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台州一中 景生明
“寒风去,春天到,埋头苦干静悄悄。
不要吹,不要闹,
自主品牌撑大腰。
欧美情,日韩潮,
崇洋媚外何时了。
中国车,飞多高,
奋战十年变大雕。”
材料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台州吉利集团总裁李书福
思考:
1、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哪几次发展的“热潮”?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指出每次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的?
2、关于中国的民族工业,毛泽东有“四个不能忘”的说法: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纺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而这个中国人不能忘的卢作孚,
时间
发展状况
请同学们根据阶段特征画出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
19C60.70年代
甲午
战后
一战
1919年
抗战后
1949年
整体感知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1949年
19C60.70年代
甲午
战后
一战
1919年
抗战后
①
②
③
1936
④
⑥
开始兴起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沉重打击
陷入困境
整体感知
有人把这四个阶段形容为
⑤
较快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阶段、特征 背景、原因 概 况 影 响
1、清末--19世纪60—70 年代: 民族工业产生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外资入侵------
2 ---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3、民国初 ---1912—1919年:
短暂春天
内:辛亥革命
外: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济、阶级、思想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变法、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4、国府前期-1927—1936年
发展较快
官僚资本形成
为抗战创造经济基础
5、抗战时期-1937—1945年:
空前浩劫
外:日寇掠夺破坏
内:官僚资本掠夺
1、工业毁灭性打击
2、改变工业布局
6、国府后期-1946—1949年
日益萎缩
内:战、膨、税、官
外:美国入侵、
经济崩溃,国民党政权覆灭。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一)背景、条件———
材料: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
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以流浪为生的乞丐
你能从上面的系列图片和文字中得出什么结论?
鸦片战争后
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标志)
(2)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3)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4)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2、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主要)
1)、自然经济个体生产的局限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一定发展
2)、对小农经济起很大瓦解作用,
3、经济结构的变动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
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途径、时间、地点、本质)
萌芽没有长成大树,而是被扼杀
X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江南制造总局
詹天佑——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 吴仰曾——中国第一位矿冶工程师; 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 张广仁——第一位在美开业的华裔律师; 梁敦彦——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总长; 唐绍仪——民初国务总理
大办教育:首批三十名留美幼童
猜一猜,议一议:这些娃娃的未来如何?
年代
地点
产生途径
投资人
著名
企业
本质 近代机器大生产
19世纪70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早期民族工业产生的概况
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等
三条途径
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地点:
沿海地区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有哪些?
陈启源
方举赞、孙英德
1.经济基础好
2.交通便利
3.对外开放早,便于引进机器
4.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市场条件好
(三)历史影响
1、经济:
2、政治:
3、文化:
瓦解自然经济,促进近代工业发展,抵制外国侵略。
产生新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有利西方文化传播,维新思想产生。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第一次发展高潮的原因有哪些?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
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
初
3、实业救国的热潮 ,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一)原因
(二)主要表现
1、列强入侵,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时间 工矿企业总数 资本总额 发展速度
1894年 约200家 3519.1万元
1895—
1913年 549家(>1000元) 120288万元 15%
(家)
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创办人 地址 企业
张謇
江苏南通
大生纱厂
荣宗敬
荣德生
江苏无锡
保兴面粉厂
周学熙
河北唐山
新洋灰公司
刘懋赏
冯济川
山西
保晋矿务公司
(三)著名实业家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张謇是“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毛泽东说过:"谈到中国民族工业,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状元资本家”。
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后,天生港又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19世纪末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9.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思考:根据材料,19世纪末荣氏兄弟投资于实业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1899年)这本书(〈美国十大富豪传〉)荣德生读了好久。他从中知道实业使他们致富,实业使国家强大,……两兄弟一合计,决定把钱庄资金转移到实业上面来。……
有利条件:①帝国主义进一步入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清政府为解决内忧外患谕令设厂。
①目的:实业致富,使国家强大。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其他有利条件?
找准材料关键处
整合课内知识
从荣氏投资实业的目的,你看到荣氏兄弟具有怎样的精神?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周学熙: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资本家,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企业。在当时,他与江苏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齐名,时称“南张北周”。
周学熙
周学熙创建的北洋银元局
周学熙创建的高等工业学堂
(四)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新的气息
(联系必修1、3内容思考)
① 经济:
② 政治:
③ 思想:
影响
新生产方式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谭嗣同就义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这一组火花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作用怎样?
(1)地位: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
(2)作用:
①经济上,引进机器生产,冲击自然经济,抵制外国侵略。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改革、革命运动。
③思想上: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业救国”的口号与愿望
三、民国初期(黄金时期)的实业潮
孙中山1912年为
张裕公司的题词
日货都被烧了、被抵制了,那我们用什么呢?
当然用国货!
1919年清华大学学生抵制并烧毁日货
(一)、原因
内:1、--2、--3、--
外:4、--
(二)、概况
(三)、特点
带有半殖地半封建的特征。
三、民国初期(黄金时期)的实业潮
(1912—1919)----短 暂 春 天
1、“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
3.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4.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荣宗敬(1873-1938)
兄弟两人决定寻找时机, 专注于发展实业。……
荣德生(1875-1952)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分别于13和14岁到上海当学徒白手起家。
1896年与人合资4500元创办广生钱庄,1903年与人合资3万元创办了一个面粉厂,有了一些积蓄。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地方当地士绅的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在第八次批示中,干脆强硬地宣布:知县办事无方,革职留用。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思考:1、荣氏兄弟在这个时候(1896年)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因素?
