辩论队作为正方,支持“人性本善”的观点,你是我方一辩,请结合本文及《鱼我所欲也》,简要阐述我方观点。
示例:“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点历经千年而更加光彩照人,时间带我们一同见证了它的正确性。孟子曾提出“非独贤者有是心”,证明着他也坚信人的“本心”是善的、值得肯定的。也请对方辩友明白,南朝徐勉对子孙后代“遗之以清白”告诫着我们,虽然“人性本善”,但也要靠后天的培养来不断强化。
第34篇  唐雎不辱使命(类文练习)
【2023南平一检改编16分】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有删改)
【注释】①晋鄙:战国时期魏将领。②卒然:“卒”通“猝”,突然。③无忌:信陵君的名。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③谨受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B.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C.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D.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B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存.赵国    存:  保存 
(2)唐雎说.信陵君 说:  劝说 
(3)破.秦人    破:  攻克,打败 
保存
劝说
攻克,打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
(2)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
(您)突然见到赵王,臣下希望您忘掉救赵国的事吧。
4.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让你学习到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请简述。
①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或: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②要记住别人的恩惠,知恩图报。
第35篇  送东阳马生序(类文练习)
陈际泰,字大士,亦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②,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
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 哦(é):吟诵。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B.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C.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D.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C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遂.通其义  遂:  于是,就 
(2)督.往田   督:  督促 
(3)无若.际泰者 若:  比得上 
于是,就
督促
比得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时常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
(2)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
4.陈际泰面对父亲的态度,仍坚持求学之路的结果是怎样的?他的求学之路对你有何启示?
陈际泰最终学有所成。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对—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第36篇  曹刿论战(类文练习)
【2022漳州质检16分】
赵充国字翁孙,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神爵元年春,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①。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充国常以远斥候②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捕得生口③,言羌豪④相数责曰:“语汝亡反,今天子遣赵将军来,年八九十矣,善为兵。今请欲一斗而死,可得邪!”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方略:作战方案。②远斥候:把侦察兵派到远处。③生口:俘虏。④羌豪:羌族首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B.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C.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D.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C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逆天背畔. 畔:  同“叛”,背叛 
(2)虏数.挑战 数:  多次,屡次 
(3)语.汝亡反 语:  告诉 
同“叛”,背叛
多次,屡次
告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
皇上认为他年纪大了,就派遣御史大夫丙吉去询问他谁可以领兵。
(2)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
(赵充国)特别谨慎稳重,爱护士兵,事先谋划好然后再打仗。
4.“以勇武显闻”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对赵充国的评价,文中哪两件事能印证这种评价?请简要概括。
示例:赵充国七十多岁时,主动请缨带兵上战场;赵充国带兵震慑住了羌敌首领,令其怯战。
第3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类文练习)
贞观九年,北蕃归朝人①奏:“突厥内大雪,人饥,羊马并死。中国人②在彼者皆入山作贼,人情大恶。”
太宗谓侍臣曰:“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并共公等见之③,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④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朕以人事观之,亦何可久矣?”
魏征进曰:“昔魏文侯⑤问李克⑥:‘诸侯谁先亡?’克曰:‘吴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颉利逢隋末中国⑦丧乱,遂恃众内侵,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
太宗深然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归朝人:这里指归附唐朝的突厥人。②中国人:这里指汉族人。③并共公等见之:我们大家都看到了。④颉利:东突厥可汗。⑤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开国君主。⑥李克:战国初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⑦中国:指中原黄河流域一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
B.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
C.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
D.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
C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人情大恶.   恶:  坏,不好 
(2)朕以人事观.之 观:  观察,看 
(3)太宗深然.之  然:  认为正确 
坏,不好
观察,看
认为正确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
屡战屡胜,经常胜利,君主就会骄傲,而经常发动战争就会使民生凋敝,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2)遂恃众内侵,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
就依仗自己兵强马壮入侵中原,到今天还不息战,这就是他必然灭亡的道理。
4.从唐太宗和魏征的话中可以看出突厥人必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①信任不讲忠诚正直的人;②首领不关心百姓,恣意妄为;③首领经常发动战争使民生凋敝。
第38篇  陈涉世家 (类文练习)
【2023龙岩质检改编16分】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案堵:安定,安居。案,同“安”。②谕:明白。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②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B.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C.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D.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C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 悉:  全,都 
(2)献飨.军士        飨:  用酒食款待 
(3)民又益.喜        益:  更加 
全,都
用酒食款待
更加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父老们遭受秦朝严刑苛法的苦累已经很久了!
