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百合花
色泽文雅,
香气清幽,
白净纯洁,
即清丽、纯洁、高雅……
你印象中的百合花是怎样的?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理清小说的情节
分析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
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重点把握细节描写)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
当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共产党员。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1958年以《百合花》而踏上文坛,代表作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三走严庄》等
永远绽放的百合花——茹志鹃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创作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当时她所处的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思念起战争时代的生活以及当时的同志关系。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关于背景
文体知识
常见考点:小说三要素
鲁迅:《孔乙己》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小说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典型环境
三要素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
2、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1、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学习活动一
小通讯员、新媳妇、“我”
2、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①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②我和小通讯员借被子
③通讯员救人牺牲
④新媳妇献被子
一、开端
(1-23)
二、发展
三、高潮
四、结局
(24-43)
(44-57)
(58-59)
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小说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牲,新媳妇毫不犹豫献百合花被子给小通讯员的故事。
一、人物形象:
1、小通讯员、新媳妇是怎样的人?(概括人物形象)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合作探究
细读文本,感知形象
学习活动一
并概括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并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合作探究】
人物 描写手法 具体表现 性格特征
通 讯 员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
这都是为了我们……他就一下子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热爱生活
执拗
腼腆
朴实
关爱同志
勇敢、
舍己救人
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
神态
动作、
语言
动作、
语言
侧面描写
据不完全统计,表现通讯员形象的几点,如下:
总结:小通讯员:一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
他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他憨厚朴实,拘谨腼腆,比如,“带路”情节中“张皇”“数摸”这两个动词的描写作用;
他又十分关心同志,走走停停也好,给我两个馍馍也好,作者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一个腼腆、羞涩、局促而又质朴纯洁的小战士形象。
“借被”情节中,可看出通讯员的憨,不善言辞,更主要的是由于在革命队伍里受到党的教育和战斗生活的锻炼,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责任感。
“牺牲、献被”的情节中,更看出小通讯员的崇高精神。在取得总攻胜利的前夕,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捐躯。表现了他对革命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作者如何塑新媳妇人物的?
人物 描写手法 具体表现 性格特征
新 媳 妇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
……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肖像
描写
动作
描写
神态、
动作
动作、
神态
美丽
善良、
朴素
友善、
热情
无私高尚
勇敢坚强
美丽、娴静、 淳朴、善良、纯真,识大体,关心革命,百合花一样的人性美。
新媳妇
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①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②人物之间衬托对比
③环境烘托
④情节推动,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景的描写之中。
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
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有几处:
1、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2、通讯员给“我”的两个馒头
3、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
4、新媳妇的枣红底百合花新被
1.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出现两次:
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热爱生活、充满朝气,也表现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从容不迫。
2.给“我”开饭的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
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 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睹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让人痛心疾首。
3.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四次:
第一次是通讯员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34段);
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时我看到的(43段);
第三次是“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53段);
第四次是牺牲后新媳妇缝那个破洞(56段)
表现了通讯员朴实、腼腆、执拗的性格。
印证了重伤的就是通讯员,也写出了通讯员的牺牲使“我”感到悲痛。
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歉疚、痛惜,对子弟兵的崇敬和真挚的爱。
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
作用:
1、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2、“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3、表达主题
4、“我”在文中的作用是?(次要人物作用)
(1) “我”作为叙事的线索,串连起整个故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情节)
(2)“我”是小说中的“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内心变化和性格丰富的见证者,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拉近读者的距离。(人物)
(3)“我”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反映战争的残酷,使小说充满了抒情意味,更能凸显军民情深等主题。(主题)
分析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体会小说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分析以“百合花”为题的好处。
学习目标
thank you
细读文本,分析环境
学习活动二
分析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合作探究】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指对自然景物(包括天气情况)的描写,
常常用来烘托气氛或人物心理。
社会环境:
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
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细读文本,分析环境
学习活动二
找出文本中的环境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合作探究】
环境一:(第4段)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体现出革命战士临危不惧、积极乐观的精神。
(主题角度)告诉读者,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都没有泯灭,从侧面巧妙地表现了小说人性美的主题。
环境二:(第11段)
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儿,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
①点明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孕育拥有美好心灵、淳朴高尚的人。
①抒发了“我”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拉进与通讯员的感情距离,推动情节发展和“我”对通讯员情感变化的发展。
【插叙】
插叙的作用:
情节: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②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切勿泛泛而谈,写明哪一情节)。
③使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人物: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够丰富。
环境三:(第24段)
我们到包扎所.....满地上都是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点明条件艰苦、物资匮乏
为下文“借被子”做铺垫。
环境四:(第30段)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
暗示此房主人刚结婚
为新媳妇拒绝借被子解释原因,也为下文献被子的反差做铺垫。(更能凸显新媳妇深明大义的人物形象)
环境五:(第47段)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插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背景,充满诗情画意,舒缓紧张气氛,呈现残酷战斗开始前的生机勃勃和温馨美好,烘托人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对战争的批判。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够:①烘托人物心情、②渲染环境气氛、③推进情节发展、④深化作品主题。
以下两处环境描写分别起什么作用?
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
2、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
①
①③
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标题含义)
合作探究
分析以“百合花”为题的好处(标题作用)
1、表层:解释概括基本含义。
2、深层
题目含义:
人物形象
主题
题目作用:
1、是否修饰或者点明写作对象
2、是否有利于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或者态度
3、是否作为线索
4、是否揭示主旨
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题目含义)
分析以“百合花”为题的好处(题目作用)
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标题含义)
表层含义:指新媳妇棉被上的百合花
深层含义: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的美好心灵。
深层含义:象征着军民之间、战士之间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的感情(象征着人情美、人性美)
①点出文章的重要内容,串起小说的主要情节。百合花是新媳妇被子上的图案,百合花被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是人物美好心灵和品格的象征。象征人民战士、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
③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即有利于表现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表达了高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分析以“百合花”为题的好处(标题作用)
④题目使表达文雅含蓄。体现出小说“清新、俊逸”的风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准确把握物象作用“4角度”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渲染环境。
4.从主题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总结主旨
主旨
本文以女性的视角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形象,表现了战争年代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