材料题
思考:荣氏兄弟抓住了什么时机?
材料二:由于交战国国内实行战时经济,面粉生产萎缩,需求量增大,……荣氏两兄弟于是抓紧时机,不断拓展企业规模,连年增设新厂。1913、1914、1915年福新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先后筹建……。
其他因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③ 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①时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有利时机。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荣氏企业快速壮大的其他因素?
材料1: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人超由每年的2亿多海关银减至3000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材料2: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
材料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材料1和材料2显示的数据的原因。②材料3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四)、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产生条件: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
②社会环境:
③地理分布:
④企业规模:
⑤投资行业:
⑥经济比重: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 “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二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纺织业
面粉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分布:
沿海多、
内地少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1、行业:轻工多、重工少
30.1%
60.9%
2、中外:
比重小
材料2:
3、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
在抗日战争以前,近代工业大约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大约占90%左右。...
3、产值 比重小
184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850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193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厂家
年代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产生条件: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
②社会环境:半---半—社会,受---发展艰难
③企业规模: ------,-----,------, 先天不足.
④投资行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地理分布:---------------------,后天畸形.
⑥经济比重: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后天畸形.
近代民族工业呈现这些特点的根源是什么?
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7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四、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一)背景:
1、政治: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国内相对和平稳定。
2、经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外交:改定新约,
关税自主
(二)概况:
(三)结果:
官僚资本形成
中央银行中华民国19年发行的纸币 ——关金券
中央银行中华民国25年发行的纸币
中央银行中华民国34年发行的纸币——金元券
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典型: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蒋介石
宋子文
陈果夫
陈立夫
孔祥熙
典型:四大家族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家族,它们对民国的历史和国民党的命运曾有着重大影响:蒋氏家族—最会玩权、争权、专权、护权、传权的政教家族;宋氏家族—最会钱权结合、横跨政经界的显赫家族;孔氏家族—最会玩钱、最会抓钱、最奢侈的豪门家族;陈氏家族—最会玩人、最会拉帮结党的衰败家族。
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刘鸿生(1888~1956) 中国近代实业家,祖籍浙江定海。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肄业。 一战期间,他包揽煤运业务,成为富翁,人称“煤炭大王”;后兴办鸿生、大中华等火柴公司,又被人称为“火柴大王”;
#7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五、抗战时期 :遭受沉重打击
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国统区:统制经济,民族资本萎缩。
内迁工业:支援抗战,改变布局
日寇铁蹄踏上卢沟桥
大桥于1935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
华北与华东
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后方
抗战爆发前夕,上海等地重要工厂开始迁往内地。共有448家民族资本内迁到大后方,避免了我国的工厂、设备被日军征用,对大后方经济开发也起了重要作用。而悲壮与艰难的迁徙历程则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财富。
中国民族产业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标杆——
卢作孚(1893~1952年)原名魁先,重庆市合川人。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民族产业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标杆——卢作孚(1893~1952年)原名魁先,重庆市合川人。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卢作孚别名卢思,天资聪颖。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辍学,自学成才,历岁开馆办补习学校,讲授中学数学。边教书边自学,编著有《中等代数》、《三角》、<<几何学等最新讲义>>,所著《应用数题新解》一书,当即由重庆中西书局出版发行。
1925年秋,弃学从商,奔回合川,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以办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改革以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提出"一切为了顾客"的口号。第一年就获利20000余元。卢被刘湘任命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此间还曾担任四川省建设厅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全国船舶调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为抗战时期的军需民运作出了重大贡献。
宜昌的人口原来只有10.5万,而此时滞留在该地的难民竟有10万人,另外还有9万吨以上待运的器材,也拥塞在这里。从城区通惠路到码头,大街小巷都是人,所有的旅店客栈、学校,都挤满了人,很多人露宿街头,栖身在屋檐下,情形非常紊乱。 更为严峻的是,自这年10月中旬起,长江已接近枯水季节,中水位的航运时间仅剩40天,此刻较大轮船尚能航行,过后便是漫长的枯水期,大型设备根本无法入川,此即意味滞留在宜昌的人员及器材必须在40天之内运出。然而,按照当时的运输能力,却需要整整一年。
宜昌撤退——
“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为了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占据主动,民生公司没有停顿一个日子,或枉费一个钟点。每天清晨宜昌总得开出5至7艘轮船,下午总得有几艘轮船回来。当轮船刚要抵达码头的时候,舱口盖子早已揭开,窗门早已打开,起重机的长臂早已举起,两岸的器材,早已装在驳船上,拖头已靠近驳船。轮船刚抛了锚,驳船即已被拖到轮船边,开始紧张地装货了。两岸照耀着下货的灯火,船上照耀着装货的灯光,彻夜映在江上。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地歌唱,拖头往来的汽笛,不断地鸣叫,轮船上起重机的牙齿不断地呼号,配合成了一支极其悲壮的团结抗战的交响曲。 这样在40天内,滞留在宜昌的全体人员和物资的2/3被安全运出,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被称为“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去后方,说不尽国破家亡。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走他乡?” ——《去大后方》
体验历史
##7.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7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背景、原因
美、蒋发动内战------
六、国民党统治后期的困境 (1946---1949)日益萎缩
1948年,上海的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
(二)、结果: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经济崩溃,国民党覆灭
##7.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7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思考: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思考: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推动因素:
阻碍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的解体; ②历届政府的一些鼓励性政策;
③人民的爱国热情,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1)根本原因: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具体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
②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
④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⑤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因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启示: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才能实现民族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