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3 10:4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理”由何来? 【探究】一问:魏晋南北朝以来人们的信仰状况如何?炼汞烧铅四十年,
至今犹在药炉前。
—唐●高骈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二问:当时儒学理论体系有何缺陷?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路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第319页。三问:面对危机,儒家学者如何应对?张融《遗令》:“……左手执《孝经》(儒)、《老子》(道),右手执小品
《法华经》(佛)。”——《南史》卷三十三,837页,中华书局,1975。一、背景 -----------理”由何来?(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3)儒学体系的更新(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处处留痕——三教合一泰山红门宫 孙悟空 (二)“理”为何物? 【探究】二、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
程颢 程颐(北宋)朱熹(南宋),号晦庵,是二程思想的集大成者。二、宋明理学(2)主张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还涵盖哪些领域?朱熹 ① “理”是世界的本原,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宇宙观(2)主张② “格物致知”——方法论③“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一提出了什么主张?其本质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怎样把握“理”?“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即三纲五常;
客观唯心主义。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三: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 《朱子语类》 二十四孝故事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尝粪忧亲
庾黔娄,南齐高士。父亲病重,医生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有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并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自宋以来在历史上以理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于世。程颢、程颐在此讲学,更使书院地位独特,时与河南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南宋以后发展为官方哲学;
明初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3)地位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 陆九渊著作数量相差悬殊 一生著书209卷,编纂书籍210卷,注释38卷,校勘 72卷。 没有专书留下,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治学方法迥然不同 道问学、读书穷理。 尊德性、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形象比喻体会差别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 应该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敌机来了…… 2、陆王心学 :(陆九渊、王守仁)(1)核心:“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
(2)穷理:“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王守仁陆九渊(1)核心:“致良知”、良知是本心,良知就是理。
(2)穷理:克服私欲,回复良知。【阳明弟子启发小偷何谓“良知”的故事】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孟子曰: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请思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守仁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一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谁可以成为圣人?他的这种说法对人们的道德修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二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 。只要有良知就可成为圣人,愚夫愚妇也可成为圣人。增强自我修养的信心,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致良知”在山中的那些贼寇容易击败,而在心中的邪恶却很难克服。 材料二 :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一: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陆王提出了什么主张?其本质是什么?“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主观唯心主义。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残忍的童年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
(1)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2)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三、影响(评价)小结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1、“理”是世界的本原2、 “格物致知”1、陆九渊
2、王守仁3、 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 强调人的主动作用
心即理发明本心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②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
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1、同:2、异:①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
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
②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C2、(2008年上海)“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的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D3、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
A.接受经验   
B.学习理论
C.实践感悟  
D.内心反省C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