(2)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况且我返回霸上驻军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4.文中沛公是通过哪些措施让民众“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
①废除秦法,与父老约法三章,不侵害百姓利益;②拒绝接受慰问,不让百姓破费。
第39篇  出师表(类文练习)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①其佐我明扬仄陋②,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二三子:诸君。②明扬仄陋: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有才能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B.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C.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D.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A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县官勿绝.廪 绝:  断绝 
(2)以称吾意.  意:  心意,意思 
(3)唯才是举.  举:  举荐,推举 
断绝
心意,意思
举荐,推举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数征行,或遇疫气。
军队多次远征,有时还遇到瘟疫。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假如一定要是廉洁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怎么能称霸天下呢!
4.【链接教材】文中的曹操与链接材料中的诸葛亮有何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两人都很重视人才(爱才)。曹操认为执政者应该寻访贤才,唯才是举;诸葛亮认为后主凡事应多去请教贤臣能士,定有助于稳定朝局。(共62张PPT)
01 古诗文梳理
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
第13篇  三峡(类文练习)
沅①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流,浮险四绝,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南有夷望溪水,南出重山,远注沅。沅水又东得关下山,东带关溪,泻注沅渎②。沅水又东历临沅县西,为明月池、白璧湾。湾状半月,清潭镜澈,上则风籁空传,下则泉响不断。行者莫不拥檝嬉游,徘回爱玩。
(节选自《水经注·沅水》,有删改)
【注释】①沅:即沅江。②渎:大河,大川。③鼎足均跱:三石并立,距离匀称。④便娟:轻盈美好的样子。⑤蒙幂:覆盖,遮掩。
沅水又东历三石涧,鼎足均跱③,秀若削成,其侧茂竹便娟④,致可玩也。又东带绿萝山,绿萝蒙幂,颓岩临水,寔钓渚渔咏之胜地,其迭响若钟音,信为神仙之所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
B. 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
C. 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
D. 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
C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上则风籁空.传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1)空:  在空中 
颓岩临.水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临:①靠近,临近;②到达,来到;③将要。 (2)临:  临近 
在空中
临近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寔钓渚渔咏之胜.地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3)胜:  美好 
美好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竦中流,浮险四绝。
孤峰高耸在江中,四面无依,(如在)险流中飘浮。
(2)其迭响若钟音,信为神仙之所居。
(水的)回音如钟声一般,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4.作者笔下的沅水具有怎样的特点?沅水的景物描写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沅水明澈如镜,声音跌宕如钟声。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欣赏之情。
第14篇  答谢中书书(类文练习)
【2023泉州质检16分】
余少而好游,其游吾泉之清源洞①,访紫泽宫者不啻一再。至是,则与同年丈李君偕,重阳之又二日也。北门至山麓可四里许俞氏②之先茔③在焉。其上有兜鍪石,望之俨然甚肖。逶迤而上,至山腰之小亭憩焉。
亭后故有泉,香而冽,俗传能已病,呼为仙液,请而祠者,尽吾闽之八郡或至广之东西,父老童稚,连日夜往来,汲取不绝。盖亦未久而遂涸,今徒其匾在耳。岂山灵厌其驿骚④,当亦有以阴夺之与否耶?
(节选自《许钟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清源洞:与后面的紫泽宫等均为泉州清源山的著名景点。②俞氏:指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③茔:坟地,坟墓。④驿骚:扰动,骚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北门/至山麓/可四里/许俞氏之先茔在焉
B.北门至山麓/可四里/许俞氏之先茔/在焉
C.北门至山麓/可四里许/俞氏之先茔/在焉
D.北门至山麓/可四里许/俞氏之先茔在焉
D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余少而好.游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十二章》) 好:  爱好,喜欢
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
爱好,喜欢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2)望之俨然甚肖. 参考成语:  惟妙惟 肖:  相像、类似
(3)俗传能已.病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已:停止 已:  治、治愈 
(4)今徒.其匾在耳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徒:①白白地;②只,仅仅;③裸露。 徒:  只,仅仅 
惟妙惟肖
相像、类似
治、治愈
只,仅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逶迤而上,至山腰之小亭憩焉。
(我们)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往上走,到山腰上的(一处)小亭休息。
(2)父老童稚,连日夜往来,汲取不绝。
老人小孩,接连日夜赶来,取水不停。
4.选文具体写了亭后泉的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香甜清凉;人们奉为仙液,取水不停;不久即干涸,仅存匾额。
第15篇  记承天寺夜游(类文练习)
【2022三明一检改编16分】
超然台记
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有删改)
【注释】①醨(lí):淡酒。②岁比不登:连年收成不好。比,连,连续。登,庄稼成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B.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C.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D.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B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服车马之劳.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①疲劳;②功 劳;③慰劳 劳:  疲劳 
(2)背湖山之观. 参考成语: 蔚为壮观. 观:  美景,景象 
(3)狱.讼充斥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小大之狱  。(《曹刿论战》) 狱:  指诉讼事件 
疲劳
美景,景象
小大之狱
指诉讼事件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2)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上的白发也一天天变黑了。
4.苏轼刚到任时,面临的是怎样的现实状况?请简要概括。
苏轼刚到任时,庄稼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诉讼事件也积压甚多,而厨房里却空荡无物,他每天都以野菜充饥。
第16篇  与朱元思书(类文练习)
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①。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②数亩。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右折而北,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游人至此,买舫入湖者,喧阗③如市。东去为玉凫园,湖水一角,僻处城阿,舟楫罕到。
(节选自张岱《西湖梦寻·玉莲亭》,有改动)
【注释】①简:少。②葑(fèng)田:湖中茭白之类积聚之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是谓“葑田”。③喧阗(tián):喧闹。④寓:寄居。⑤凫:野鸭。
寓④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园中有楼,倚窗南望,沙际水明,常见浴凫⑤数百出没波心,此景幽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
B.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
C.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
D.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
