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评估(一) 试卷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素养评估(一) 试卷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6 09:51:45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评估(一)(第一、二单元)
(60分钟 7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 )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禁毒先驱 D.变法志士
2.1793年10月,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给清政府的照会中提出“英国商人在舟山或宁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广州一样经商,他们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和习俗,并安分守规矩”。从材料可知 ( )
A.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英国当时和中国没有商业往来
C.英国当时想和中国自由贸易
D.英国企图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4.如表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输华商品总值(英镑)
1837年 90多万
1843年 145.6万
1845年 239.4万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赔款2 100万银元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5.1861年,法国巴特勒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索银4.5亿两
6.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7.近代有人主张“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力图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
A.农民阶级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8.“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洪秀全病逝,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攻占天京,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9.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 )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10.1879年出版的《益闻录》报道:“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 )
A.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
B.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侵略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沈葆桢→保卫新疆 B.左宗棠→助越抗法
C.刘永福→率兵入台 D.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12.“联军”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实际上,抢劫持续了八天。而后,“联军”以搜查义和团为名,进行各种各样的抢劫活动。这些“抢劫活动”发生在 (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3.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现象。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14.2019年9月2日,山东威海海域发现“定远舰”沉没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舰遗物,“定远舰”以及沉舰遗物的发现,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有利于深入研究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的影响是( )
A.欧洲列强开始进攻日本 B.日本称霸太平洋地区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D.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历史学家认为: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17.“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维新变法( )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是中国历史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实现了君主立宪 D.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18.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变法图强成为国民共识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西方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19.1902年,北京一所茶馆里有四人正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应该是 ( )
A.王老德 B.李老金 C.张老木 D.赵老刚
20.表格的使用有助于同类问题的归纳总结。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分类整理了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见下表。由此可以看出,他分类的依据是这些内容都破坏了中国的 ( )
条约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俄国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A.司法主权 B.领土主权 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
21.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国人民的抗争 D.清王朝的崩溃
22.“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北洋舰队建成 中国近代化海防逐渐发展起来
D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3.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从他的角度,他就是要迎着死亡,用自己的死,来警醒中国人,改变中国。梁启超称道的是 ( )
A.林则徐 B.谭嗣同 C.康有为 D.洪秀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24.阅读下列中国晚清留学生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数年后,他们对封建礼节渐渐不大遵守,反而对个人权利、自由、民主之类十分迷恋。清政府认为留美幼童“适异忘本”“治其恶习”,将其全部撤回,只有詹天佑等二人完成学业。返回后的学生或被送入电报局学传电报,或由中国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或分赴天津水师、电报局、鱼雷局等处当差。
——《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二 自1877年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派遣海军学生远赴英、法留学,共三届留学生,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主,共派出学生82人。除7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外,共有75人学成归国,大部分成为清末海军建设中各方面高层管理的专门人才,他们后来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洋务运动时期留欧教育研究》
材料三 1896年以后,日本政府为缓和对立情绪,邀请中国派遣学生留日,亦企图通过留学生来培植它在中国的势力。张之洞等以路近、费省、传习易为由主张派遣学生留日。1896-1900年,清政府派遣留日学生总数已达143人。1901-1906年呈几何倍数增长,1906年底达17 860多人,其中自费生所占比例从1903年开始超过官派留学生,而其中官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清末留学运动》
材料四 美国某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就能取回最大的收获。”1908年,美国国会投票赞成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庚款”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奠基起了巨大的作用,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他们起作用的领域,除了科学、工业、工程这些方面,还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以及外交方面。
——《清末留学运动》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清政府对留美幼童在技术与政治上的期望。(2分)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两则材料中的留学生归国后在政治上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美日促成中国留学运动的共同原因。(3分)
(3)根据材料四,“庚子赔款”与近代哪一条约有关 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留学生的作用。(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晚清留学生情况的变化。(4分)
2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近代化探索史。在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的几十年里,中国人眼里的西方内涵的延伸,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自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二十余年间,沿海少数官员开始注视外部世界。……(三)19世纪70—80年代,机器工业由自强而入求富。(四)由科技学问推及上层建筑的教育政治体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甲午延续到戊戌,那场昙花一现式的改革,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改革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然而,当时的人们,依然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
——马勇《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沿海少数官员开始注视外部世界”指的是哪一事件 举一例“机器工业由自强而入求富”的企业。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改革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条死胡同却又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

②单元素养评估(一)(第一、二单元)
(60分钟 7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C)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禁毒先驱 D.变法志士
2.1793年10月,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给清政府的照会中提出“英国商人在舟山或宁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广州一样经商,他们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和习俗,并安分守规矩”。从材料可知 (C)
A.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英国当时和中国没有商业往来
C.英国当时想和中国自由贸易
D.英国企图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4.如表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时间 输华商品总值(英镑)
1837年 90多万
1843年 145.6万
