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 圆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 圆的认识(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5 16:4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密联系,感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剪刀,曲别针,纸片,绳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圆)
老师介绍圆的美好寓意,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画圆,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1.知道实物画圆,初步感知圆
师:你画过圆吗?小时候你怎么画的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身边的表面含有圆形的物体,如茶杯盖、三角尺上的圆洞画圆,也可能用圆规画圆。
师:以物画圆画出圆的大小,都正好是我们需要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体验到实物只能画出固定大小的圆,不能随意变化。引出圆规画圆。
2.用圆规画圆,体验画法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专业的画圆工具——圆规。
师: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接下来的学习。(为后面的“一中同长”埋下伏笔)。
(1)教师介绍圆规
教师出示圆规,介绍圆规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如何用圆规画圆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择机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
(2)总结圆规画圆的方法
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3)对比分析,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①认识圆心
展示学生画出的几个不同的圆。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画出的圆,仔细观察,这些圆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大小不同,但是不一定能说出位置不同。
师:除了圆的大小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圆规的针尖在不同的地方,圆就画在不同的地方。
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②认识半径
师:继续观察,都是用圆规画出的圆,为什么这些圆大小会不同呢?
启发学生发现,两脚间的距离不同,画出的圆的大小就不同。
板书: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③巩固应用
师:在同样大小的折纸上,你有办法让全班同学所画圆的大小一样,并且在同一个位置吗?
引导学生说出画半径是多长的圆,圆心定在什么位置,然后全班同学都在大小一样的折纸的中心点处、画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标出圆的各部分名称。
三、动手操作,认识圆各部分间的关系
1.提出活动要求
师:把刚才画的圆剪下来,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6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单。
2.反馈交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
学生会说出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根据折痕,知道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都相等;有的学生能根据圆规画圆时两脚间的距离不变,推导出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相等;也有学生会用尺子量一量。知道了半径的条数和特征,学生一般都能推理出直径的条数和特征。
结合学生的交流,师小结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一定要强调在同圆或等圆中)。
【学情预设】预设1: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我们是通过测量得来的。
预设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我们是这样想出来的:圆心把直径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半径,所以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小结:无论哪一种方法,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板书:d=2r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使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谈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圆的基本概念。教师指导性的提问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深度思考问题。
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追问,引导出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圆心,通过对折可以找到圆心);教师拿出尺子,从直径所在的线段上下移动直尺的位置,让学生直观感知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3.归纳特征
教师出示“圆,一中同长也”。介绍我国古人对圆的研究和概括,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理解“一中”和“同长”的意思。
教师:只有圆是“一中同长”吗?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是“一中同长”吗?为什么?(再次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4.解释生活中的圆
师:“一中同长”,正是因为这种特征,圆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比如车轮。想一想“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其他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再次引导学生理解一中同长)。
四、实践应用,理解圆的特征
1.体育场画圆
师:我们回到这节课最开始的片段,“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一中同长)。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体育场中有一个很大的圆,用手里的圆规去画还合适吗?(不合适,引导学生根据圆规画圆的特点即圆的特征,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最后出示体育场画圆视频。
师:这里没有用圆规,怎么也能画出如此规范的圆?(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满足“一中同长”,就能画出规范的圆)。
2.其他工具画圆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请同学们动手实践,6人一组、讨论交流,挑选纸盒中合适的工具画圆,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学情预设】学生会根据圆的特征,想到各种办法,如:用绳子、曲别针、纸片等做半径,一边固定,另一边旋转一周等等。针对学生的各种想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进行引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画圆,并让学生说出画法和依据,不仅深化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归纳整理,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整合本节课学到的圆的知识;
2、利用圆的元素,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迎接和庆祝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