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一单元《走近科学》单元备课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一单元《走近科学》单元备课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15 16: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整体)备课
第 一 单元
单元(主题) 走近科学
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1.1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 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 简单分类。 5.5④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 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
内容分析 本单元设计了如下三课,包括第1课、第2课和第3课。 第1课是《科学真有趣》。本课是小学科学的绪论课,也是小学生第一节正式的科学课。本课要有足够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科学问题想知道究竟的强烈好奇心。本课的第一个活动是通过学生参与有趣的科学活动,使学生产生惊奇感受和疑问。然后再介绍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会用到哪些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学习中是怎样进行科学活动的,知道在活动中还要特别注意安全。 第2课是《袋子里有什么》。本课设计了一个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判断的解暗箱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人的五种感觉器官及其功能。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用眼观察是最常用的观察方法。除此之外,可以有选择地、有序地运用其他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在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时,要保护自己的感觉器官。 第3课是《相同与不同》。本课是在学习了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表面光滑粗糙、软硬、气味、味道等,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与描述。在观察和识别物体外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类,主要是比较物体外部特征的不同与相同。在学习描述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一些形容词语来丰富自己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单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单元,引导学生产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基本方法,初步学习和运用最基本的科学学习方法——观察法、比较法。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乐于动脑,喜欢探究具体的科学问题,喜欢在具体的科学情境中学习。科学学习的习惯需要逐渐培养,学习兴趣需要利用多种方法保持,在动手学习活动中,要深入浅出的渗透逻辑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 1.学生通过参与游戏,能够描述出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这种现象。 2.通过辨别袋子里有什么的活动,认识人体有五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 3.学生能用比较丰富、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一些可观察的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光滑与粗糙、软硬等。 (二)科学思维 1.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根据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通过动手实验进行验证,在科学探究中经常要用到观察、实验、制作、测量等学习方法。 2.学生通过活动比较几种感觉器官的不同。 3.能比较物体在可观察的特征方面的不同和相同。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按照自己的标准分类。 (三)探究实践 1.通过 “走进科学教室”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学习离不开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 2.通过辨别袋子里有什么的活动,学生初步具有利用五种感官来认识周围物体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物体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 (四)态度责任 1.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乐于参与,积极思考,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遵守纪律。 2.初步具有安全有序地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倾听他人发言,有序的参与小组活动。 3.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够认真地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安全有序地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 学生知道人体的五中感觉器官,并利用感觉器官认识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表面粗糙程度、软硬等特征,可以根据物体特征为物体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 学生能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识别、描述物体特征并简单分类。
整体教学框架(流程图)
作业设计规划及作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