D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喧阗如市. 参考成语:门庭若市. 市:  集市 
(2)常见浴凫数.百出没波心 根据语境推测词义 数:  几 
集市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3)此景幽绝.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绝:①断绝;②  极,非常  ;③超越。 ④横渡,横穿。 绝:  极,非常 
极,非常
极,非常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右折而北,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
向右转再往北,是缆舟亭,楼船密密地排在一起,这里有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湖堤。
(2)寓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
住在西湖的人要想避开喧嚣繁杂,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
4.本文写游人之盛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①衬托西湖之美。②与少有人去的玉凫园形成对比,突出玉凫园的僻静。
第1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类文练习)
【2023北京八一教育集团模拟改编】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④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注释】①比:替,为。②易耨:及时除草。③制梃:制作木棒。④陷溺:陷入深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B.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C.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D.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B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及.寡人之身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及其家穿井  。 (《穿井得一人》) 及:  到,等到 
及其
家穿井
到,等到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2)寡人耻.之 词类活用 耻: )以……为耻
(3)省.刑罚 从多音多义中辨析词义:省:xǐng ①察看、检查。②问候、探视。省:shěng ①减少。②官署名。 省:  减少 
以……为耻
减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称王。
(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那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耕地锄草来赡养父母。
4.孟子从哪些方面告诉梁惠王要实施仁政?请简要概括。
减省刑罚,减少税收,让百姓按农时种地;青壮年要修养高尚品德。
第18篇  富贵不能淫(类文练习)
子列子①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②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③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④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⑤。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
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选自《列子·说符》,有改动)
【注释】①列子:姓列,名御寇。②子阳:人名,相传为郑国之相。③无乃:恐怕,只怕。④拊心:拍胸。表示哀痛或悲愤。⑤佚乐:逸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B.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C.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D.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D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从多音多义中辨析词义:遗(yí):①遗失;②抛弃;③遗留。 遗(wèi):  赠送,给予  遗:  赠送,给予
赠送,给予
赠送,给予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2)使者去. 古今异义 去:  离开 
(3)君非自知.我也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人不知而不愠  。(《 <论语>十二章》) 知:  了解 
离开
人不
知而不愠
了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
列御寇是有道之士,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
(2)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
4.列御寇的“安贫乐道”和“远见卓识”分别体现在哪件事上?请简要概括。
安贫乐道:列子虽穷,但当子阳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不接受。远见卓识:列子从子阳送他粮食的原因上,判断出子阳容易听信他人之言,不值得信赖。
第1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类文练习)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①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②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蔽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③,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有删改)
【注释】①存:抚恤。②耽:沉溺。③九重:深宫之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蔽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B.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蔽/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C.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蔽/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D.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蔽/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B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若损.百姓 以奉其身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①  减少  ;②损害;③刻薄 损:  损害 
(2)犹割股.以 啖腹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屠自后断其股(《狼》) 股:  大腿 
(3)若耽嗜.滋味 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嗜:  贪 
减少
损害
大腿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我常想,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的贪欲才酿成的灾祸。
(2)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
4.【链接教材】文章中提出的治国观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本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可能因安乐而走向灭亡。而本文没有涉及外因。
第20篇  愚公移山(类文练习)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有改动)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 ②冀﹑雍:古代州名。③曩(nǎng):从前。
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B.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C.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D.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B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向.吾远游冀、雍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向:①朝北的窗户;②朝向,对着;③趋向,奔向。④  从前,往昔  。 向:  从前,往昔
从前,往昔
从前,往昔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2)年且.九十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年且九十  。 (《愚公移山》) 且:  将近 
(3)越钱塘,绝.长江 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绝:  横渡 
年且九十
将近
横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甲翁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家乡,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2)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现在我们才六十多岁,哪里老呢!
