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基础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基础篇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10:3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5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基础篇练习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孟子》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
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未能实现,所以其在晚年时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
C.《孟子》原本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
D.《孟子》《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气势磅礴,前者简约含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C.自贼者也 贼:小人
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使……安定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之矣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无欲速,无见小利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若火之始然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材料二: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曰:“被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B.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C.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D.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端,即“四心”,为孟子思想的重要概念;“四端说”是其“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的基石。
B.四海,指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四海或海内。
C.圣人,本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完美境界的人,或指称某一领域出类拔萃者,如“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文中此处“圣人”之意是指后者。
D.子贡,孔门十哲之一,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善经商,有“端木遗风”之典传于后世。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孟子以人性为前提,以政治为指归,由仁心推导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之仁心,因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材料一中,孟子在讨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时,以“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一事为例进行分析论证。
C.材料一中,孟子以“人之四体”喻“仁德之四端”,生动贴切,强调了“四端”与生俱来的特性,同时又为后文论述张本。
D.材料二全文通过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这一问题;这种问答体的形式,在后来的赋体文中经常出现。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材料二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篇练习答案
一、课内阅读
1【答案】D
D.“但后者气势磅礴,前者简约含蓄”错,应是后者简约含蓄,前者气势磅礴。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
2.【答案】C
C.贼:伤害。句意:是自暴自弃的人。
3.【答案】A
例句: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句意:人有这四种发端。
A.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B.指示代词,它们。句意: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C.结构助词,的。句意: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D.指示代词,它们,代东西。句意: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4.【答案】C
A.“内”同“纳”,结交。句意: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
B.“无”同“毋”,不要。句意: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
C.无通假字。句意: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D.“然”同“燃”,燃烧。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
5.【答案】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解析】“端”,发端。“充”,充实。“然”,通“燃”,燃烧。
参考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足以赡养父母。”
6.【答案】A
句意:不要像那个宋国人一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长不快而去拔高它的人,非常疲倦地回到家中,对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儿子小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经枯死了。
“然”是“……的样子”,与前句“若……”联系紧密,应在其后断开;“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为定语后置句,“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作“宋人”的定语,在“宋人”前断开。排除CD。
“视”的宾语是“之”,后面要断句;“苗”是后句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
故选A。
7.【答案】C
C.“文中此处‘圣人’之意是指后者”错误,文中意思为“如果圣人再世”,此处应该是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完美境界的人”,指前者。
8.【答案】D
D.“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这一问题”错。材料二先总后分,分别讨论了“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两个问题,选项分析不全面。
9.【答案】
(1)不是为着要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解析】(1)“所以”,……的原因;“要”,通“邀”,邀取、博取;“要誉于乡党朋友”,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乡党朋友要誉”;“恶”,厌恶。
(2)(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解析】(2)“恶”,相当于“何”,什么;“敢问夫子恶乎长”,宾语前置句,“恶”作“长”的宾语,正确语序是“敢问夫子长恶”;“知言”,识别各种言论;“养”,培养。
10.【答案】
①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
②靠正直去培养。
③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
④行为要无愧于心。
【解析】
根据“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分析,意思是“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所以提示我们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
根据“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分析,意思是“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启发我们靠正直去培养。
根据“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分析,意思是“(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妄自助长它”,启发我们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
根据“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分析,意思是“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提示我们行为要无愧于心。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材料二: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活。”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善于讲话,冉牛、闵子、颜渊善于阐述德行,孔子兼有两长,但他依然说:‘我对于辞令,太不擅长。’那么,您已经是位圣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