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课题 6食物链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材分析 按照整套教材“家庭学校一家乡与祖国一地球与宇宙”四个经验圈的螺旋进阶设计,六年级上册属于“地球与宇宙”经验。第 6 课是《食物链》。本课从动植物的食物联系出发,了解生命世界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现象。本课从动物的食物引人, 让学生意识到动物和植物、动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联系。通过一片草原或池塘这样具体的生物生活的环境,分析不同生物之间的 "吃与被吃" 的关系,进而认识食物链。通过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构成食物网,让学生意识到各种生物通过食物网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如果食物网中的某一链环消失了,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学情分析 对于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本课从动植物的食物联系出发, 了解生命世界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现象。本课从动物的食物引人, 让学生意识到动物和植物、动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联系。通过一片草原或池塘这样具体的生物生活的环境, 分析不同生物之间的 "吃与被吃" 的关系, 进而认识食物链。通过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构成食物网, 让学生意识到各种生物通过食物网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如果食物网中的某一链环消失了, 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基于观察探究,能知道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知道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网状关系及其能量传递过程。 科学思维:能形成事物动态变化的图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推理概括出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探究实践: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取动物的食物来源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及其能量传递过程。 态度责任:学生在小组合中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达成一致的观点,对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传递具有探究兴趣。学生通过学习食物链、食物网中的能量传递能意识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学生基于观察探究,能知道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知道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网状关系及其能量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取动物的食物来源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及其能量传递过程。
板书设计 食物链 树汁 蝉 螳螂 黄雀 被吃 吃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出示螳螂捕蝉图片 我们先来一起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多同学都听过,今天听这个故事时着重想一想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动物 他们以什么为食?食物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学生可以看图讲述故事 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故事中有几种动物?它们以什么为食?食物对它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交流食物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如:能够给动物提供营养,提供能量。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把关系聚焦到食物上。 二、科学实践活动 1.生物之间有怎样的食物关系 在这个故事中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呢?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是食物关系。 预设:蝉被螳螂吃,螳螂被黄雀吃。吃和被吃的关系。 我们了解了这三种动物之间谁被谁吃的关系了。有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蝉吃什么呢?黄雀又被谁吃呢?看来这个故事中的动物太少了,我们一起去生物种类较多的自然环境中去看一看,如池塘环境、草原环境、农田环境。我们就以农田环境为例,那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之间又是什么样的食物关系呢? 2.谈话:下面我们选择一个生态环境下的各种生物,按照“谁与被谁吃,的关系,把他们排列出来,并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述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学生选择某一个生态环境下的生物,用文字箭头的形式表述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依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可以有不同的食物联系。 表达方法如下: 草 羊 猎豹 学生利用卡片材料做出自己找出的食物关系 3.师生一起概括食物链的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动物、植物等紧密联系起来,这种食物关系被称为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能量也在食物链中逐步传递。 4.食物网 谈话:刚才我们在连接食物链中,有没有发现不同的食物链上有相同的生物? 谈话:我们能不能以各条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为节点,把这些食物链编制在一起,看一看它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食物网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食物关系错综复杂,许多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一张食物网。 教师出示一张食物网,提问:如果食物网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食物链消失了,比如麻雀灭绝了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交流和讨论。 学生在研讨结束后,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建立生物之间具有联系,意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如果食物链中一个链环消失了,一些动物就会失去或减少食物,或因此失去了天敌,这样就会影响其其生物的生存,导致生态系统不平衡。 三、拓展延伸 1.谈话:如果一种生物没有天敌会怎么样? 2.教师介绍欧洲野兔入侵澳大利亚的事例。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欧洲野兔入侵的事例,树立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作业布置 1.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青蛙捕食昆虫 B兔吃草 C 蛇捕食青蛙 2.下面各组生物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A.小草、青菜 B.老鼠、蛇、鹰 C.蔷薇、麻雀 D.细菌、小草、蚜虫 3.请你仔细观察图中各种动植物(麻雀、高粱、小麦、狗尾草、蝗虫、老鼠、蛇、老鹰)之间的关系,按要求回答问题。 根据图中各种动植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按规范要求写出3条以上的食物链。 2.所有食物链第一环节的生物有什么特点? 3.如果食物链中最后一环的动物被消灭掉,你认为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学认识什么叫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学会写食物链和画出食物网,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环扣一环,是紧密联系的。 本节课我选用了学生喜欢看的美术片《螳螂捕蝉》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片中发现各种动物之间存在着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食物链。 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解决两个案例,从案例出现的问题中,让学生懂得生物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食物链中不能缺少一种生物,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在这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种生物的重要性。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含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