4.【链接教材】《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和本文中的二翁有哪些共同点?
都有远大的志向;都能坚持不懈。
第21篇  周亚夫军细柳(类文练习)
【2023天津备考题改编】
刘文正公①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②,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③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有赀郎④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
(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
【注释】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③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④赀(zī)郎:官名,因捐资而得。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⑥门闾湫(jiǎo)隘:家门低下狭小。
其人嗫嚅而退。薨⑤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⑥去舆盖然后入。上归告近臣曰:“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
B.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
C.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
D.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
C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刘文正公当乾隆中久居.相位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居:  担任 
担任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2)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告:①告诉;②告诫,劝勉;③请求;④告发。 告:  告诉 
(3)呼其人至.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复投之,  前狼止而后狼又。(《狼》) 至:  到 
告诉
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
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可以把这些金子赠送给你们的朋友当中贫困的人。
(2)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4.刘统勋具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简要概括。
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这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赀郎夜晚的拜访,刘统勋拒访后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责,这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刘统勋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他死后,前来祭奠的皇帝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这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共56张PPT)
01 古诗文梳理
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下册
第22篇  桃花源记 (类文练习)
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①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②,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③尽收而去。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
(节选自戴名世《蓼庄图记》,有删改)
【注释】①奥阻:腹地险要。②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③信宿:两三日。④嚣竞凌害: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
凡嚣竞凌害④、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
B.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
C.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
D.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
B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西山面.之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面:  面对 
(2)偷盗讼狱.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狱:  诉讼事件(案件、诉讼、官司) 
面对
小大之狱
诉讼事件
(案件、诉讼、
官司)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3)耳未尝闻. 参考字源释义,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甲骨文中,“闻”的字形为 。《说文·耳部》:“闻,知声也。” 闻:  听说 
听说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桑麻林麓,远近映带。
当地林边山麓广泛种植桑麻,与远处的青山相互映衬。
(2)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
县里的官吏一来收租,两三天就可以征收完离开。
4.【链接教材】本文与《桃花源记》所展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①自然环境:偏僻幽深、秀美怡人。②人文环境:和谐安宁、淳朴真诚、安居乐业。(意思对即可)
第23篇  小石潭记(类文练习)
【2022漳州一模改编】
跨华封①绝顶,溪从其下折而西去……觅下溪之路,久不得。见一小路伏丛棘中,乃匍匐就之。初犹有路影,未几下皆积叶,高尺许,蜘网翳之。上则棘莽蒙密,钩发悬股,百计难脱;比脱,则悬涧注溪,危石叠嵌而下。石皆累空间,登其上,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华封:地名。②壅水: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
余计不得前,乃即从涧水中攀石践流,遂抵溪石上。其石大如百间屋,侧立溪南,溪北复有崩崖壅水②。踞大石坐,望前溪西去,一泻之势,险无逾此。久之,溯大溪,践乱石,山转处溪田层缀,从之,始得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
B.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
C.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
D.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
B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跨华封绝.顶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绝:①断绝;②  极  ;③超越。 ④横渡,横穿。 绝:  极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2)比.脱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比:  等到 
(3)余计不得前.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 动词 前:  前进,向前
等到
前进,向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下皆积叶,高尺许,蜘网翳之。
没多久,脚下全是堆积的树叶,有一尺多高,蜘蛛网遮盖在树叶上。
(2)望前溪西去,一泻之势,险无逾此。
(我)望着眼前的溪水往西流去,一泻千里,险要得没有哪一处能超过。
4.【链接教材】选文中徐霞客探幽华封,柳宗元也曾到小石潭探幽,两者在游记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有何不同?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示例:徐霞客一路披荆斩棘,涉水攀石,展现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而柳宗元短暂的快乐之后便感到“凄神寒骨”,可见其内心郁积苦闷。(意思对即可)
第24篇  核舟记(类文练习)
【2022南平期末改编】
