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荣华实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荣华实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5 21:49:14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D
【分析】由图可知,Zn比Cu活泼,Zn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据此作答。
【详解】A.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Cu表面有氢气产生,故A错误;
B.Zn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B错误;
C.溶液中氢离子被消耗,酸性逐渐变弱,故C错误;
D.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即Zn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Cu,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根据题意,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要具备两个要求:一是氧化还原反应,二是为放热反应;
A.氯气和氢气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符合题意;
B.炽热的碳和CO2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吸热,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3.A
【详解】A.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吸热反应,A项正确;
B.铝和盐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B项错误;
C.酸碱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错误;
D.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D项错误;
故答案选A。
4.C
【详解】前10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 s),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B的反应速率为0.12 mol/(L s)×=0.06 mol/(L s),所以转化的B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L s)×10 s×2 L=1.2 mol,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 mol 1.2 mol=2.8 mol,C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除了依据定义直接计算以外,也可依据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表示各物质速率之间的关系。利用好三段式思想进行可使解题思路清晰明确,快速得出结论。
5.B
【详解】A.火电站首先将化石燃料如煤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加热水使之汽化为水蒸气以推动蒸汽轮机,最后带动发电机发电,不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A不选;
B.锂电池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B选;
C.核电站是将核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选;
D.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选;
故选B。
6.A
【详解】A.强水能腐蚀五金,即金银铜铁锡,说明强水能和这些金属反应,和它是不是强电解质无关,A错误;
B.雷电可以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可以被作物吸收的化合态氮,B正确;
C.冰转化为水属于液化过程,需要吸热,C正确;
D.火树银花指的是灼热的铁水被打到半空中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和光能,D正确;
故答案为A。
7.B
【详解】相同条件下,同一反应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的计量数之比,计量数之比A:C=1:2,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2 mol/(L·min ),则C的化学反应速率为4 mol/(L·min ),答案选B。
8.C
【详解】A.酸碱中和反应为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释放能量,A属于放热反应;
B.金属与酸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释放能量,B属于放热反应;
C.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为分解反应,C属于吸热反应;
D.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D属于放热反应;
答案为C。
9.C
【详解】如果气体反应速率与其计量数之比最大,说明该反应速率最大,但前提是单位必须一致,
A. =0.15mol L 1 min 1;
B. =0.2mol L 1 min 1;
C. =0.05mol L 1 s 1=3 mol L 1 min 1;
D. =0.2mol L 1 min 1;
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速率与其计量数之比最大的是C,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C,故选C。
10.D
【详解】A.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制备无机盐NH4CNO时得到了一种晶体,这种晶体经检验是尿素,则A说法正确;
B.甲醇在能源工业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甲醇燃料电池在工作时,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能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则B说法正确;
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甲烷是天然气的成分,易燃烧,则C说法正确;
D.煤的气化、煤的液化是指将煤通过化学变化转为可燃的气体和液体,和物态变化不一样,则D说法不正确;
本题答案D。
11.A
【详解】①液态水汽化,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属于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符合题意;
③浓H2SO4稀释,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吸热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④铝热反应为典型的放热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⑥CaCO3高温分解典型的吸热反应,故符合题意;
⑦Al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⑧Ba(OH)2 8H2O与固体NH4Cl混合为吸热反应,故符合题意;
⑨C+H2O(g) CO+H2为吸热反应,故符合题意;
⑩CO2+C2CO为吸热反应,故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②⑥⑧⑨⑩符合题意,即共有5个。
故选A。
12.C
【详解】由盖斯定律,2×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③可得反应,=2×(-393.5)+(-571.6)-(-870.3)= -488.3kJ/mol,故选:C。
13.A
【详解】A.电解食盐水时,阳极氯离子被氧化得到氯气,A正确;
B.Cl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B错误;
C.可使用Cl2消毒的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会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C错误;
D.FeCl3溶液中Fe3+可以氧化Cu单质,所以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与其酸性无关,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4.B
【详解】5min后Y减少了0.5mol,则有,在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有:,得v (X)=0.15mol·L-1·min-1;,得v (Z)=0.1mol·L-1·min-1;,得v (W)=0.1mol·L-1·min-1;
故答案选B。
15.B
【详解】A.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化合反应、铝热反应、缓慢氧化反应等,A项正确;
B.氧化还原反应能用于设计电池,因为该类反应中有还原剂到氧化剂的电子转移问题,而HCl与NaOH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的转移问题,B项错误;
C.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Ba(OH)2·8H2O与NH4Cl反应、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C项正确;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D项正确;
故答案选B。
16.B
【详解】A.电能的投入使用能降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开采,从而减少碳排放,故A项正确;
B.电池充电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为电能→化学能,故B项错误;
C.Li是最轻的金属,因此具有极高的比能量,储存相同电能所需质量更低,可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故C项正确;
D.电池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地下水等环境,因此电池废弃后,需专业化处理其含有的各种重金属有害物质,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是B项。
17.A
【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详解】A. 键断裂的同时有键断裂,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符合题意;
B.单位时间内消耗同时生成均表示正反应方向,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气体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反应容器(体积不变)内的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和总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8.C
【详解】A.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所以气态水分解吸收的能量少,则△H1<△H2,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气态S的能量高于固态S的能量,所以气态S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放热越多,△H越小,则△H1<△H2,故B不符合题意;
