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历史回顾
中国古代近代外交呈现什么特征?
中国皇帝居于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负有抚驭、开化四夷的责任。是以大一统理念的理想境界是以中国为宗主,以四夷为附庸的华夷一统……古代中国之所以将先秦诸候与天子之间的朝聘制度用于对外关系,形成历代相沿的朝贡制度,便是大一统理念在外交制度上的折射。
——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朝贡外交
屈辱外交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新中国的外交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难点】
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和历史成就。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过程和意义。
概念解析
05
01
02
03
04
国家实力(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根本因素)
国际形势
社会制度
领导人的智慧
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1、背景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掀开了新的篇章。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的新中国,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另一方面,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孤立无援。在这种情況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国内外形势做出正确判断,确立了全面恢复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有利国际环境的外交目标。
——郭永虎,张杨《社会主义外交观》
(1)国内: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屈辱的外交;
②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2)国际 ①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封锁政策;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问题:根据教材,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两国处于严重的敌对冲突和隔绝状态 ,由于属于不同阵营,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因此,中美之间的对抗与矛盾属于两个阵营之间的对抗是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伟光《结构性因素与中美关系的变迁》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2、内容/政策:
总方针/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内容 作用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2、内容/政策:
总方针/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内容 作用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在我国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这种情形会使我们的独立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
——《周恩来选集》
政治外交领域:“挤走”美国在华前外交人员;取消领事裁判权
军事领域:取消外国在华驻军、修建军事基地、构筑兵营等特权
经济领域:收回海关主权;征用、征购、代管、管制西方在华企业财产,冻结存款
文化领域:停止西方在华新闻、出版等机构的活动;接管西方教育、医疗、慈善等机构等。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2、内容/政策:
总方针/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内容 作用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
“一边倒”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往来,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但是带有浓厚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革命外交
对“一边倒”的评价:
(1)积极:①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②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2)消极:在独立自主的行动上受到一些限制。在实施过程中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新中国闭关自守,阻碍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导致与资本主义世界的长期敌对)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3、外交成就:
(1)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思考:这一时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主要是什么类型的国家?
大多数为社会主义国家,体现“一边倒”外交原则发挥的作用。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思考:为什么“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却迟迟不来?新中国该如何大开“外交困局”?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均为社会主义国家) 9(部分新兴国家) 1(巴基斯坦) 0 0
材料:“一边倒”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救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束缚性”
“对立性”
外交政策受意识形态的束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3、外交成就:
(2)1954 年 6 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意义:
对中国:①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对世界:②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革命外交
国家外交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问题。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3、外交成就: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侵略的遭遇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异
同
(4)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外交关系:
大使级
>
公使级
>
代办级
>
断交
(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的外交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材料二:自1959年中印边界首次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公开袒护印度……1960年7月,苏联做出了从中国撤退全部专家的决定,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协定和合同,废除了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
——摘编自时映梅《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简析》
①美苏争霸加剧(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③苏共“二十大”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④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
1、背景: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的外交
1、背景:
①美苏争霸加剧(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③苏共“二十大”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④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
2、方针:
“两只拳头出击”、反两霸/“反帝反修”(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
3、成就:
①出现了以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
②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背景:
美国经济滞胀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1961越南战争
日本崛起
欧洲走向联合
苏联军备竞赛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
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背景:
(1)国际: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越战),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发展;
③中苏关系恶化;
④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2)国内: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方针:
“一条线,一大片”(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一条线】 按照大致的纬度(50°N)划出一条,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一大片】团结 “一条线”及其周围的国家和地区,结成广泛的“联美遏苏”国际统一战线;
①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④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⑤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⑥迎来建交高潮(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⑦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20世纪7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3、外交成就:
使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4、意义:
思考: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
(3)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持;
(4)直接原因: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思考: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1)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标志者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3)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4)有利于壮大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史料1: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史料2: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原因: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
美国
中国
①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③20世纪70年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④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①改善中国国际地位;
②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为了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原因: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
中国
①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③20世纪70年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④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①改善中国国际地位;
②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为了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美国
1、原因:
2、影响:
①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
②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了同新中国建交的第二次高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③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加速了统一大业进程。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
(一)外交方针/政策: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
独立自主、不结盟、全方位、无敌国
(二)背景:
材料: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①国内: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②国际: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
(三)外交成就:
1、改革开放之初:
2、世纪之交:
3、21世纪:
发展与大国的关系
①1979年中美建交;
②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①边界问题: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3国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
②东盟10+1: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③周边其他国家: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全方位外交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
(三)外交成就:
3、21世纪:
全方位外交
(1)世界大国: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2019年6月5日,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发展中国家: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 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 论坛的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于1976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上签署的。其宗旨是“促进地区各国人民之间永久和平、友好和合作,以加强他们的实力、团结和密切关系”。2003年中国加入。
3、21世纪:
全方位外交
(3)区域和国际合作: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创立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
二十国集团
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中国,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成立于1999年,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
成立于2001年,是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
金砖国家特指世界新兴市场,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称为“金砖国家”。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之后每年举行一次。
金砖五国:
3、21世纪:
全方位外交
(3)区域和国际合作: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创立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
(三)外交成就:
3、21世纪:
全方位外交
(4)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
联合国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十八大(2012)以来中国的外交:
1.背景:
2.外交成就: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大国
关系
周边国家
非洲国家
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十
八
大
以
来
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二)十九大(2017)以来的外交成就:
1、背景:
2、内容:
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
(1)外交理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交往新路: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3)中国方案:践行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的核心作用,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4)治理体系: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国际秩序和体系朝着公正合理、惠普均衡的方向发展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三)二十大(2022)以来的外交成就:
1.背景:
2.政策/理念: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四个反对:
①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反对冷战思维。
③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④反对搞双重标准。
(2)一个宗旨: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3)一个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P84思考点: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其动因是什么?
①经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对世界经济的走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政治:我国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世界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③文化:我国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1.原因:
①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
②经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
③文化: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
④安全: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2.动因:
1、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成果日益扩大,建交国家数量日益增加。
2、原因:
(1)经济:综合国力的增强。
(2)政治:中共的正确领导。
(3)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
(4)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道路:符合本国国情,走和平发展道路。
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学思之窗(P83)
课堂小结
二十大以来外交理念
1. 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
课堂
练习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时期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B
2.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国同英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C.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课堂
练习
C
3. 以下材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为( )
A.参与联合国事务彰显大国地位
B.以发展与大国的外交关系为重心
C.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D.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基本理念
课堂
练习
D
时间 事件
1979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4 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
1991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4 派遣警察防暴队赴海地维和
2016 举办G20杭州峰会
4. 下面是新时期中国的“三环准联盟外交”示意图,据此可知(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国际认可
B.中国外交注重观念更新与机制创新
C.中国外交政策由“不结盟”回归“结盟”
D.冷战时的外交烙印被世界各国遗弃
课堂
练习
多边组织型:
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准联盟外交
新兴合作型:
对地区关键国家的准联盟外交
传统友好型:
对传统友好国家的准联盟外交
B
5. 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出“上海精神”( )
A.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B.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C.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
D.强调中、俄强化结盟关系
课堂
练习
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区域经济组织
部分亚洲国家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