余童时赴郡试,会“演春”①。是日游人如堵。忽有一人,率披发童,荷担而上。吏问所长。答言:“能颠倒生物②。”吏命取桃子。术人声诺,释担,解衣覆笥上,云:“春初雪积,人间何处可觅?惟王母园中,四时常不凋卸③,或有之。”乃启笥④,出绳一团,望空中掷去;绳即悬立空际,若有物以挂之。乃呼子曰:“儿来!得汝一往。”
遂以绳授子,曰:“持此可登。”子乃持索盘旋而上手移足随,渐入云霄,不可复见。久之,坠一桃,如碗大。术人喜,持献公堂。坐官骇诧。余以其术奇,故至今犹记之。
(摘编自《聊斋志异·偷桃》)
【注释】①演春:山东旧时习俗,指立春前一日的迎春活动。②颠倒生物:意思是能颠倒按时令所生长的植物。③卸:凋谢。④笥: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子乃持索盘/旋而上/手移足随
B.子乃持索盘/旋而上手/移足随
C.子乃持索/盘旋而上/手移足随
D.子乃持索/盘旋而上手/移足随
C
2.补充方法提示中空缺的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会.“演春” 据语境推断词义 会:  适逢,恰巧遇
(2)释.担,解衣覆笥上 联系课文推断词义: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卖油翁》) 释:  放下 
适逢,恰巧遇到
有卖油翁释担
而立
放下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3)遂.以绳授子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遂:①就,于是。②终于,竟。 ③成功,顺遂。(《古代汉语词典》) 遂:  就,于是 
就,于是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王母园中,四时常不凋卸,或有之。
只有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中,(桃树)四季常青不凋谢,或许有桃子。
(2)余以其术奇,故至今犹记之。
我因为这个戏法耍得太神奇了,所以直到如今还记得。
4.简要概括术人表演过程中“奇”在哪里。
①空中仿佛有物挂住术人抛出的绳子。②术人之子抓着绳子爬到了云端(高空)。③从天上掉下了一个如碗大的桃子。
第25篇  北冥有鱼(类文练习)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①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②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③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两涘渚崖:黄河两岸及洲渚四边。②河伯:河神。③仲尼:孔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C.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D.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秋水时.至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时:①季,季节。②时机,时势。③按时。④时常,时时。(《古代汉语词典》) 时:  按时 
按时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2)以为莫己若. 关联教材:  曾不若  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若:  比得上 
(3)而轻.伯夷之义者 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 轻:  轻视 
曾不若
比得上
轻视
3.把文中画横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得的脸色,望着大海向海神感叹。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就会永远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4.你怎么理解“大方之家”的含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大方之家”的含义:指见识广博、学有专长的人。
道理: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
第26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类文练习)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B.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C.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D.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C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使:①支配,使用;②连词。假使,假如;③命令,派遣。 使:  命令,派遣
命令,派遣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2)愿以境内累矣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累:  使……劳累 
(3)庄子持竿不顾 关联教材: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顾:  回头看 
使……劳累
元方入门不

回头看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 中乎?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2)吾将曳尾于涂中。
我将愿意(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4.【创新题】短视频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表现形式,九年级(3)班想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和《庄子钓于濮水》两则短文,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助完成下面表格。
短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 《庄子钓于濮水》
画面地点 ①  濠梁之上  濮水之上
画面主要内容 庄子、惠子、濠梁、鲦鱼 庄子、二大夫、濮水、鱼竿
主要人物 (庄子)形象 超然物外、敏锐机智 向往自由、淡泊名利
濠梁之上
短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 《庄子钓于濮水》
中心思想 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展开辩论这件事,表现了庄子追求“天人合一”、与外界契合无间的志趣 ②  通过庄子以乌龟自喻,拒绝楚王让他出任官职的邀请这件事,表现了庄子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通过庄子以乌龟
自喻,拒绝楚王让他
出任官职的邀请这件
事,表现了庄子对人
格独立、精神自由的
追求。
第27篇  虽有嘉肴(类文练习)
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③,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⑤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⑥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有删改)
【注释】①逸:安乐,闲适。这里指教学轻松。②庸:功劳。③节目:树的枝干交接处和纹理不顺处。④说:同“脱”,脱落。⑤从容:同“舂容”,即撞击,激荡。⑥听语(yù):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B.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C.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D.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B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此皆进学之道.也 道:  方法 
(2)待.其从容    待:  等,等待 
(3)虽舍.之可也   舍:  放下 
方法
等,等待
放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而学习效果减半,又从而怨恨老师。
(2)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预先)记诵书中的内容(以备学生提问),这样的学问不足以做老师。
4.本文告诉我们应如何增进学问?请简答。
要善于学习(认真听从老师的教诲)、善于提问、善于回答问题。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类文练习)
【2022莆田质检16分】
魏主①谓群臣曰:“国家从来有一事可叹:臣下莫肯公言得失是也。夫人君患不能纳谏,人臣患不能尽忠。自今朕举一人,如有不可,卿等直言其失;若有才能而朕所不识,卿等亦当举之。如是,得人者有赏,不言者有罪,卿等当知之。”
用法虽严,然人有小过,常多阔略②。尝于食中得虫,又左右进羹误伤帝手,皆笑而赦之。每出巡游及用兵,有司奏修道路,帝辄曰:“粗修桥梁通车马而已勿去草刬③令平也。”在淮南行兵,如在境内。禁士卒无得践伤粟稻;或伐民树以供军用,皆留绢偿之。
常谓史官曰:“时事不可以不直书。人君威福在己,无能制之者;若史策复不书其恶,将何所畏忌邪!”
