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3 08:5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了解明清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认识专制向民主发展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宰相制度的废除:背景—影响
二、内阁制度的形成:背景—地位作用
三、军机处的设置:目的—职能—影响 朱元璋还通过什么手段
加强专制皇权?一、明初加强皇权的措施1、宰相制度的废除
背景原因—措施—影响
2、内阁制度的形成
原因—过程—影响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1、宰相制度的废除背景:
(1)明初沿袭元代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
(2)鉴于元丞相权势过重,至皇权不稳,内乱不断,太祖对丞相的使用存有戒心
(3)导火线:胡惟庸案
废除: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皇帝,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
影响:
(1)丞相制被永远废弃,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彻底解除。(2)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皇权达到新的高度。2、内阁制的形成 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原因(1)废除丞相,权分六部(2)皇帝丛杂的政务集于一身 明太祖与奏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
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
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
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
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
理411件事。
史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史料二、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干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朱元璋《明太祖集》卷10《敕问文学之士》
史料三、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结合材料和课本,请思考: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而且规定永久性废除?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2、内阁的设立及演变议一议内阁首辅==宰相?材料一:万历40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授之西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宰相 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是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作用。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 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1、内阁有何权力?与丞相的地位与权力相比有何不同?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
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一定程度制约皇权不能制约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君主独裁专制达到新的高度。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难以应付。
宦官专权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废宰相设内阁带来什么弊端? 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明朝宦官专权的人物和史实? 从丞相的废除到内阁的设立及演变反映了什么问题?
军 机 处南 书 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到达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1,中央设立军机处2,密折制——地方大员3,法规章程——有章可循 二、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直接目的: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 ?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将皇
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
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右上图:军机处内景右图:军机处的位置3、结合教材和上述图片,你发现军机处有何特点?从中说明了什么?结果又如何?   
 ⑦结果: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速(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密 (地处内廷)⑥说明: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 通过上述的学习,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军机处?①简、精、速、密,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探究活动1】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这对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①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的。 ②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 ③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许多人手中。 ④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⑤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17、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巩固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
消极作用: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呈现两个趋势: 一方面,君主权力空前强化,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专制制度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加强)明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探究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抵御外来侵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加强民族交流、中外交往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另一方面,它在政治统治的腐败,思想文化的控制,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③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④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的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造成社会发展的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