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河流与湖泊(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核心素养
※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
※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水(或湖水)的来源和河流(或湖泊)的地形特点。
※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重点
※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难点
教学内容
本课是认识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第一课,帮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水体及其特征。除了河流、湖泊,常见水体还包括江河、池塘、水库等。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常见水体类型。首先让学生回忆和描述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各种水体,如河流、小溪、池塘、湖泊等,调动他们的已有认识,再阅
读课文,进一步概括和了解常见水体类型和主要特征。
第二部分,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先使用油泥塑造不平整的地形,然后借助模拟降雨来进行模型的适当调整,直至模拟出“河流”“湖泊”,这个模拟活动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多关于河流和湖泊的感性认识。
第三部分,认识河流与湖泊是生物的家园。教材图片中包含了大量的淡水生物信息,有学生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所选取的动植物体现了淡水生物的分布结构:淡水植物生长区域分为水面、岸边和水底,淡水动物生活范围分为上层、下层、近底层和岸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各种水体类型的卡片;淡水生物卡片和湖泊底图;河流与 湖泊模型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认识常见的水体类型
水域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池塘及其管理范围和人工设施。从水面到水底都是水域范围,一般来讲,水域越大,蓄水量越大。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
水域分自然水域和人工水域,自然水域是指天然形成的河流、湖泊、长江、大海等。人工水域是指人工建造的运河、水库、人工湖等。水体还可以按水流状态分为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湖泊、池塘、水池是静态水体,水面呈相对静止状态,或波光潋滟,或水平似镜,天光云影共徘徊。江河、溪、瀑都是动态水体。
各种水体的主要特点
水域 区别 性质
河流 河流的河道比较长,水从上游来,流向下游。 自然水域
湖泊 潮泊面积很大,水面宽广平静,水量比较多,水的流向不明显。
池塘 面积不大,水量不多,水面平静,多为死水。 自然或人工水域
水库 有人工修建的坝,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人工水域
设计意图:
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在学生生活的周围一定有各种水体,但他们不一定能分清和说得出名称,对各种水体的水域大小、形成原因等更知之甚少。交流和分享居住地附近的河流和湖泊名称,能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还能为认识水体区别、成因打下基础。
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实验目的:了解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实验材料:大方盒、水、油泥、饮料瓶。
实验步骤:(1)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块不平整的地形。
(2)用饮料瓶装水后倒入模拟地形里,制造“人工降水”。
(3)选择低洼处筑坝,观察“河流”“湖泊”的形成。
实验现象:当往模拟地形里倒水时,随着水的逐渐增多,水会往比较低洼的地方流动,在低洼处就会形成“湖水”。
实验分析:河流里的水是由降雨、雪山融化的水和地下水(泉水)共同组成的,最初只是小的溪流,当水越聚越多,便开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湖泊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水是相对静止的水体。
比如,下雨时,校园里也会发现“河流”与“湖泊”。在高低不平的地方,特别是在土堆周围可以找到“河流”或“湖泊”。
实验结论:河流与湖泊是由于洼地积水形成的,河流是由高向低流动的;湖泊是静止的。
设计意图:
通过做一个简单的地表模型来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水体的特征及形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地形、降水与河流、湖泊的联系,还能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
1.收集河流与湖泊里的生物。
2.给这些生物分类,发现生物特点。
植物类:莲、衣藻、浮萍、香蒲、芦苇、金鱼藻、黑藻。
动物类:鲫鱼、青蛙、蝌蚪、小龙虾、蛇、水黾、河虾、鳜鱼、青鱼、螺、龟、白鹭、蜻蜓。
3.感受到河流与湖泊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是许多生物的家园,对人类也有很大的作用。
(1)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
(2)河流有运输功能,沟通各地。
(3)湖泊可以调节河流水量,可以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好。
(4)河流与湖泊中有众多的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5)具有旅游价值,观赏文化价值。
设计意图:
河流和湖泊是许多生物的家园,也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以图片的方式分水底、水中、水面及岸边等不同区域介绍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有结构地认识河流与湖泊中的生物,初步体验“生物家园”。
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先通过研讨活动,交流个人对常见水体类型的认识。然后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常见水体类型的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特点。最后通过建立模型认识到河流与湖泊是有区别的。通过自己设计、制作的河流或湖泊模型,分析河流或湖泊形成的原因,进而推测真正的河流或湖泊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河流与湖泊是由于洼地积水而形成的自然水体。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