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地理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图为广饶(37°N,118°E)某地理老师在学校6月6日拍摄的赤道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其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与晷面垂直)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天,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的移动方向为( )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2.清华大学校园内的“行胜于言”日晷与广饶一中日晷相比,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减小 B.增大 C.一样 D.按日期作调整
下图为北极科考队在6月22日做出的相关地理信息。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如下图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则四地按方向由南到北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 C.乙、丙、丁、甲 D.乙、丙、甲、丁
4.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点火发射,约577秒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火箭点火发射时,远在伦敦的李先生要看直播是当地时间( )
A.10时44分B.2时44分
C.3时44分D.1时44分
6.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酒泉的日落方向为( )
A.西—西南 B.西北—西—西南
C.西南—西—西北 D.西—西北
7.发射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46°N)B.肯尼迪(28°N)C.酒泉(40°N) D.文昌(19°25′N)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会期10月16日—10月22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中国驻古巴(23°08′N,82°23′W)大使馆组织工作人员收看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集合时间最可能是当地时间(夏令时)( )
A.10月16日10:00 B.10月15日22:10
C.10月15日21:50 D.10月15日22:00
9.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渐慢B.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时间逐渐提前
C.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子每天在地面转过的角度减小 D.北京日落方位逐渐偏北
建筑中庭顶部,有一种采用玻璃板下铺设百叶遮阳的建筑形式,可对入射室内的光照强弱进行调节。为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百叶和正午入射光线要始终保持垂直。某地位于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下图示意中庭以及顶部百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年中绝大部分时闾百叶上方开口倾向是( )
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
11.该地百叶与地面夹角最大时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2022年4月16日上午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直立着陆,本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时,全球处于4月15日的时区约有( )
A.6个 B.8个 C.10个 D.14个
13.在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于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东风着陆场草类茂盛
C.我国东部沿海高温多雨 D.南极洲科考活动较多
14.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 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黄赤交角 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 ⑥昼夜现象 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15.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
A. B.
C. D.
16.下图中甲为河流流向,乙是沿该河AB段的河床剖面图,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在北半球
B.该河在南半球
C.该河段河流由北向南流
D.该河段河流由西向东流
2019年12月19日,持续的冷空气终于驱散了笼罩在成都(31°N,114°E)上空的阴霾,清晨8点08分,玫瑰色的太阳悬挂于蜀都大道的正上方,呈现出道路尽头的“悬日”美景。下图示意成都蜀都大道的“悬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成都蜀都大道的基本走向是( )
A.东—西 B.南—北
C.东南—西北 D.东北—西南
18.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在蜀都大道一天能够看到两次“悬日”的日期是下列的( )
A.12月19日 B.9月19日 C.6月19日 D.3月19日
19.成都蜀都大道“悬日”持续时间约15分钟,期间( )
A.地球沿黄道向东移动大约4°
B.太阳直射点向东移动大约4°
C.太阳高度升高大约4°
D.地球向东自转大约4°
20.2020年5月27日~12月8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先增大后减小
B.济南日出方位变化:东南—正东—东北
C.曾母暗沙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D.悉尼白昼长短变化:先变长后变短
图示为6月22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如图所示,地球( )
A.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 B.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
C.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D.在公转轨道上位置在近日点附近
2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
A.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 B.白昼长度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④③②
C.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 D.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①②
23.太阳能杀虫灯在金堂某地(约30.5°N)农田随处可见,其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获得电源,并在夜间放电发光,引诱害虫扑向灯源,达到灭杀害虫的目的。左图为金堂某地农田太阳能杀虫灯景观图,其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水平面夹角为26.5°,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太阳光虽不能垂 直照射金堂,但能两次直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推测其中一次直射出现在当地( )
春分或秋分前后 B.夏至或冬至前后
C.清明或白露前后 D.寒露或惊蛰前后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下图中的A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阴影表示黑夜。在一年中,A点是移动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如图,当A点移至图中最低纬度位置时,太阳直射点( )
A.可能在23°26′N上B.可能在赤道上
C.可能在23°26′S上D.可能在极圈上
25.以下有关A点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A由北向南移动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当A由南向北移动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当A位于70°N上时,太阳直射20°N或者20°S
D.当A位于70°N上时,北京的昼长比广州长
26.图中C点此时为( )
A.18时 B.日落之时 C.6时 D.日出之时
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
