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备课
第 五 单元
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小小建筑师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倡导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宜的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应用和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理论依据 我在认真分析《小小建筑师》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前认知设计了多个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探究实践能力;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12 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学业要求:能区别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一些常见的技术产品和典型工程。 学业要求:能归纳总结常见产品或工程的主要外在特征;能拆开简单产品并复原;能举例说出一些技术产品所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 核心概念13 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学业要求:能提出满足一定限制条件的简单设计问题和多种设计方案。 学业要求:能用多种方式说明设计思路,选择适当的方案。 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 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建筑模型。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技术与工程单元。在本单元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观察建筑中的材料,探究建筑中的结构,最后应用所学习知识,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建筑模型。 围绕这些学习任务,本单元设计了3课,包括第15课、第16课和第17课。 第15课是《建筑中的材料》。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学中教师从建筑中的材料人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建筑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并给这些材料分类,进而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第16课是《建筑中的结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教学中还是以建筑入手,分析建筑中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哪种结构更稳定、哪种结构承受力较大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了解这些科学原理和技术,为后面一课的设计与制作活动打下基础。 第17课是《设计制作建筑模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在制作过程中及制作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 整。通过前两节课的观察和探究活动,学生已经了解了建筑中的材料和结构。本节课学生将根据已有材料设计一座“小建筑”,画出它的设计图,并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最后进行相应的测试与改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设计想法和模型提出建议,并找出自己作品中可以改进的地方。
学情分析 经历过二年级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调查发现能力和生活经验,能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学生们都爱活动,课堂以活动为主,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积极思维探究科学知识。学生对于一般的建筑材料有一定的常识,但再进一步细分就有一定的困难。 通过课前交流,大部分学生知道常见的建筑材料有哪些,但不知道还区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建筑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建筑中的材料、结构和设计制作建筑模型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较低。 通过学习《建筑中的材料》,学生们对建筑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砖、石、木、钢等。大部分学生能够列举出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并了解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建筑材料的了解较为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 通过学习《建筑中的结构》,在学习建筑结构方面,学生们了解了房屋的基本结构,如梁、柱、墙等。大部分学生能够解释这些结构的作用和原理,但对于复杂结构的理解程度较低。此外,学生们在生活中对于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缺乏观察和思考,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实践和探究。 通过学习《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学生们通过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简单的建筑模型制作,如楼房、桥梁等。但在细节处理和创意设计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建筑材料和结构的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特点和作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设计制作建筑模型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细节处理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多次尝试和修改,提高作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 1,能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2.能举例说出建筑中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 (二)科学思维 1.知道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 2.知道一些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巧匠鲁班的发明故事。 (三)探究实践 1.能比较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稳定性,并利用三角形加固正方形。 2.能比较重心高和重心低的物体的稳定性。 3.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形状立柱的承受力。 4.能通过实验比较平面和拱形的承受力。 5.能根据已有材料设计一个建筑,并画出设计图。 6.能根据设计图制作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7能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四)态度责任 1,乐于进行探究实验,态度严谨、认真。 2.能在科学探究中如实描述实验结果,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 3.在交流活动中愿意倾听和分享信息。
教学重点 1.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2.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
教学难点 能在教师引导下, 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以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整体教学框架(流程图)
作业设计规划及作业内容
设计并制作一个建筑模型。 要求: 说清楚用到了哪些材料。 指出运用了什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