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课题 11预防传染病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材分析 第11课是《预防传染病》。本课通过对于不同传染病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产染病的危害以及成因,初步认识到传染病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接着通过传染病的预防方法,认识到怎样可以预防传染病,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他们对传染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学习预防传染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意义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和技能。例如,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传染病的危害性和预防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预防传染病的过程和方法。 此外,还可以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开展健康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对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行动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危害、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科学思维:学生通过收集传染病的资料,归纳微生物的作用,并能利用类比思维列举其他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科学实践:学生掌握传染病预防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技能。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危害、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传染病预防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技能。
板书设计 11.预防传染病 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巧妙导入 1. 多媒体展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讲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幸福地生活呢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危害和种类”以及“怎样预防常见传染病”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传染病”。通过同学们已经对一些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二)创设情景:“病痛的痛苦” 1教师讲授,学生从中理解传染病的危害。(出示幻灯片)介绍传染病的种类,并简单分类 一般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2、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3、虫媒传染病: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几种主要传染病症状 1、新型冠状肺炎 新型冠状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做好自我保护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等。 2、甲型肝炎(简称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三)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1、搞好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食物;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河鲜或海鲜;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透;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生吃瓜果要削皮,喝开水不喝生水,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 2、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和拿钱钞后要洗手的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勤洗澡、常刷牙,纠正不良卫生习惯。 3、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4、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5、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流脑等疫苗
作业布置
教 学 反 思 通过学习学生对传染病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并且也从心中建起了预防的意识,教学时学生非常认真,发言、交流积极。从一些大家熟悉的传染病入手,加深传染病对人类危害的认识,传染病不仅损害人们的健康,还会造成大批病人死亡,自然过渡到本节内容。 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提供来自于生活中的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借助丰富的图片来理解名词和概念,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完成了三维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