(摘编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魏主:指北魏孝文帝。②阔略:宽恕,宽容。③刬:同“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粗修桥梁/通车马而已/勿去草刬令平也
B.粗修/桥梁通车马而已/勿去草刬令平也
C.粗修桥梁/通车马而已勿去草/刬令平也
D.粗修/桥梁通车马而已勿去草/刬令平也
A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夫人君患.不能纳谏 患:  忧虑,担忧 
(2)尝.于食中得虫   尝:  曾经 
(3)时事不可以不直书. 书:  记载,书写 
忧虑,担忧
曾经
记载,书写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才能而朕所不识,卿等亦当举之。
如果(一个人)有才能但是我没有发现,你们也应当举荐他。
(2)或伐民树以供军用,皆留绢偿之。
有时要砍伐百姓的树木来供应军用,都留下绢帛作为抵偿。
4.从文章内容来看,魏主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
求贤若渴;虚心求谏;赏罚分明;宽以待人;爱护百姓;治军有方;严于律己。
第29篇  马 说(类文练习)
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危坐对之。妻子候间请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岂惮如此。”时高宗①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②,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致仕③,太宗不许,又遗之书曰:“朕历观前代,详览儒林,惟卿幼挺珪璋,早标美誉。顷年已来,天下无事,方欲建礼作乐,偃武修文。
卿年齿已衰,教将何恃!念卿疲朽,何以可言。”寻赐爵封阳县侯。十七年,拜秘书少监。两宫礼赐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请致仕,许之。(节选自《旧唐书·萧德言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高宗:李治,唐太宗之子。 ②春宫:代指太子。③致仕:辞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
B.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
C.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
D.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
A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升春宫      及:  等到……时候 
(2)念.卿疲朽     念:  考虑 
(3)累表请致仕,许.之 许:  答应;允许 
等到……时候
考虑
答应;允许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日如是,无乃劳乎?
您整天像这样(学习),恐怕会很辛苦吧?
(2)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
不久(萧德言)因为年纪大,请求辞官,太宗不答应。
4.本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唐太宗对萧德言的赏识?请简要概括。
唐太宗下诏命萧德言为晋王讲授典籍和学业,后来仍让他兼任太子侍读;写信称赞萧德言的才德,期望他能为文教做贡献;赐给萧德言高官厚禄;多次留用,不让辞官。(共45张PPT)
01 古诗文梳理
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
第1篇 咏雪(类文练习)
【2023南平多校一模16分】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①,甫②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③,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摘编自《宋史·朱熹传》)
【注释】①悟:有悟性。 ②甫:刚刚,才。 ③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B.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C.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D.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C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尝.从群儿戏沙上 关联教材: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1)尝:  曾经 
曾经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授.以《孝经》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授:①授给,付与;②教授,传授;③委任,任命。 (2)授:  教授,传授 
就.傅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就:接近,靠近 (3)就:  跟从 
教授,
传授
跟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
(2)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他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修身和治理人民的学问。
4.朱熹自幼聪慧过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①刚会说话,就能质疑发问;②入学读书时,只看一遍《孝经》就能提出自己的见解;③同龄人在沙地玩耍的时候,他在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八卦图。
第2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类文练习)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①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②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③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告:告假。③克:约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B. 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C. 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D. 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B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少.游太学 参考成语:少不更事 (1)少:  年轻、年轻时 
乃共克期.日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2)期 :  约
年轻、年
轻时
约定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若然.,当为尔酝酒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然:①燃烧。②这样,那样。③是的,对的。④但是。⑤……的样子。 (3)然:  这样 
这样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向母亲说了,请(母亲)准备饭食等候范式。
(2)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巨卿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约定)。
4.这个故事赞扬了范式什么样的品格?范式的这种品格给了我们哪些启迪?
赞扬了范式重承诺、守信用的品格。这种讲诚信的思想作风至今仍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今天人们交友处事也要言而有信。
第3篇  《论语》十二章(类文练习)
《论语》七章
①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
②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
③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⑤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
⑥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A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即.之也温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即:①走近,靠近。②立即,马上。③即使。④如果,假如。 (1)即:  接近(走近靠近) 
接近(走近,
靠近)
君子喻.于义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喻:  明白(懂得) 
不耻.下问 词类活用 (3)耻:  以…… 
明白(懂
得)
以……为耻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应该谨慎但行动要敏捷。
4.阅读④⑤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什么不同。
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第4篇  诫子书 (类文练习)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①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②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③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毋忝④尔所生⑤。”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熹《与长子受之》,有改动)
【注释】①汩:扰乱。②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③乡党:邻里,乡亲。④忝:辱,辱没。⑤所生:指父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B.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C.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D.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A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千里从.师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1)从:  跟随、跟
跟随、跟从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故.令汝一行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故:①事,事故。②原来的,旧的。③原因,缘故。④ 因此,所以。 (2)故:  因此, 
则徒.劳费 参考成语:徒劳无功 (3)徒:  白白地 
因此,所以
白白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被俗务扰乱,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2)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
4.你从“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一句中读出了朱熹心中哪些复杂的感情?
