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6 09:3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国家财政不可或缺的支柱
货币发行
税收征缴
中国:货币发展的历程
西方: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关税、个人所得税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比体系的形成。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特点;
难点: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概念解析
☆ 货币: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能表示一切商品价值
货币出现的根本原因
☆货币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货币的发行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推动货币演变的主要动因:
1、经济: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货币的需要;
2、政治:统治者出于维系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统治需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1、夏朝:
考古证据
汉字体现












贿
思考﹔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点,说明了什么现象?
都与贝有关,说明贝币是古代经济发展的起源与社会基石,是常用的一般等价物。
贝币的出现标志着货币由实物向一般等价物转变。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先秦时期:
2、商朝:
铜贝
思考: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铜铸币?有什么意义?
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铜不易腐蚀、造价低。
意义:铜铸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先秦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思考1:观察图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货币形状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特点:形状各异,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工具。
说明:诸侯国长期并立造成各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发展出不同体系。
思考2:币制不统一有哪些弊端?
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
不利于商品贸易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国家分裂。
特点: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
思考3:先秦时期货币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秦朝: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即半两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特点: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
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
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 秦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秦朝统一币制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严重阻碍了统一政权的巩固(巩固政权的需要);②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
意义:①对经济: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
②对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③对文化:有利于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④圆形方孔奠定我国古代货币 两千多年统一形制的基础,是中国计重货币(文书重量)的开端。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三)汉朝:
1、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钱
2、113年,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纲要上P21)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市场混乱物价飞涨。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
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思考: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背景:①货币制度混乱;②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③通货膨胀影响民生;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意义:
①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③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
④五铢钱一直用到唐高祖时期,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久的货币。
特点: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四)唐朝: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唐 开元通宝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四)唐朝: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唐 开元通宝
特点: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开元通宝的发行有什么意义?
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对我国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五)宋朝:
纸币和铜钱兼行
2、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1、铜钱的普及:
(1)中国历代王朝铸造了大量的铜钱。北宋后期,每年铸造铜钱超过500万贯(1贯=1000文),耗铜1万吨以上。
(2)自北宋起,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形成惯例,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年号,如宋朝的“淳化元宝”“崇宁重宝”,明清的“洪武通宝”“乾隆通宝”。
特点: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进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思考: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1: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增加。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由于铁钱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定期发行纸币,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2:“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原因:
①北宋商品经济发展,贸易发达,铜钱交易量巨大。
②铜钱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需要,出现“钱荒”。
③官方的推动。
④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
⑤铁钱等携带不便,纸币更轻便易携带。
影响:
①初期弥补金属货币的不足,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③后期政府滥发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引发信任危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六)元朝:
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称为“钞”。
元钞
民谣: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影响: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六)元朝:
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称为“钞”。
元钞
民谣: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影响: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七)明清时期:
1、明朝:
①明初:铜钱与纸币并行;
②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2、清朝:
完全承认白银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即白银货币化)
特点:①由铜钱纸币并行向白银铜钱并行演变;
②白银货币化
◎大明通行宝钞
◎明代铜钱
◎明朝中期白银货币化
材料1:明代中期,大明宝钞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2:明朝银矿稀缺……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
原因:
(1)国内:
①宝钞贬值(通货膨胀)
②白银本身的特性(自身优势)
③赋税改革的推动(一条鞭法)
④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使用量增大(根本原因)
(2)国际: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材料3: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材料3: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缓解了通货膨胀
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
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
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规律/特点
1.先秦: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
海贝→铜仿制海贝
2.秦: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
铲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3.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4.唐: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秦汉以来所铸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重量;
唐初铸造“开元通宝”钱,钱文不书重量,我国铜钱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5.宋元: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演进
北宋时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6.明清:由铜钱纸币并行向白银铜钱并行的演变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八)中国近代的货币:
1、晚清、民国初:
(1)晚清(1840-1911):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北洋政府: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延续清朝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民国银元(孙小头)
民国银元(袁大头)
晚清银元
特点:由手工铸造向机器制造的演变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八)中国近代的货币:
2、南京国民政府:
(1)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①内容:
②结果:
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背景: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③1933年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为改革奠定基础