28.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图a)。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b),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c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0.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 )
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 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读极地投影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0°经线的交点。回答下面各小题。(20分)
(1)据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 (顺、逆)时针转动:处于极夜的地区范围是 。
(2)图示为北半球 日(节气);当天地球绕日公转线速度 (变快或变慢)。
(3)B点的地方时为 时;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太阳直射点坐标
(4)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 ;次日起,郑州昼夜长短变化趋势为 (4分)。
32.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2021年10月以来,全国多地限电,能源安全成为各媒体讨论热题,海南大力推广可再生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热水器。
材料二为了获取最佳的太阳辐射,太阳能集热面板要与太阳光线始终保持垂直,呈90°夹角,因此太阳能热水器调节杆在不同的季节要相应调节高度。
下图为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说明海南岛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点。(2分)
据图分析,海南岛大力推广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热水器的优势与意义。(10分)
据图文材料,分析太阳能热水器调节杆在冬、夏两季应如何调节(调高或低)?并说明原因。(8分)
高二年级(上)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学科试题答案卷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31题、 (1) (2) (3)
32题、 (1) (2)
高二年级(上)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学科参考答案
1.D 2.A
【分析】1.6月6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广饶(37°N,118°E)日出东北,正午位于正南方,日落西北,晷针的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所以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的移动方向为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故D正确,ABC错。
2.由于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与晷面垂直,晷针与地轴平行,则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与所在地纬度互余,清华大学位于北京(40°N)比广饶(37°N)的纬度高,该夹角就应该小,故A正确,BCD错。
【点睛】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3.D 4.A
【解析】3.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赤道上昼夜平分。据图分析可知,甲位于赤道,乙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丙位于南半球南极圈以北,丁位于北半球北极圈以南,因此四地按方向由南到北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乙、丙、甲、丁。故选D。
4. 如图所示,此时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在a处时太阳高度最低,则地方时应为凌晨零点,因此地方时应为0:00;又因为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该天中24小时都能见到太阳,说明该地出现了极昼现象,因此此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高度最低,方位为正北方向。故选A。
【点睛】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东升西落,这就是太阳视运动。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5.B 6.B 7.D
【解析】5.火箭点火发射时,北京时间为,10点44分,伦敦的李先生位于零时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八个区时,伦敦位于,东八区的西边,应用北京时间减去时差,为2点44分,B正确。故选B。
6.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是从6月5日到12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9月23日之前,位于北半球,酒泉日落西北,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酒泉日落正西,最后到12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酒泉日落西南,B正确。故选B。
7.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快,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越快,利于节省燃料,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卫星发射,结合选项可知,文昌纬度最低,最有利于卫星发射,D正确。故选D。
【点睛】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求两地的时区差(同减异加) 第二步:时间差=时区差 第三步: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差(东加西减)。
8.C 9.C
【解析】8.当地位于西5区,区时比东8区晚13小时,所以当东8区为10月16日上午10时,当地应为10月15日21:00,夏令时人为将时钟拨快1小时,所以夏令时为10月15日22:00,由于此时大会已经开始,所以集合时间应略有提前,应为10月15日21:50,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9.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介于10月16日—10月22日,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逐渐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加快,A错。北京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日出时间逐渐推迟,所以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时间逐渐推迟,B错。北京昼长减短,日出方位逐渐向东南方移动,日落方位逐渐向西南方移动,所以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子每天在地面转过的角度减小,北京日落方位逐渐偏南(偏西南),C正确,D错。故选C。
【点睛】夏令时也叫夏时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
10.B 11.B
【解析】10.材料信息显示,Q地位于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表明该地位于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因此为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一年大部分时间,百叶上方开口应背向阳光,即朝向南方,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1.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百叶与地面的夹角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的关系。因此该地百叶与地面夹角最大时的日期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为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前后,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某一时刻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距离太阳直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12.C 13.D
