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本初子午线又称“首子午线”或“零子午线”。得名来源: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故地理上的经线在我国又称为子午线,0°经线则为本初子午线。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本初子午线的标志位于( )
A.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B.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
C.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轴线 D.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心线
2.关于经线和纬线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线长度不相等 B.纬线长度相等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经线是半圆形
3.关于本初子午线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B.该线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C.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D.该线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
下图为某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4-5题。
4.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 )
A.66.5° B.90° C.30° D.23.5°
5.乒乓球上线条②代表的是( )
A.最长的经线 B.0°经线 C.最长的纬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22年10月1日6:10,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国旗升起时间与日出时刻同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6-8题。
6.天安门国旗升起时,新疆乌鲁木齐仍处于深夜。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海陆的变迁
C.地球是球体 D.地球的自转
7.该日,地球运行轨道位于(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8.该日,信宜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最长 C.昼夜平分 D.昼短夜长
读“校园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9-11题
9.图中指向标上的箭头表示的方向是(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10.学校足球场位于排球场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1.学校篮球场区域的总宽度约为(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老师带同学们去了郊区的小鹿山春游,在老师的指导下,华华同学绘制了该山体示意图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12-14题。
12.图中没有表示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13.华华给同学们介绍图中山体部位,其中正确的是( )
A.a与e对应,表示山谷 B.b与h对应,表示山脊
C.c与g对应,表示鞍部 D.d与f对应,表示山峰
14.若同学们想沿河行走,应选择( )
A.e处 B.f处 C.g处 D.h处
二、解答题(共3大题)
15.读甲、乙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地理坐标A B C D 。
(2)上图中位于北半球的点有 ,位于东半球的点有 。
(3)纬度最高的点是 ,所在纬线最长的点是 。
(4)B点位于A点的 方向,D点位于C点的 方向。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 ,该点一年中有 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在A点的 方向,B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图乙的 处。
(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中,北京的白昼将变 (“长”或“短”)。
17.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郑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南方某地区开展实地考察。下图示意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最高峰海拔超过 米,A山峰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小组成员测得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考察路线途经玻璃栈道景观,该景观出现在D (地形部位)。
(3)考察途中小组成员发现了警示标志“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标志最有可能设立在E、F两地中的 地,判断依据是 。
(4)该地区计划在C地建设大坝,请你分析在此地建设大坝的有利条件: 。若大坝选址确定在C地,为了确保大坝的顺利建设,需搬迁的村庄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C
【解析】1.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称本初子午线,又称0°经线。该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是东经,向西是西经,A正确;赤道附近的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市,建有赤道纪念碑,排除B;本初子午线与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轴线、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心线无关,排除CD;故选A。
2.经线长度相等,A错误;纬线长度不相等,B错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错误;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半圆形,D正确;故选D。
3.本初子午线又称0°经线,该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是东经,向西是西经,C正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排除A;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排除BD。故选C。
【点睛】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赤道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4.A 5.C
【解析】4.铁丝弯成的角①是地轴倾斜的角度,地轴跟地面应该保持66.5°的夹角,故选A。
5.乒乓球上线条②代表的是赤道,是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故选C。
【点睛】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度约为4万平米,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6.D 7.C 8.D
【解析】6.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的现象。题干中描述的是北京天安门和乌鲁木齐的时间差异现象,其原因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与公转、海陆变迁和地球的形状无关,故 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7.10月1日地球运行在轨道C与D之间即北半球的秋分日与冬至日位置之间(图中③处),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故 ABD 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 C。
8. 10月1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秋分日与冬至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信宜市昼短夜长。故选D。
【点睛】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为12月22 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春分日、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9.D 10.B 11.A
【解析】9.在有指向标的地图当中,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故D正确。
10.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足球场位于排球场的东北方向,故选B。
11.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通过测量可知,篮球场的宽度约为1厘米,所以实际宽度距离是50米。所以选A。
【点睛】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12.D 13.C 14.D
【解析】12.由图可知,图中a处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故为山峰,A不符合题意;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故为山脊,B不符合题意;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故为山谷,C不符合题意;图中没有陡崖,D符合题意。故选D。
13.由上题可知,a为山峰,因此与e对应,A错误;b为山谷,因此与h对应,B错误;c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相对平坦的部位,故为鞍部,因此与g对应,C正确;d为山脊,因此与f对应,D错误。故选C。
14.结合所学知识,山谷处容易发育河流,因此想沿河行走,应选择山谷。e为山峰,A错误;f为山脊,B错误;g为鞍部,C错误;h为山谷,D正确。故选D。
【点睛】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15.(1) (80°S,140°E) (50°S,170°E) (20°N,160°W) (70°S,150°W)
(2) C A
(3) A C
(4) 东北 东南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经纬网定位、定向、半球的划分、纬线的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由此可判定,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为(80°S,140°E)、B点的地理坐标为(50°S,170°E)、C点的地理坐标为(20°N,160°W)、D点的地理坐标为(70°S,150°W)。
(2)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上图中位于北半球的点有C点;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上图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有A点。
(3)纬度划分:自赤道开始向南、向北各划分为90°,向南为南纬,向北为北纬。故上图中,A点的纬度最高。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上图中,C点的纬线最长。
(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B点位于A点的东北方向;D点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
16.(1) (23.5°N,90°E) 一
(2) 东南 热
(3)②
(4)长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经纬网定位、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经线度数是向东增加的是东经,纬线度数是向北增加的是北纬,由此判断A点的经纬度是90°E,23.5°N。该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2)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判断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根据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B点位于赤道上,位于热带。
(3)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可知,当太阳直射点在A点(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即右图中的②处。
(4)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中,是由春分向夏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地处北半球的北京的白昼将变长,黑夜变短。
17.(1) 600 180
(2) 5 陡崖
(3) E E地位于山谷,雨季易形成山洪
(4) 位于口袋型盆地的袋口处,工程量小,便于施工 甲村
【分析】本题以南方某地等高线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等高线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该地区最高峰海拔超过600米;A山峰海拔为580米,B地海拔为40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80米。
(2)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千米,故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2×2.5=5千米;D位于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3)读图可知,F地位于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无山洪灾害;E地位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雨季易形成山洪,故警示标志“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标志最有可能设立在E地。
(4)读图可知,水库的选择要求在峡谷处,而在峡谷,上游地区要有口袋形洼地,能够蓄水。故应该选在C处,C地于口袋型盆地的袋口处,工程量小,便于施工,口袋形洼地内大量农田、村庄会被淹没,甲村需要搬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