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怎样听到声音
核心概念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习内容与要求 了解耳朵的组成部分和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怎样听到声音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10.11
教学内容解析 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人耳结构模型,并说出声音在人耳中经过的路径。活动2“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到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活动3保护听力,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影响耳健康的行为,并学会怎样保护听力。活动4做个听诊器。应用与拓展“了解听不见的声音”,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声音。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 (1)能说出耳朵的构造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能举例说出保护听力的方法。 科学思维: (1)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式获取信息。 探究实践: (1)能通过实验等方式获取证据。 (2)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态度责任: (1)能对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过程产生兴趣。 (2)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分工协作完成探究活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点:耳的各部位结构及功能。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掌握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关键问题解决 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制作,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兴趣;班助学生树立愿意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态度。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级备课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呢?这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活动意图说明: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探究性问题,初步了解我们的耳朵是怎 样听到声音.环节二:实验探究,构建知识活动一;观察人耳结构模型,说说声音在人耳中经过的路径。 活动二;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提问;声音进入外耳道,能使鼓膜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 活动三;怎样保护听力? 耳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神志丧失听觉。 结合生活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保护听力的倡议书。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集体讲解。 小结:人耳从外到内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神经组成。 学生分组讨论,声音在人耳中传播的路径是怎样的?再将讨论的结果画在《科学活动手册》10页。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结果。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推想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影响耳健康的行为? 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保护听力的倡议书。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再联系人耳的构造,进一步推想出人耳 听到声音的过程,再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听力。环节三:制作模型,加深理解教师;人们经常借助一些工具亲倾听微弱的声音,比如听诊器是医生常用的诊断用具,它可以收集和放大人体器官发出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体会其中的奇妙吧。 1.学生了解听诊器的原理 2学生分组制作听诊器,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意图说明: 这是一个制作与观察活动,先让学生了解听诊器的原理,再进一步让学生动手操作, 帮助我们听到更多的声音,加深学生的理解。环节四:应用知识,拓展延伸了解听不见的声音 教师: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听不见的声音?1.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相关知识。 2.大象用次声波进行交流 利用超声波诊断身体疾病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识次声波和超声波及其在动物传递信息,人类生中的 应用,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体会科技进步为人们生活提供的便利。
“双减”作业设计 1.说出耳朵的构造以及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2.生活中有哪些影响耳健康的行为?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听力?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