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风平浪静”“放肆”“桅杆”等词语。
2.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4.了解水手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5.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的处事风格。
教学重难点
揣摩船长逼孩子跳水的想法,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的处事风格。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揭示课题思维的火花能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第五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在《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中感受的是古人的思辨,《跳水》一课则表现了现代人的智慧。齐读课题《跳水》。
(二)检查预习,做好铺垫
1.走近作者: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简介作者。教师出示相关资料进行介绍。
2.理解词语:出示第一组词语:风平浪静取乐放肆结合课文的内容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出示第二组词语甲板桅杆横木出示帆船图片,对应找出“甲板、桅杆、横木”的位置。
(三)质疑探究,理清结构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吗 (学生自由发言)问题预设:
(1)课文中写的是谁跳水
(2)这个人为什么跳水
(3)他在什么情况下跳水的
(4)跳水的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 ......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梳理成一个主问题: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四)品读感悟,体会机智
1.聚焦水手的笑细读一——四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水手笑的词语,并画出描写猴子、孩子表现的关键词。画出来后,同桌交流一下。围绕水手的三次笑声去走进孩子和猴子内心的想法。A当猴子在人群中模仿人的动作惹得人们哈哈大笑时,猴子可能在想......B它看到了人群中一位小孩子他头顶上的帽子,她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此时的水手们又大笑起来,猴子就表现得更加放肆。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孩子的帽子。那此时的孩子可起因经过结果能还想......C水手们看见猴子撕得更凶了,于是笑得更欢了。猴子在笑声中将孩子帽子挂到了最高的横木上。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此时的孩子又在想......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水手的笑其实是在鼓励和刺激着这只猴子,水手的笑也在不断的激怒着孩子。他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感受危险的境地
(1)猴子一步步把孩子引入危险的境地,找一找描写孩子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读一读。
(2)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当时的情形真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课件出示: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学生分享交流。
(3)作者运用了两组关联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身陷绝境,随时都可能没命。孩子此时会想什么呢?
(4)在这样的危险时刻,水手们又有什么表现呢?课件出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3.体会船长的机智
(1)默读课文五六自然段结合文中语句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教师引导读相关句子,感受船长的心情。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呢?
(2)营救孩子的办法还有哪些呢?和船长的办法相比,哪个更好?教师总结。
(五)梳理全文,训练表达记者采访:水手先生,请您讲一下船长营救孩子的场面好吗。教师提示:不仅要把看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把想到的以及感受到的也表达出来。学生分享交流,教师总结。
(六)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篇文章中鲨鱼它描写了老炮手救两个即将被鲨鱼进行袭击的孩子,他的思维过程和船长得思维过程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课后阅读一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