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 拍,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兴国山歌特点。特别歌头一声“哎呀嘞——哎”,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歌曲中运用了“6,1,2”三音的创作手法,倚音、波音装饰音和客家方言,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的艺术特征,使歌曲充满了山野气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感悟兴国山歌,加深学生对山歌的热爱,进而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通过歌曲演唱,深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风格特征。
3、通过方言、装饰音的运用,能感受到客家人纯朴、善良的山野气息,并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
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感受兴国山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腔“哎呀嘞——哎”的演唱,能够掌握装饰音(前倚音、波音)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歌识曲:聆听两首歌曲,学生猜出歌曲名字。
2.提问:这两首歌曲分别属于中国民歌中的哪种体裁?复习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小调)及其特点。
3.学习新的民歌体裁—山歌,走进兴国,揭题-----《打支山歌过横排》
二、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
1. 聆听歌曲,设问: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打支”“横排”是什么意思?
2. 师启发生小结:歌曲拍,节奏自由舒展,旋律高亢嘹亮。“打支”是“唱支”,“横排”是“两山之间崎岖的山路”
3. 出示“山歌”的概念,兴国县、兴国山歌的介绍。
(2)复听歌曲
1. 学生聆听教师范唱,设问:歌曲中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哪里?(引导生做律动)
a.引腔“哎呀嘞哎”有特色的,像是在呼喊,设问:引腔的作用?体验学唱引腔,解决难点“前倚音”的演唱。
b.歌词有特色,有方言加入。
c.师启发生小结:引腔“哎呀嘞哎”具有提示对方歌唱即将开始的作用,是兴国山歌特有的标志,歌词中方言的加入使歌曲更具有浓郁的客家风情。
(3)再听歌曲
1. 聆听歌曲,设问:引腔后面有几个乐句?出现了哪几个音?(引导生随音乐划旋律线)
2. 生:4个乐句。出现了 6 1 23. 师小结:歌曲采用三音列 6 1 2的创作手法,歌曲旋律起伏不大。
三、学唱歌曲
1. 识谱教学。跟琴视唱谱子,解决难点“波音”的演唱和“自由延长记号”。
2. 填词演唱。师提示生注意演唱状态。
3. 有感情的演唱。引导生用豪迈嘹亮的声音演唱
4. 体验山歌的主要演唱形式---对唱。多形式演唱:师生对唱、左右对唱等。
四、拓展延伸
1. 小组合作小组内练习方言版《打支山歌过横排》,随后加入乐器伴奏小组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 视频欣赏设问:哪首歌曲属于兴国山歌?教师分别播放《抬石号子》、《茉莉花》、《苏区干部好作风》歌曲视频,学生边听边用肢体动作表示。
五、情感升华
中国民歌,形式多样,有力的号子,婉转的小调,高亢的山歌,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喜欢民歌,传承民歌,传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