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什么是遥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主要标志?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有哪些不同的分类方法?2、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有何作用?3、遥感技术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如何实现的?一、遥感技术(一)遥感的概念与发展(二)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二、遥感与资源普查三、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一、遥感技术(一)遥感的概念与发展1、遥感的概念、基本原理2、遥感的特点和工作过程3、像元、分辨率的概念,遥感影像的色彩4、遥感的发展遥感(RS)—— 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基本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根据电磁波的差异,可辨析出不同物体。阅读,并概括出遥感的特点: 1926年,英国地理学家达德利.斯坦普开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他动员全英国的中小学生参与调查,并在教师指导下填制土地利用图。然后由地理学系的大学生、教师和地理专业工作者进行校对,并由专业绘图人员转绘到一张英国地图上,与1937年制作出一幅全英国的土地利用图。
今天,中国有各级行政单位的土地利用图,还有一个庞大的动态数据库(依靠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定期更新)。在外太空,许多陆地资源卫星在绕地飞行,有的资源卫星一天就扫描地球两次。遥感技术的特点——监测范围大、可覆盖全球;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受地面影响小等。
1.探测范围大: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
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实地测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重复一次。航空摄影测量数年才能重复测量一次。陆地卫星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对于自然条件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地区,如高山、冰川、沙漠、沼泽等,或因国界限制不易到达的地区,用遥感,特别是航天遥感方法,则比较容易获取资料。
4.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 A信息解译与分析 B遥感应用 C信息获取 D信息传输 E信息接收与处理CDEAB遥感技术的工作过程: 像元——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就是空间分辨率,简称分辨率。 如1米分辨率,是指影像上的一个像元表示地面上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范围。遥感影像有黑白的和彩色的。(1)黑白影像:各物体的灰度不同
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2)彩色影像包括真彩色和假彩色
真彩色:真实反映实际地物的颜色。
假彩色:草、树和庄稼覆盖地区通常为红色,而水是蓝黑色或深蓝色的,城市、村庄等人工建筑为灰白或浅蓝色。1608年制造第一架望远镜19世纪50年代固定式气球上摄影19世纪60年代自由式气球上摄影20世纪初期利用火箭摄出第一张像片20世纪20年代摄出第一张显示地球曲面的照片20世纪50年代1、利用U-2飞机进行高海拔摄影
2、探测者6号从太空发回第一张地球像片
3、第一个合成孔径雷达(SAR)
4、飞机上拍摄SAR影像20世纪60年代1、早期航空航天试验研究
2、SR-71飞机摄影
3、GEMINI和APOLLO载人飞船升空
4、第一颗气象卫星发射成功20世纪70年代1、陆地卫星(ERTS-1)发射成功
2、美国第一个太空站建成
3、海洋卫星发射20世纪80年代1、航天卫星成功发射机载SIR和AIS成像雷达
2、SPOT地球观测卫星升空
3、太空站永久性载人研究平台——EOS地球观测系统(二)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 1、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二)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2、遥感的分类主动式遥感
被动式遥感(1)根据辐射源(2)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等。(3)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4)根据运载工具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传感器简介被动式主动式成像非成像被动地探测目标物所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摄影机(照相机、红外扫描仪、多波段扫描仪)本身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它的回波雷达以影像表示探测信息摄影机、扫描仪、成像雷达以数字或图形输出探测信息光谱仪、红外辐射计、雷达高度计注:摄影机主要用于可见光范围,扫描仪的工作波段较广,雷达用于微波波段。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重复、定期观测飞机包括低、中空遥感,高空、超高空遥感机动性强,可以根据研究主题选择适当的传感器、适当的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主要用于中高分辨率的遥感活动(城市遥感、海洋污染监测、森林火灾监测)阅读: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我国的4个人造卫星系列:通信广播卫星系列气象卫星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 目前中国的气象卫星主要是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风云一号穿越地球南北两极运行,对全球进行风、温度、湿度等观测。
风云二号定点在东经105度的赤道上空,主要观测中国和西太平洋的天气变化,每隔半小时发回一张卫星云图。优化设计P119“遥感图像解读”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也不同,由此导致其波谱特征不同,根据地物波谱曲线就可以区分和识别地物。遥感图像上地物判读的原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遥感感知事物时不直接接触地物 B 遥感技术是遥感信息接收与应用的过程 C 遥感获取的信息是电磁波信息 D 遥感对地面不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物体无法感知D2、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优点有
①获取资料快,可及时进行动态分析②受地面限制少,避免人员伤亡③获取信息量大④探测范围大,可在客观上进行监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D3、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为传感器,它的主要作用是 A 只接收地面物体的反射波谱 B 只记录接收地面物体辐射波谱 C 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D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C4、下列遥感类型中,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 A 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C 航空遥感、近地遥感、航天遥感 D 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近地遥感 B5、阴雨天气中,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的是 A 飞机可见光遥感 B 卫星可见光遥感 C 飞机微波遥感 D 卫星微波遥感C二、遥感与资源普查1、在卫星图像上,怎样通过颜色差异判定植物的生长状况? 在特定的卫星图像上,健康的植被往往呈鲜红色,长势比较弱的植被颜色比较浅。2、根据植物健康状况在反射波谱中变化的原理,遥感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还可以应用到监测森林生长状况,评价农作物的长势、估计农作物的产量等。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1、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的波段是
A 红外线 B X光 C 可见光 D 紫外线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A 划分植物类型 B 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 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 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 判断水体污染 B 判断人口分布
C 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D 估算工业生产总值ACCDAC3、简单描述遥感在某一资源普查领域中的应用原理。 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而且,可以进行成矿条件的地质分析,指出矿区的发展前景。
如我国吉林省的铜矿资源较丰富,遥感资料显示,铜矿的分布与线性构造密切相关。三、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1、遥感影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哪些问题?(从土地利用、环境变迁、环境问题等角度思考)(1)居住区和水产业建筑区的面积增加。(2)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扩大,主要由泥沙沉积造成。(3)黄河水的泥沙增多,因为水土流失加剧。(4)植被覆盖区的范围增加。2、环境与灾害问题一般有哪些?结合遥感工作原理,挑选某一环境或灾害问题,简单描述遥感能够发挥的作用。 环境问题: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海洋生态、植被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灾害:水旱灾害、台风、沙尘暴、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如遥感技术可以及时探知森林火灾的地点和范围,大火蔓延的方向,为灭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A不同地物的海拔高度不同 B不同地物的表面温度不同 C不同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D不同地物的化学特征不同
2、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有①识别各种农作物 ②计算种植面积③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④农作物灾情预报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遥感技术可为开发、保护海洋提供支持,下列内容适合运用遥感技术的是①海上冰山漂流监测②海上石油污染监测③近海赤潮灾害监测④海岸港口工程规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C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