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答案】DADBC CCDBC CBCCC DCBD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答案】(20分)
【答案】(1)措施:中书门下省的复核和复试制度;实行锁院制度;以律法惩治科举中的违纪行为;由御史台对科举考试进行监察。
(2)特点:录取人数多;考试程序严密;由政府主导;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
原因:宋政府实行分化事权、强干弱枝的政策;宋朝以文治国(崇文抑武)的思想影响;政府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前朝科举制的借鉴和发展。
22.【答案】(10分)
【答案】(1)体制:君主立宪制。
途径: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立法)。
(2)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体制:资产阶级共和制(三权分立)。
地位: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3)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答案】(10分)
【答案】示例一:观点: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阐述:自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汉朝在秦制的基础上,在汉武帝时期设州刺史监察地方,同时以郡统国,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唐宋时期,分别设道和路监察地方,宋朝更是设“四监司”并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且被后世所沿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清时期进一步完善行省制度和边疆治理,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总之:中国古代虽然经历东汉末年和唐朝中后期两次地方割据时期,但总体而言,中央集权是不断强化的。
示例二:观点:县制在古代地方治理中保持稳定。
阐述:自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以来,地方行政管理的上层机构发生了多次变化, 二县制一直保持稳定。汉朝在郡县的基础上设州刺史作为监察机构,隋朝撤郡保留州县两级,唐宋时期在州县的基础上增设道和路作为监察区,元朝增设行省,明清时期设立总督和巡抚。县制直接由国家管理的最低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持稳定。上层行政机构的变化突出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而县制的稳定有利于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小农经济的发展。
所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主要围绕地方的上层行政区进行,县制在古代地方治理中保持稳定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2023.10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
A.实行禅让制 B.国事由占卜决定 C.实行分封制 D.实行王位世袭制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血缘 B.财产 C.宗教 D.地域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西周时期,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是
A.行省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4.汉武帝时期的奏章将郡县并称,诸侯国与郡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区别,郡县制取得了完全胜利。推动郡县制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
A.郡县制的开创 B.“推恩令”的实施
C.分封制的实行 D.行省制的推行
5.北宋在地方设立转运使,削夺地方财政权主要目的是为了( )
A.促进地方发展 B.增加地方自主权
C.加强中央集权 D.削弱君主专制
6.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7.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龙生龙,凤生凤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D.举孝廉,父别居
8.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9.为防止袁世凯专权,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践行了三民主义理论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给予人民充分的权利 D.实现了各民族平等
10.1905年,《大公报》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
A.戊戌变法的成功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开展土地革命
C.实行“三三制”原则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2.1956年12月,毛泽东约见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时说到:“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自发经营的较大的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场)可以增加。……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这一谈话( )
A.加速了三大改造进程 B.是对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
C.有利于市场经济形成 D.推动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
13.1980-1992年,深圳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GDP年均增长37.4%,远高于同期全国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一五计划的推动
C.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4.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雅典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代议制度 B.城邦制度
C.民主政治 D.法律体系
15.“光荣革命”后,为巩固革命成果,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英国议会于1689年通过了( )
A.《独立宣言》 B.《王位继承法》
C.《权利法案》》 D.《人权宣言》
16.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获得政治权利的是( )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旧贵族 D.工业资产阶级
17.美国的《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总统行使行政权,国会行使立法权,联邦法院行使司法权,三者相互制约。若总统违宪,有权弹劾总统的是
A.联邦法院 B.内阁 C.国会 D.检察院
18..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 )
A.议会至上的治国理念 B.限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C.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 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
19.《独立宣言》宣扬“人生而平等”,但1787年,美国制定的宪法规定,每个奴隶只能按照3/5个白人的比例折算税收和代表权资格。这说明,美国宪法( )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承认黑人的全部权利 D.存在一定局限性
20.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经济根源是( )
A.传统选官制度弊端 B.英国政府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借鉴中国科举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0分)
材料一 中晚唐五代时期,在完善科举考试监督体制方面,除中书门下省的复核和复试制度之外,中央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保证科举的公平,如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度。此外,在唐前期科举制度刚施行时,就有相关法律做保障,而且该法律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执行。中唐以后,中央对科场违纪的惩治明显增强。中晚唐明确规定,由御史台对科举考试进行监察。御史台专门负责执行锁院任务,监察考官、举子的违纪行为,查办科场案件和相关纠纷。
——摘编自金滢坤《论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复核、复试及监察制度》
材料二 宋承唐制,并对科举进行了整顿与改革,使之更加完善。且宋朝皇帝十分重视选拔文士治国,所以科举取士至宋时达到了极盛。两宋进士科共开118科,录取进士42000余人,是中国历代取士最多的王朝。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亲自主持进士科考的复试,从此确立了殿试制度,使“及第”(考中录取)之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此后形成了乡、省、殿三级考试。到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下诏“进士殿试,皆不黜落。”自此,凡省试合格,殿试就只有名次之别而皆成进士了。为杜绝请托舞弊之风,宋淳化三年(992年)以后,相继建立起锁院、糊名、誊录、磨勘等制度,从而把科举考试基本上建立在了公平竞争的基础上。
——摘编自马茜华《中国古代选官主导方式演变述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五代时期完善科举考试监督体制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2.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
——摘编自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全新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2分)
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2分)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2分)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出两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 地方政府
秦 郡、县
汉 州、郡、县(国)
唐 道、州、县
宋 路、州(府)、县
元 省、路、府(州)、县
明 三司、府(州)、县
清 省、府(州)、县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10分,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