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语 文八年级 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0. 诗词五首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观刈麦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早年家境贫寒,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多有了解。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题目解说 《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1.这首叙事诗描绘了哪两个场景?
2.全诗可分为几部分?思考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 箪食,童稚 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以上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幼小的孩子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烧,烤lǒnghè dānzhì xié xiǎngzhuó 精读课文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拿着掉在地里的麦穗。秉,本义是以手执禾,这里引申为”拿”。bǐngbì 精读课文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做官的俸禄年底从事,做zēng精读课文竟然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描写悲惨场景议论交代时间地点全家出动忙碌艰辛农人心理活动贫妇抱子拾麦穗赋税沉重不劳而获
(触景生情
全诗精华)割麦者 农民的 艰辛拾麦者 赋税的 繁重官员生活舒适鲜
明
对
比赤 壁杜牧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诗的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思考诗的后两句以感叹议论为主,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
人的观点。
诗人认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 。过零丁洋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自己走上仕途,
国家危急,勤王抗元国家分裂,命运艰辛(对仗)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直抒胸臆,
以死明志铺垫主旨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
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已
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它
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
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而献身。龚自珍己亥杂诗龚自珍纪念馆北 京浙 江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对国家民族的那
份执著的忠忱。不甘于沉沦,为国
家民族贡献力量。主题意义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落红”的形象,就成了
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1、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2、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了,
本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
3、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聚”“怒”两字透露了诗人极不平静的 情绪。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铺垫下文。字词赏析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内 容 评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