示例:①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之情;②担心情急之下的昼夜督责影响父子感情。
第5篇  狼(类文练习)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④,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⑤,乌⑥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有删改)
【注释】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生:生物。⑤脱兔于处女: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然后像逃跑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使对方来不及出击,这里指老鼠从静到动的突变。⑥乌:何,哪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B.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C.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D.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A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卒.见使于一鼠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①兵。 ② 完毕,结束。 ③ 终于。④死。 (1)卒:  终于 
若.有告余者曰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2)若:  好像 
此不一之患.也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患:忧患,灾祸。 (3)患:  结果 
终于
好像
结果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
(2)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
4.【链接教材】本文与蒲松龄的《狼》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狼》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最终战胜了狼。
第6篇 穿井得一人(类文练习)
豢龙
有献鲮鲤①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豢而扰②之。或曰:“是鲮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抶③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
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商陵君又大悦,徙居之宫中,夜穴甓④而逝,左右走报曰:“龙用⑤壮,今果穿石去矣。”商陵君视其迹则悼惜不已乃养蚁以伺冀其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谓豢龙来,矢⑥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有删改)
【注释】①鲮鲤:即穿山甲,喜食蚁。②豢而扰:豢,喂养。扰,驯服。③抶:用鞭、杖抽打。④甓(pì):砖。⑤用:施展。⑥矢:陈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商陵君视/其迹则悼惜/不已乃养蚁/以伺冀其复来也
B.商陵君视/其迹则悼惜不已/乃养蚁以伺/冀其复来也
C.商陵君视其迹/则悼惜不已/乃养蚁以伺/冀其复来也
D.商陵君视其迹/则悼惜不已/乃养蚁/以伺冀其复来也
C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或.曰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或:①有的,有的人 ;②也许,或许;③又。 (1)或:  有的,有的人 
有的,
有的人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遂.从而神之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2)遂: ,就 
左右走.报曰 古今异义 (3)走:  跑 
于是,就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
左右的人都假装很震惊,称赞“龙”很神奇。
(2)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
没过多久,天下大雨,闪电打雷,真龙现身在天上。
4.这则故事给你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启示一:真假不辨,以致招来杀身之祸。启示二: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第7篇 杞人忧天(类文练习)
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拉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③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乃得也。” (有删改)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闷闷不乐。③纾:解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B.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C.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D.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B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则又念.曰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1)念:  想,思
归忧益.重 参考成语:老当益壮 (2)益:  更加
亲友来省.者慰曰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①检查,反省。 ②问候,探望。 ③了解,知道。 (3)省: 候,探望 
想,思考
更加
问候,
探望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拉之归,日夜忧念不置。
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念念不忘此事。
(2)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
他的亲友来看望他时,宽慰他说:“您把心放宽,
您的病自然就会好了。”
4.【链接教材】文中沈屯子的“多忧”,是不必要的担忧呢, 还是居安思危?结合你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阐述看法。
文中的沈屯子为过往的历史忧虑,和《杞人忧天》中的“杞人”的忧虑是极其相似的。其中,沈屯子看到竹末尖锐,怕不小心刺到行人,可以算是居安思危。(共20张PPT)
01 古诗文梳理
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
第30篇  岳阳楼记(类文练习)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
先是①,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②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③,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寨,稍招还流亡,城④十二寨,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不疑。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摘编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②钤辖:武官名。③诏诸路入讨: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④城:修筑城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B.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C.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D.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D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元昊反.    反:  反叛 
(2)使更.出御贼  更:  轮换,轮流,交替 
(3)不如俟.春深入 俟:  等待 
反叛
轮换,轮流,交替
等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拓疆御寇,策之上也。
开拓疆土抵御敌寇,这是上等的策略。
(2)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不疑。
对于前来归附的羌族人民,范仲淹都诚恳地接纳他们,毫不怀疑。
4.范仲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也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请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将领。
范仲淹作为将领时,从他对敌我优劣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他谋略过人,从他为百姓所做的事上可以看出他关心百姓,从皇帝采纳他的意见可以看出他深受君王信任。
第31篇  醉翁亭记(类文练习)
半山亭记(节选)
张之洞
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画栏曲折,碧瓦参差,昭其洁也。烟光挹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松床坐弈,筠簟①眠琴,昭其趣也。分瓜请战,煮茗资谈,昭其事也。若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
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亭之四时也。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境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之者,太守也。(有删改)
【注释】①筠簟(yún diàn):指竹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
B.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
C.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
D.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
D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碧瓦参.差. 参差:  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2)松床坐弈. 弈:  下棋 
(3)乐.民之乐 乐:  以……为乐 
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下棋
以……为乐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
四季的景色无穷无尽,半山亭内让人快乐的事物也是无穷无尽的。
(2)则太守之真乐也。
这就是太守真正的快乐所在。
4.【链接教材】选文中太守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哪些共同之处?
