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5 20: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而雪骤(còu)
B. 公大兄无奕女(yì)
C. 尊君在不(bù)
D. 友人惭(chá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女孩儿)
B.尊君在不(通“否”)
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
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下列词语不属于谦辞的是(   )
A.令爱
B.家父
C.舍弟
D.愚兄
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8.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
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下联:
阅读理解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舍:
(2)去后乃至 去:
(3)相委而去 委:
(4)下车引之 引: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元方入门不顾。
11.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1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3.陈太丘之友、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 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15、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
 (1) 俄而雪骤 (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
(3)尝与诸小儿游( )(4) 唯戎不动( )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17、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 、取之,信然。
C、学而时习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8、【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 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
注:①值:适逢。②郡:城。③相视:看望。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⑥班军:调回军队。
19.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吾今死矣,子(你)可去( )
(2)贼既至( )
(3)遂班军而还( )
(4)一郡并获全( )
20. 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1. 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22. 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 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 “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 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未化。
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注】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 家。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癯(qú)):瘦。
23.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向祯卿与华亭陆深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B.与里人唐寅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而祯卿以貌寝不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又患无项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E.为吴中诗人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25.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
答案
B 2.A
3.A.期 古义:约定 动词 今义:日期 名词
B.去 古义:离去、距离 今义:前往
C.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D.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4、(1)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2)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5.A 6.C 7.B 8.示例: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9、(1)舍弃(2)离开(3)舍弃(4)拉,牵拉
10、(1)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2)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11.元方;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
12.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
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这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
亲。
13.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道理:做人做事要方正,要讲诚信,要知错能改。
14.示例一:没有失礼,客人“无礼”“无信”,陈元方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
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示例二:没有失礼,陈元方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
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示例三:应该算作失礼,因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
他,况且客人也是长辈,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所以
说元方有失礼仪。
15、(1) 骤 ( 急 )(2) 差(大体 )(3)尝(曾经 )(4) 唯(只、只是)
16(1)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如比作柳絮因风飘起(关键词: 若(如),因(趁、乘)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树长在路旁并且长满了果实,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17、A
18、【甲】『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
【乙】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三思后行,能根据观察推理判断,少走弯路
19. (1)离开(2)已经(3)于是(4)一起
20. 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换朋友的性命。
21. 示例: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22. 胡贼受到教育和感动;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
23.C D
24.①(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②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
25.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