④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材料1: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2:1935年1月,基于当时中国的银本位币制受到美国白银政策的严重冲击,蒋介石曾派特使赴美,就中国废除银本位和“统一币制”与美方沟通。1935年春夏,日本在华北屡屡发难,蒋介石颇为担心其将影响全局的稳定,多次下令严禁地方部队和地方政府擅自发行钞票,要求以中央银行钞票取代地钞。 ——自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探究】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材料2:美籍专家杨格评价1935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1935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并制止通货紧缩,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 ——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材料3:法币发行的头两年,币值尚属稳定,1 元法币能顶 1 元银元使用。但从 1937 年下半年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开始滥发法币,物价暴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迅速贬值。 ——《三十六年所利得税计算须知》
影响:
积极:①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②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③缓解经济危机;④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⑤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①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②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造成了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国民政府的灭亡;③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探究】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八)中国近代的货币:
2、南京国民政府:
(1)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①内容:
②结果:
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2)1948—1949年币制改革:
国民政府于1948年开始发行金圆券,由于其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但仍未摆脱发行失败的命运。
◎金圆券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九)中国现代货币——人民币的发行
1.背景
2.产生
3.发展
4.影响
(1)随解放战争胜利进展,中共领导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
(3)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加强民族认同。
(1)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毛泽东:“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现在又有了自己的银行和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燕赵党旗红—中国共产党在河北》
1949-1950年
“银元之战”
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
第二套主景图案主要表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
第三套票面图案主要反映农轻重并举的建设方针和新中国十多年经济建设的成果
第四套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
第五套票面图案充分展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壮丽山河,弘扬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D. 发行原则:
经济发行
计划发行
集中统一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具有垄断的货币发行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发行
货币的发行须纳入整个国家的计划体系之中,以保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A.政治:国家政局长期稳定
B.经济:经济改革与发展
C.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思考:阅读教材结合所学,人民币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世界货币体系的概念:
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国际金本位制(1816~1929)以英镑为中心国际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
牙买加体系( 1976~至今)国际货币多元化、浮动汇率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1、国际金本位制(1816~1929)——以英镑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
(1)概念:
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黄金充当国际国币,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由各自含金量比例决定,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
(2)背景:
①19C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
②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力最为强大国家。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1、国际金本位制(1816~1929)——以英镑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
(3)建立:
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金本位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确认黄金作为纸币发行本位的地位,以每英镑对应7.32238克黄金的标准发行货币,正式实行金本位制。任何人都可以拿英镑到银行兑换相应数量的黄金,黄金可以自由流通与进出口。19世纪70年代后,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都逐步实行了金本位制。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1、国际金本位制(1816~1929)——以英镑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
(4)特点:
①以英镑为中心;
②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③确立金本位货币制度: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④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稳定和汇率的相对稳定。
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5)影响:
◎英国1820年铸造的金币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1、国际金本位制(1816~1929)——以英镑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
(6)结果:
金本位制崩溃
A.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B.一战后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
C.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
①原因:
③影响:
②表现:
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①国际经济秩序混乱,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②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
(1)背景:
①金本位制崩溃之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混乱。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建立:
(3)内容:
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①确立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 一固定)
A.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一盎司黄金=35美元
B.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②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短期贷款,稳定汇率
B.世界银行(WB):长期贷款,经济发展,技术援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
(4)影响:
①积极: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顺应了经济的全球化。
②消极:其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5)结果:
瓦解
A.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B.1973年,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①标志:
②原因:
①西欧、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冲击美国的霸权。
②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等使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黄金储备减少、通货膨胀加剧、国际收支持续逆差)。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只有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其他国家获得充足的美元供应;若长期逆差,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引起美元危机。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3、牙买加体系( 1976~至今)——国际货币多元化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
(1)背景:
(2)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牙买加协议》,并达成以浮动汇率制和黄金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 ,宣告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时代。
(3)特征:
黄金非货币化;
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汇率制度多样化(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据最大的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4)影响: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海贝到铜贝)
秦代: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半两钱)
国际金本位体制(英镑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牙买加体系)
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五铢钱)
唐代:通宝钱制
北宋: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交子)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新中国:人民币的发行
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元:单一流通货币 (钞)
中国货币的
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
的形成
课程小结
课堂练习 - 勇夺史海
1.自汉武帝至隋流通五铢钱,唐初继续行用。至武德(李渊)四年(621),始废五铢钱,新铸开元通宝钱。其钱径8分,重2铢4累,10文重1两,1000文重6斤4两。这一变化(  )
A.彰显了大唐盛世的繁荣 B.解决了货币形制不一的问题
C.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求 D.缓解了钱荒日益严重的危机
2.“钱帛并行”是隋唐时期货币制度的一个特征。绢帛“当作流通手段发生机能”,成了“货币商品”,和铜钱同时流通。绢帛是唐朝与四周各民族交往的主要手段,远销到中亚、西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钱帛兼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唐代绢帛拥有广阔的市场 B.唐代绢帛的制作世界领先
C.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度 D.民间囤积铜钱造成“钱荒”
C
A
3.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
北宋末期与元朝,政府大量增发交子,使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C
课堂练习 - 勇夺史海
4. 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主要目的在于 ( )
A.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 发展商品经济
C.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 垄断对外贸易
A
课堂练习 - 勇夺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