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时练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时练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6 06:53:59

文档简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点1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核心速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1我们学习、研究和发展化学最基本的手段是(C)
A.逻辑推理 B.查阅资料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化学的基本手段,解答本题需要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化学实验。
2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燃着的木条将氧气与二氧化碳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B)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作出结论 D.交流评价
解析:根据题意,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燃着的木条将氧气与二氧化碳区别开来,在观察、实验、假设、做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
3科学探究过程不包括下列四个选项中的(B)
A.制订方案
B.认真听课
C.查阅资料
D.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听课,不属于科学探究过程;制订方案,查阅资料,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属于科学探究过程。
知识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核心速填
☉点燃前,蜡烛通常为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燃烧中: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的温度最高。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后:吹灭瞬间有白烟从烛芯飘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4[教材再开发·P13图1-11]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蜡液流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的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D)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的熔点低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解析:A.取一支蜡烛,点燃,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说明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B.取一支蜡烛,点燃,蜡液流淌,说明蜡烛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D.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题述实验不能得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5[易错题]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用小刀切割蜡烛,探究石蜡的硬度
B.将石蜡放入水中,探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
C.将火柴梗快速平放入火焰中1秒后拿出,探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探究白烟能否燃烧
解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相关知识,明确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小刀容易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小,A正确;蜡烛放入水中,会浮于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B正确;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炭化程度,可以探究蜡烛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C错误;熄灭蜡烛后,会看到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产生的固体石蜡,可以重新被点燃,D正确。
6(2022·无锡中考改编)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
B.二氧化碳是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
C.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感觉发烫,说明蜡烛燃烧放热
D.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解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相关知识,明确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有蜡烛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在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生成CO,在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感觉发烫,说明蜡烛燃烧放热;D.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能再被点燃,说明该物质具有可燃性,应为石蜡固体,非新生成的气体。
7[创新实验]化学小组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B)
①实验1: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②实验2:导管越长,越容易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形成子火焰
③实验3: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
④蜡烛燃烧过程中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属于蜡烛燃烧的创新实验,分析实验过程,明确实验原理才能正确答题。①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正确;②实验2中导管太长,石蜡蒸气容易冷却而凝结在导管内,错误;③实验3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点燃了石蜡蒸气,石蜡蒸气的燃烧引燃了蜡烛,错误;④蜡烛燃烧先是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液体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8[数字化实验]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 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A.蜡烛熄灭时瓶内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相关知识,解题时应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进行分析判断。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A错误;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反应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正确;由图像可知,氧气浓度小于15.96%时,蜡烛无法燃烧,C正确;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D正确。
9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 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 。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
A.白烟是水蒸气;
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C.白烟是二氧化碳。
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 B (填序号),理由是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 。
(3)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 高 。
(4)想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需再取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5)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水和二氧化碳 。
解析:(1)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能支持蜡烛燃烧;(2)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而石蜡具有可燃性,因此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即猜想B有道理;(3)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4)想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需再取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点1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核心速填
☉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收集证据、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1我们学习、研究和发展化学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 B.查阅资料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2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燃着的木条将氧气与二氧化碳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作出结论 D.交流评价
3科学探究过程不包括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
A.制订方案
B.认真听课
C.查阅资料
D.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
知识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核心速填
☉点燃前,蜡烛通常为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燃烧中:火焰分为 、 、 三层, 的温度最高。蜡烛燃烧生成 和 。
☉熄灭后:吹灭瞬间有白烟从烛芯飘出(白烟是 )。
4[教材再开发·P13图1-11]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蜡液流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的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的熔点低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5[易错题]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小刀切割蜡烛,探究石蜡的硬度
B.将石蜡放入水中,探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
C.将火柴梗快速平放入火焰中1秒后拿出,探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探究白烟能否燃烧
6(2022·无锡中考改编)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
B.二氧化碳是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
C.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感觉发烫,说明蜡烛燃烧放热
D.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7[创新实验]化学小组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实验1: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②实验2:导管越长,越容易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形成子火焰
③实验3: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
④蜡烛燃烧过程中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数字化实验]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 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蜡烛熄灭时瓶内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 。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
A.白烟是水蒸气;
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C.白烟是二氧化碳。
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3)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 。
(4)想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需再取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5)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