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6 15:24:20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德州市德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2023年10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国家已出现证据的是(  )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有宫殿、城墙、祭坛等大型建筑遗址,墓葬等级化。
D.遗址里有碳化稻米,粮仓等
2.下图是东汉十三州分布图,关于下图的历史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州的分布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B.东汉十三州是监察区,监察地方郡国长官
C.东汉初期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D.东汉晚期州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权力较大。
3.汉初以丞相总天下事,尚书不过少府 (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武帝时…臣下章奏上尚书,尚书进于天子,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这反映了西汉的(  )
A.中朝制度 B.尚书台 C.尚书省 D.三公九卿制
4.“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制度(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贵族寡头制
C.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D.罗马帝国的贵族共和制
5.明朝张居正曾说:“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为此,明朝采取了哪些制度( )
A.考满和考察 B.都察院和六科
C. 尚书省和吏部 D.京察和大计
6.图10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近现代政治发展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
图10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②议会多数票产生国家元首
C.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 D.④通过民主革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7.下表是民国初年各政党的建立情况,反映各政党建立旨在( )
表1 民国初年的主要政党
名称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宗旨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3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
统一党 1912.3 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
共和党 1912.5 黎元洪 “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8 孙中山、宋教仁 “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
A.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B. 开启政党政治
C.反帝反侵略 D.保障责任内阁制的实施
8. 11—13世纪,意大利波伦亚城出现注释法学派,他们深入研究和传播罗马法,西欧大陆逐渐呈现出罗马法复兴的景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冲击封建教会的神学统治的需要
C.罗马法体系发展完善 D.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9.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是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 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C. 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D.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物质基础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该法律可能节选于(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共同纲领》
C.1954年宪法 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1.1968年英国政府曾对文官制度作出调整,观察下图,从中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政府专业化日增强
B.行政人员在政府中的作用最低
C.文官层次多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D.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发展推动官员人数增加
12.20世纪之前,《唐律疏议》的最古刊本是宋刻本残卷。下图是1908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写本《唐律疏议》的残卷。该残卷(  )
①是出土文献,为唐律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②是传世文献,用于研究古代法律的形成
③是实物史料,用于研究唐代造纸与书法
④是图像史料,生动再现了唐朝社会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图是清朝李来章《圣谕图像衍义》中的乡约仪式图。对图中乡约仪式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全面提高了乡民道德水平 B.表明儒学开始与法律合流
C.理学开始在基层得到普及 D.体现了皇权势力在基层的渗透
14. 马克思说路德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材料中“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的内涵是( )
A.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B. 反对教皇权威
C. 引起宗教冲突 D. 仍坚持基督教义,束缚思想
15.改革开放以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下面有关这一时期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1999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C.2006年中共十七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D.2020年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第Ⅱ卷(主观题)
二、主观题:(共5题,总分55分。16题10分;17题11分;18题12分;19题10分;20题12分)
16.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证。(10分)
17.(11分)图像史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下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33年3月第57期推出的“三八特刊”宣传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图片信息,请你以一位历史观察者的身份,对中央苏区的“妇女运动”进行阐释。(11分)
18.(12分)图1、图2分别是唐初和清朝进士人数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概括指出从图1到图2反映的进士人数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成因。(12分)
19.(10分)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时重谈浙商“四千精神”,即“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关于“四千精神”的最早的完整文字表述出自下图1985年《解放日报》的报道。
提取图片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温州精神”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材料: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部分)(12分)
分别指出中世纪及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并指出中世纪与近代限制王权的本质区别。(6分)
2、若进一步研究近代英国政治变革的历程,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史实?举2例并说明理由?(6分)
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德州市德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
历史答案
1-5 CDACA 6-10 CBDCB 11-15 ABDDB
16.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1分)
论证: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强调相互配合,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3分)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集体议事,各自职责分明,相互制约,有效履行国家的不同职能,且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3分)
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体现了政权的开放性。(3分)
总之,中国古代政治自有制度和法律的约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17.答案示例: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3年,根据地经济困难,面临敌人封锁包围,革命形势严峻;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背景4分)。
中央苏区的妇女运动着重塑造女性扩充红军力量、参加革命战争,推动农业生产、进行后勤保障等形象(材料信息,任意三点3分)。 “
妇女运动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之下的礼教束缚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提高了女性的政治觉悟,保障了女性的权益,调动了她们投身革命的热情,推动了女性解放,推动了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民主政权的建设。(4分)
18.答案示例:
变化信息:①唐朝进士人数整体数量少,分布范围相对小;清朝数量多,范围扩大,包括西南边疆地区;②唐朝北方(黄河中下游)分布集中、密度大,有逐渐向南方转移趋势;清朝南方人数增多,尤其东部沿海地区分布密集;③清朝北方京师地区人数集中(6分)
原因: 唐朝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均在北方,文化教育水平发达,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加上大运河开通,带动沿岸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为南方政治、文化影响力增强奠定基础;(2分)
清朝经济重心在南方,尤其元代以来,海运的发展,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富足,文化教育水平高,有利于进士人数增加。从唐到清,政治中心不断东移,清朝定都北京,都城经济发达,政治意识、仕进环境相比于其他地区处于优越地位;清对西南地区通过改土归流,汉族移民等措施,加强治理,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录取人数增多;清朝人口增加,人口基数大(4分)
19.答案示例: 温州精神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发展乡镇企业;农村改革的成效推动了1984年/80年代初期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分)
“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反映了温州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发展私有制,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之初浙江人敢于改革、善于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2分)
“产值达七亿五千多万元,”反映了改革激发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及发展奠定基础。(2分)
总之,温州是浙商“四千精神”形成的见证,这则报道对我们研究/见证改革开放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今天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对于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鼓舞民营企业发展有重大作用(4分)
20.答案示例:
1、《大宪章》、《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两个时期各一点即可,共2分)
中世纪:是贵族、骑士、 市民限制王权,调整封君封臣关系,维护封建贵族统治;(2分)
近代: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限制王权,维护的资产阶级统治(2分)
2、补充1:1688年光荣革命的相关史实。
理由:1688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发动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光荣革命结束专制王权;昭示王权源于议会;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基。(3分)
补充2:1832年议会改革的相关史实。
理由: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划分选区名额, 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完善君主立宪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3分)
第7页共8页◎第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