【解析】12.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4月16日上午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直立着陆,因此此时东八区区时为4月16日9时56分。根据所学知识,日界线分为人为日界线(180°)和自然日界线(0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180°为东西十二区,根据区时计算,着陆时180°以西应是4月16日13时56分,而180°以东则为4月15日,因此4月16日的时间有13小时56分钟,约14小时,相应的时区有14个,从而可推知4月15日的时区应该有10个时区,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13.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应该是从2021年10月16日-2022年4月16日,地球公转速度应该是先变快后变慢,A选项错误。北半球在冬半年,东风着陆场草类枯黄,B选项错误。我国东部沿海应该在夏季高温多雨,C选项错误。此时南半球处于夏半年,气温相对更高,南极洲科考活动较多,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公转变化规律:地球于每年一月初经过近日点,七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一月初到当年七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七月初到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减小,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4.A
【分析】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详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产生地方时,①对。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使地球形成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②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黄赤交角与自转无关,③、④错。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⑤、⑦对。没有自转,也有昼夜现象,⑥错。A对,B、C、D错。故选A。
15.C
【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ABD图所示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转,自转方向错误,ABD错;C图所示,北极上空观察为逆时针转动,且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过MN,由黑夜变为白昼,说明MN为晨线,C正确。故选C。
16.A
【分析】考查地转偏向力。
【详解】结合河流流向,及沿该河AB段的河床剖面图,河流的右岸侵蚀,左岸沉积,有堆积物,该河位于北半球,A对,B错。结合指向标,该河段由西北向东南流,C、D错。故选A。
【点睛】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河流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向左偏,河流右岸堆积,左岸侵蚀。
17.C 18.C 19.D
【解析】17.2019年12月19日成都正值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北京时间8:08能够看到太阳悬挂在蜀都大道的正上方,说明该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3月19日和9月19日,太阳基本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BD错误。若天气晴朗,12月19日,还能够看到“悬日”现象,但仅有一次;6月19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其运动轨迹经东南天空和西北天空,故而在蜀都大道能够看到两次“悬日”的日期应为6月19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大约每日前进1°,A错误。太阳直射点向西移动大约4°,B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每15分钟约4°,D正确。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从0°到正午最大,但不会到90°,故15分钟内太阳高度角升高不到4°,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20.C
【详解】2020年5月27日-12月8日,中间经过7月初远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先减小后增大,A错误;期间由北半球夏半年进入冬半年,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到南半球,所以济南日出方位变化:东北-正东-东南,B错误;曾母暗沙位于4°N,5月27日-12月8日直射点先向北、再向南,中间经过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C正确;悉尼位于南半球,昼长随直射点先向北后向南变化,昼长先变短后变长,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C 22.A
【解析】2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图中②地位于北回归线上,④地位于南极圈上,故②地线速度大于④地,C正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处都相同,故图中①、③两地角速度相等,A错;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每年7月初经过远日点附近,且公转速度最慢。图示为6月22日,在公转轨道上位置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在该日后还要逐渐变慢,BD错。因此本题选C。
22.由于图示为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该日后三个月内,即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③、④两地与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差减小,正午太阳高度增大,A正确;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全球白昼长度由南向北逐渐变长,因此①、②、③、④四地白昼长度由长到短依次为①②③④,B错;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侧递减,因此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④,C错;6月22日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南移,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①、②、③、④四地中③、④两地位于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D错。故本题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23.C
【详解】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水平面夹角为26.5°,当太阳光垂直照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时,可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为(90°-26.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φ-δ|(φ指金堂某地地理纬度(约30.5°N),δ太阳直射点纬度),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4°N,恰好是春分后一个节气或秋分前一个节气,即清明或白露,因此选C。
【点睛】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A 25.C 26.C
【解析】24.因为A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而在一年中,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最低纬度是66°34′。由于该半球为北半球(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所以,当A点移至图中最低纬度位置时,纬度应是66.5°N;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则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依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极昼(极夜)最低纬度数互余可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23°26′N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说明该图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在一年中,A点是移动的”,说明解答该题要考虑A点在一年的变化,既要考虑极昼,也要考虑极夜。当A由北向南移动时,既可能是极昼的范围在扩大,也可能是极夜的范围在扩大。若是极昼的范围在扩大,则当A由北向南移动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若是极夜的范围在扩大,则当A由北向南移动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A错误。同样的道理,B错误。依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极昼(极夜)最低纬度数相切可知,当A位于70°N上时,太阳直射20°N或者20°S,C正确。当A位于70°N上时,若北极点周围为极昼现象,则北京的昼长比广州长;若北极点周围为极夜现象,则北京的昼长比广州短,D错误。故选C。