1845年 239.4万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赔款2 100万银元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5.1861年,法国巴特勒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B)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索银4.5亿两
6.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D)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7.近代有人主张“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力图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提出这一主张的是(A)
A.农民阶级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8.“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洪秀全病逝,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攻占天京,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B)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9.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D)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10.1879年出版的《益闻录》报道:“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A)
A.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
B.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侵略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D)
A.沈葆桢→保卫新疆 B.左宗棠→助越抗法
C.刘永福→率兵入台 D.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12.“联军”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实际上,抢劫持续了八天。而后,“联军”以搜查义和团为名,进行各种各样的抢劫活动。这些“抢劫活动”发生在 (D)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3.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现象。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B)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14.2019年9月2日,山东威海海域发现“定远舰”沉没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舰遗物,“定远舰”以及沉舰遗物的发现,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有利于深入研究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的影响是(C)
A.欧洲列强开始进攻日本 B.日本称霸太平洋地区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D.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历史学家认为: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D)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17.“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维新变法(D)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是中国历史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实现了君主立宪 D.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18.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变法图强成为国民共识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西方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19.1902年,北京一所茶馆里有四人正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应该是 (A)
A.王老德 B.李老金 C.张老木 D.赵老刚
20.表格的使用有助于同类问题的归纳总结。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分类整理了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见下表。由此可以看出,他分类的依据是这些内容都破坏了中国的 (B)
条约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俄国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A.司法主权 B.领土主权 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
21.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C)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国人民的抗争 D.清王朝的崩溃
22.“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C)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北洋舰队建成 中国近代化海防逐渐发展起来
D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3.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从他的角度,他就是要迎着死亡,用自己的死,来警醒中国人,改变中国。梁启超称道的是 (B)
A.林则徐 B.谭嗣同 C.康有为 D.洪秀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24.阅读下列中国晚清留学生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数年后,他们对封建礼节渐渐不大遵守,反而对个人权利、自由、民主之类十分迷恋。清政府认为留美幼童“适异忘本”“治其恶习”,将其全部撤回,只有詹天佑等二人完成学业。返回后的学生或被送入电报局学传电报,或由中国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或分赴天津水师、电报局、鱼雷局等处当差。
——《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二 自1877年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派遣海军学生远赴英、法留学,共三届留学生,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主,共派出学生82人。除7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外,共有75人学成归国,大部分成为清末海军建设中各方面高层管理的专门人才,他们后来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洋务运动时期留欧教育研究》
材料三 1896年以后,日本政府为缓和对立情绪,邀请中国派遣学生留日,亦企图通过留学生来培植它在中国的势力。张之洞等以路近、费省、传习易为由主张派遣学生留日。1896-1900年,清政府派遣留日学生总数已达143人。1901-1906年呈几何倍数增长,1906年底达17 860多人,其中自费生所占比例从1903年开始超过官派留学生,而其中官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清末留学运动》
材料四 美国某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就能取回最大的收获。”1908年,美国国会投票赞成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庚款”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奠基起了巨大的作用,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他们起作用的领域,除了科学、工业、工程这些方面,还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以及外交方面。
——《清末留学运动》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清政府对留美幼童在技术与政治上的期望。(2分)
答:技术:希望留美幼童学习西方技术;(1分)政治:文化上遵守中国封建礼节,效忠清朝。(1分)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两则材料中的留学生归国后在政治上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美日促成中国留学运动的共同原因。(3分)
答:不同:材料二留学生政治上拥护清朝统治,材料三部分留学生倾向革命。(2分)共同原因:通过留学生在中国获取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利益。(1分)
(3)根据材料四,“庚子赔款”与近代哪一条约有关 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留学生的作用。(3分)
答:条约:《辛丑条约》。(1分)作用:中国留学生在科学、教育、外交、工业、工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晚清留学生情况的变化。(4分)
答:变化:从官派留学生为主到官派、自费留学生并重;学习内容从科技知识转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知识,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从适应政府需要为主转向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为主。(4分)
2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近代化探索史。在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的几十年里,中国人眼里的西方内涵的延伸,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自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二十余年间,沿海少数官员开始注视外部世界。……(三)19世纪70—80年代,机器工业由自强而入求富。(四)由科技学问推及上层建筑的教育政治体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甲午延续到戊戌,那场昙花一现式的改革,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改革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然而,当时的人们,依然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
——马勇《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沿海少数官员开始注视外部世界”指的是哪一事件 举一例“机器工业由自强而入求富”的企业。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改革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条死胡同却又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 (4分)
答:洋务运动。(1分)轮船招商局。(1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无法走通的,改革必然走向失败。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进步。(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
答: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近代化探索史。(2分)
论证:①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明的地主阶级开始进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呼吁变法救国,发动戊戌变法,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2分)
结论: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中不断抗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进行了不同的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探索,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不断探索,推动国家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