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课题 保护呼吸器官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在前两课已经了解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知道呼本课安排了两个科学实践活动:“测量肺活量”和“怎样保护呼吸器官”。科学实践活动一是“测量肺活量”。这一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仪并用它测量一下小组内同学的肺活量。通过测 用我们身边的废旧物品来制作。第二个环节是利用测量数据分析肺活量与每分钟的的呼吸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分析,应使学生认识到,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肺活量的大小有关,肺活量大的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少。科学实践活动二是“怎样保护呼吸器官”。 教科书上书中介绍了6种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当然,实际生活中不止这6种。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性,认识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保护空气不受污染还是有相当的意识的,但对于肺活量等知识并不熟悉,对于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也并不明确,还需要进行科学以及系统的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能通过学习,列举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能说出肺活量越大,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就越少,人的身体素质就越好。 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制作简易的肺活量测量仪。 探究实践:通过制作简易的肺活量测量仪,来测量小组内同学的肺活量数据。 态度责任:具有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特别是保护空气不受到污染。
教学重点 能利用简单的肺活量测量工具测量肺活量,并记录数据和简单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 通过肺活量的数据分析,激发学生健康保健的意识。
板书设计 保护呼吸器官 多运动 洒水降尘 戴口罩 经常开窗换气 不随地吐痰 禁止抽烟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提出问题 1.我们跑步时,有的人没跑几步就气喘吁吁,有的人跑了一段时间呼吸还比较平稳,这是为什么? 预设:因为我们的身体素质有差异,我们的肺活量有大小。 2.你知道什么是肺活量吗?想不想测一测我们自己的肺活量有多大。 预设: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叫做肺活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经验进行引入,较容易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思考状态。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测量肺活量 过渡语:我们要想知道我们自己的肺活量,我们需要一个肺活量的测试仪对不对,我们今天就来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试仪。 实验材料:水槽,胶皮管,水,塑料瓶,卫生过滤纸。 制作步骤: (1)找一只上下粗细一样的透明瓶子(容积4L以上),在瓶子外画上均匀的刻度线。 (2)在瓶内装满清水,倒立在清水盆中,然后用一根塑料管通入瓶中。 进行测量:测量前,先尽力吸一口气,然后通过塑料管向瓶内尽量吹气,不得换气。进行3轮测量,取平均数值并记录。 分析数据:分析测量的肺活量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每个人的肺活量都不一样,肺活量大的同学呼吸的次数少一些。 男孩和女孩的肺活量有差异,一般男孩会比女孩肺活量大。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测量肺活量的小装置,培养学生模拟试验的思维,同时通过分析肺活量获得的数据来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活动二: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对人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呼吸是通过呼吸器官进行的,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有哪些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讲卫生,不随地吐痰; 增强体质,多运动; 洒水降尘; 空气质量不好时戴口罩; 经常开窗通气; 不抽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了解呼吸的器官,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了解氧气进入人体的方式等等,总结出我们怎么样保护我们的人体呼吸器官。
作业布置 选择题 1.下列( )做法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A.随地吐痰 B.门窗紧闭 C.不喜欢锻炼身体 D.空气质量不好时戴口罩 2.对人的呼吸器官不利的做法有:( )等。 A.经常开窗通风 B.多运动 C.抽烟 D.经常洒水降尘 3.感冒是一种常见的( )系统疾病。 A.呼吸 B.消化 C.神经 4.对健康有较坏影响的因素是( )。 A良好的饮食习惯 B抽烟 C睡眠充足 D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5.下列做法中容易产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是( ) A不随地吐痰 B房间经常通风换气 C睡觉时蒙着被子 简答题 1. 人的肺活量大有什么好处?我们如何增大自己的肺活量? 2. 流感、普通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结合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谈谈如何预防这些病的发生? 3.呼吸器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举例说说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不少于4个)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