26.“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说明该图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北半球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则C点所在经线位于A点所在经线以东90°,地方时比A点早6小时。图中A点所在经线处于夜半球的中间,因此A点的地方时为0时,结合“早加晚减”可判定C点的地方时为6时。故选C。
【点睛】春分过后,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夜,此后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至夏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 夏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夜范围逐渐缩小,至秋分日缩至0; 秋分过后,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此后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大;至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北极圈,冬至日过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逐渐缩小,至春分日缩至0。如此周而复始,其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27.D 28.A
【解析】27.图中信息可知,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当地经度为105°E,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8:20,太阳位于正东,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则地方时16:00太阳应位于西北方向,杆影应指向东南,读图可知,生肖虎 、生肖虎与兔之间均在东北方向, 生肖兔在正东,只有生肖兔与龙之间在东南,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8.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太阳东南升、正午在正南、西南落,杆影日出指向西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向东北,因此一日内被杆影转过的角度小于180°,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少于6个,最多为5个,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春秋时分,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29.B 30.C
【分析】29.该广场位于110°E,当北京时间12点10时,当地地方时为11点30分,太阳位于南偏东,影子朝北偏西方向,指向标为图中的②,B正确,A、C、D错。故选B。
30.该地位于40°N,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根据图中石柱高度和影长可算出此时太阳高度略大于60°,大于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50°,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2月16日和11月10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A、D可排除;影长变长,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5月8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B错;8月20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正午影子变长,C正确。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最长 ,夏至日最短。
31.(1) 逆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2) 冬至 变快
(3) 6:00 20:00 (0°,23°26′S)
(4) 赤道以北(或北半球) 昼渐长,夜渐短
【分析】分析本题以极地投影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地球运动与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关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数自西向东不断增大,西经度数自东向西不断增大。读图可以看出,图中有0°经线和120E经线,120°位于0以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转动,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北半球俯视图,图中大虚线圈是北回归线,小虚线圈是北极圈;因为弧线ACB是晨昏线,且AC是昏线,BC是晨线。根据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穿过晨昏线,从黑夜进入白昼的是晨线,反之,从白昼进入黑夜的是昏线。由此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1月初到达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并且向近日点运动,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3)根据上面分析可知,图中BC是晨线,与赤道交于B点,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日出时刻是6:00时,日落时刻是18:00时,因此,B点的地方时是6:00时;此时0°经线与晨昏线垂直相交,且平分昼半球,为太阳直射的经线,由此判断B点的经度是90°W,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上的地方时,根据经度差15°时间差1小时,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120°E经线比90°W经线的地方时早14小时。因此,此时北京时间是20:00时。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南回归线,直射的经线是0°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0°,23°26′S)。
(4)根据上面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范围是北半球(或赤道以北地区);次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因此郑州昼长夜长短变化趋势是昼渐长,夜渐短。
32.(1)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优势: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年太阳辐射总量大;意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等(任意3点即可)
(3)夏季调低,冬季调高。原因使太阳能集热面板要与太阳光线始终保持垂直,夏季该地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集热面板要与地面的夹角小,调节杆应调低;冬季该地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能集热面板要与地面的夹角大,调节杆应调高;
【分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太阳能分布规律及新能源的开发条件和意义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读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由图中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可知,海南岛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点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读图可知,海南岛大部分位于北纬20度以南地区,地处低纬度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年太阳辐射总量大部分地区在5100(106焦 米2)以上,有利于海南岛大力推广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是太阳能,清洁可再生,因此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增加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太阳辐射能能量巨大,开发了新能源,可以缓解能源紧张;太阳辐射能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3)由材料二“为了获取最佳的太阳辐射,太阳能集热面板要与太阳光线始终保持垂直,呈90°夹角,因此太阳能热水器调节杆在不同的季节要相应调节高度。”并读图可知,α=11°-H,其中H为太阳高度角,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近,该地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集热面板要与地面的夹角小,调节杆应调低;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该地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能集热面板要与地面的夹角大,调节杆应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