①他们都心系人民,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②他们都寄情山水,并在山水间寄托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第32篇  湖心亭看雪(类文练习)
西湖七月半①
张 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②,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③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⑤面。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 清梦甚惬。(有删改)
【注释】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②擎燎:举火把。③皂隶:衙门的差役。④舣:停船靠岸。⑤靧:洗脸。这里指湖面恢复了清澈明净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B.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C.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D.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B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是.夕好名    是:  这 
(2)怖.以关门    怖:  恐吓 
(3)吾辈始.舣舟近岸 始:  才 

恐吓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的宴席已散,官员们由衙役吆喝着开道离开。
(2)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
4. 小闽提出:“张岱寻西湖,寻到了一份景致、一份情怀与一份寄托。”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本文和资料卡片,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卡片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自幼聪颖,创作了许多诗文,明亡以前未入仕。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七月半的西湖明月皎洁,雅韵流溢,花香沁人。在本文中,张岱等人等到成群的杭州人散去,方才出行,饮酒、赏月,在花香中放船、安睡。他寻到了一份闲情雅致,表达了他孤高自赏的情怀。张岱出身仕宦家庭,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遗恨,他在西湖寻到了一份精神寄托,在西湖美景中得以释怀。(共30张PPT)
01 古诗文梳理
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下册
第8篇 孙权劝学(类文练习)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②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蹊:踩踏,践踏。②恬:安静、平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C.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D.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已而复.如初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回复;②再,又;③重复。 (1)复:  再,又 
琅琅达旦. 参考成语:旦夕之间 (2)旦:  早晨 
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通假字 (3)被:  同“披”,穿
再,又
早晨
同“披”,穿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
安阳韩性听说后感到很惊异,就收他为弟子。
4.结合选文,请概括王冕成为“通儒”的原因。
①从小喜欢读书;②刻苦读书;③有家人(母亲)的支持;④有高人老师韩性的指导。
第9篇 卖油翁(类文练习)
卖蒜老叟
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B.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C.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D.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C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陷入尺许. 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1)许: 表示约 数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名:①名字,名称。②名义,名分。③名声,名望。 (2)名:  名声,名 望
但.见杨双膝跪地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3)但:  只 
表示
约数
名声,
名望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杨二故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老人慢慢背着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4.杨二对卖蒜老叟的态度有何变化?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态度变化:先是傲慢轻视,后来是畏惧哀求。道理:①人外有人,天外有天。②学无止境,为人要虚心,不可恃才傲物。
第10篇  陋室铭(类文练习)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B.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C.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D.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D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则商也日益.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益:增多,增加。 (1)益: 
如入鲍鱼之肆. 语境推断法(即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词义) (2)肆:  
丹之所藏.者赤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藏:①躲藏,隐藏;②储藏,收存。 (3)藏:  储藏,收存 
进步
店铺
储藏,
收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子夏喜欢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因此真正有德行有修养的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自己交往的人。
4.【链接教材】《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本文中“丹之所藏者赤”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这些交友方式?
示例:他们的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观点明确,语言通畅,言之成理即可)
第11篇  爱莲说(类文练习)
【2023怀化改编】
君子亭记
明 王守仁
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B.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C.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D.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D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无所不宜. 参考成语: 秋色宜.人 (1)宜:   
雨雪晦.明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晦:①昏暗;②夜晚 ;③隐藏 (2)晦:  昏 
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3)四时:  季
合适
昏暗
四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竹有君子之道四焉。
竹有君子的四种品质。
(2)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
竹子有这四方面特点,因此称之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
4.竹子具备了君子哪些美好品质?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虚心宁静;坚定正直;聪颖明智;挺拔特立(不挠不屈)。
第12篇  活板(类文练习)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选自李昉《太平御览》,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B.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C.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D.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C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其盖穹隆,饰.以篆文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饰:①擦拭;②装饰;③掩饰;④修改。 (1)饰:  装饰 
装饰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即省.龙机 参考成语: 反躬自省. (2)省:  检查 
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3)尝:  曾经 
检查
曾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
外面有八条龙,龙嘴里衔着铜丸,(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
(2)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
相合就像神仙一样,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叹服地动仪的神奇华丽。
4.这篇短文从哪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的地动仪?请简要概括。
从材质、外形、构造、用法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的地动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