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
1.(3分)《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下列诗词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3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煤 B. 冰水混合物 C. 葡萄酒 D. 岩石
3.(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C.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5.(3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红磷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 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3分)燃烧鞭炮时,经常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由此推测鞭炮中可能含有下列物质中的( )
A. 炭 B. 硫 C. 铁 D.
7.(3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加快所有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 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C. 不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D. 二氧化锰对一定量过氧化氢起催化剂作用后,仍能用作另外的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8.(3分)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以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
D. 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9.(3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 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 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0.(3分)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为( )
A. 大于20毫升 B. 小于20毫升
C. 等于 20毫升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20毫升
11.(3分)大多数概念间存在如下三种关系:
下列概念间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包含关系 相交关系 相离(并列)关系
选项 概念 I 概念 II 相互关系
A 纯净物 混合物 包含
B 缓慢氧化 氧化反应 相离(并列)
C 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相交
D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相离(并列)
A. A B. B C. C D. D
12.(3分)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其中向b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能正确表示两管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加热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示是( )
A. B.
C. D.
二.简答题(共3题,共18分)
13.(4分)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硬度较小,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用坩埚钳夹一段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以上描述,属于镁条物理性质的是 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 ,作为化学变化判断依据的是 ______ .
14.(5分)现有①试管夹,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酒精灯,⑥燃烧匙,⑦坩埚钳,⑧10mL量筒,⑨100mL量筒,⑩蒸发皿。 (填写相应的序号):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 ;
(2)移走正在加热的坩埚的仪器是 ______ ;
(3)加热6.5mL蒸馏水 需要用到的仪器: ______ ;
(4)小婧按图(1)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______g;
(5)图(2)表示10mL量筒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lmL,如果A刻度为8mL,则小婧量得的液体的体积是 ______ mL。
15.(9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分析
1)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______反应
2)硫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 , ______ 反应
上述反应有许多共同点,我能写出2条
① ______ ② ______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水或者细沙的目的是 ______ ,
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
硫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水的目的是 ______ ,
三.填空题(共2题,共16分)
16.(9分)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
(1)量取42.5mL蒸馏水最好选用的量筒规格是 ______ (填序号)
A.10mL B.25mL C.50ml D.100nL
量筒读数时,视线与_____保持相平
(2)若往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则应先将该试管 ______ (填“横或“斜”)放。
(3)固体约品通常保存在 ______ (填“细口瓶”或“广口瓶”)里。
(4)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在烧杯底部垫上 ______ 。
(5)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 ______ 盖好集气瓶(填“光滑面”或“磨砂面”)
(6)倾倒液体时,瓶塞应该____ ;标签要____,否则会导致____
17.(7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 (同上)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 ,活塞B______ ,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______ 。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四.探究题(共2题,共30分)
18.(14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实验仪器的名称:a______ ;b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发生装置应该选用 ______ ,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 ______ 。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 ______ 装置。
(3)在收集氧气的方法也可采用 ______ (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如图2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4)已知在常温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若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应选用 ______ 装置。
(5)小范同学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其中二氧化锰起 ______ 作用。
(6)硫化氢(H2S)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它。实验室制取H2S选择的装置是 ______ 。
19.(16分)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A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125mL 集气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水倒流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燃烧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______ ,冷却至室温后有约 ______ mL水流入集气瓶中.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 ,若装置漏气结果偏 ______ (大或小).
(2)B同学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______ 、 ______ .
(3)C同学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已知: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
答: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4)某同学对上述实验又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如右乙图(选用容积为3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 ②点燃酒精灯.③将足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 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 刻度处,并按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松开橡皮管. ④读取并记录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_ (填序号).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时,注射器活塞先向 ______ (左或右)移动,冷却过程中活塞会将向 ______ (左或右)慢慢移到约为 ______ 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比上述两实验,你认为具有:实验数据精确又比较环保的优点是 ______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