C.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放热越多,△H越小,则△H1>△H2,故C符合题意;
D.H2(g)+Cl2(g)=2HCl(g)为放热反应,则△H1<0,2HCl(g)=H2(g)+Cl2(g)为吸热反应,则△H2>0,则△H1<△H2,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9.B
【详解】A.原电池的两电极不一定是活性不同的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石墨等,故A错误;
B.铁片上镀铜时,镀件在阴极,镀层金属阳离子由电解质溶液提供,故B正确;
C.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多种金属失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但硫酸铜只有铜离子得电子在阴极生成铜单质,所以最终导致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减小,故C错误;
D.燃料电池不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一部分会以热能形式散失,故D错误。
答案选B。
20.A
【分析】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吸热反应。
【详解】A.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A符合题意;
B.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符合化学反应基本规律,不属于化学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21.B
【详解】Zn的活动性强于Cu,在Zn和Cu组成的电池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电极方程式为Zn-2e-=Zn2+,正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综上本题选B。
22.B
【分析】依据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结合温度分析计算,△H-T△S<0说明反应自发进行,△H-T△S>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详解】△H-T△S<0说明反应自发进行,△H-T△S>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H-T△S= -122kJ mol-1-T×(-231×10-3kJ mol-1 K-1)= -122+231×10-3T,当T较小时,△H-T△S=-122+231×10-3T<0,所以反应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故选B。
23.C
【详解】A.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增大,这是一个熵增的反应,ΔS>0,A错误;
B.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就越大,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增大,这是一个熵增的反应,C正确;
D. 同一物质三态的滴值大小关系为S(g)>S(1)>S(s),D错误;
故选C。
24.D
【详解】A.电解池中的闭合回路既有电子的定向运动,也有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运动,A不正确;
B.电解池中电子只能在外电路中运动,而不能在溶液中运动,溶液导电是靠离子的定向运动,B不正确;
C.在电解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C不正确;
D.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相同时间内,阳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的电子与阴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的电子数相等,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5.D
【详解】A.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得到电子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为反应物,A错误;
B.铅蓄电池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该反应中硫酸参加反应,浓度降低,酸性减弱,pH升高,B错误;
C.粗铜中不仅含有铜还含有其它金属,电解时,粗铜中有铜和其它金属失电子,纯铜上只有铜离子得电子,所以阴极上析出的铜大于阳极上减少的铜,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降低,C错误;
D.该原电池中,正极上氧化银得电子生成银,所以Ag2O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g,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6.(1)<
(2)O2+4e-+2H2O=4OH-
(3) H2 1
(4)原电池
(5)0.1
(6)增大
(7)Ag2O或Ag2CO3
【详解】(1)燃料电池中,通入Y气体的电极为负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的Y为氢气,X为Cl2,由于燃料电池正极发生O2+4e-+2H2O=4OH-,燃料电池中的离子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燃料电池中正极氧气得到电子产生OH-,所以反应后氢氧化钠的浓度升高,即a%<b%;
(2)燃料电池B中的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Y是H2,若电解产生(标准状况)该物质,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则至少转移电子1.0;X是氯气,其中氯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4)甲池装置是铜和银构成的原电池,即装置为原电池。
(5)甲池反应前两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设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xmol,则同时生成银的物质的量是2xmol,则有64x+108×2x=14,解得x=0.05,所以导线中通过0.05mol×2=0.1电子。
(6)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实验过程中硝酸根离子移向左池,甲池左侧烧杯中的浓度增大。
(7)若乙池中溶液为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惰性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生成硝酸、氧气和银,因此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要使乙池中溶液恢复原浓度,可向溶液中加入Ag2O或Ag2CO3。
27.答案:(1)2; mol·L-1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减小;
(3)
答案第8页,共9页荣华实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 Ag-108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所示的原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极有O2逸出
B.Zn是原电池的正极
C.溶液的酸性逐渐变强
D.外电路中电子从Zn流向Cu
2.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下列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氯气和氢气的燃烧反应 B.炽热的碳和CO2的反应
C.酸碱中和反应 D.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3.下列变化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B.铝和盐酸反应
C.酸碱中和反应 D.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
4.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3.4 mol B.3.2 mol C.2.8 mol D.1.2 mol
5.能直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是
A.火电站 B.锂电池 C.核电站 D.太阳能电池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猛烈,能蚀五金。”强水为强电解质
B.“三月打雷麦谷堆”是指在雷电作用下N2最终转化成被作物吸收的化合态氮
C.刘长卿诗云“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固态冰转化为液态水需要吸热
D.“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7.已知反应A(g)+3B(g)=2C(g)+D(s),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2 mol/(L·min ),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5mol/(L·min ) B.4 mol/(L·min )
C.2 mol/(L·min ) D.3 mol/(L·min )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 B.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C.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 D.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9.已知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P(g)+3Q(g)=2R(g)+2S(g)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制备NH4CNO时得到了尿素
B.甲醇在能源工业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甲醇燃料电池能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
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气的水合物,易燃烧
D.煤的气化、煤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1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几个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H2SO4稀释 ④铝热反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CaCO3高温分解 ⑦Al与盐酸反应 ⑧Ba(OH)2 8H2O与固体NH4Cl混合 ⑨ C+H2O(g)CO+H2 ⑩ CO2+C2CO
A.5 B.6 C.7 D.8
12.已知:①


则:的反应热为
A. B. C. D.
13.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通过电解食盐水获得氯气
B.Cl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C.可使用Cl2消毒的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
D.FeCl3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
14.反应3X(g)+Y(g) =2Z(g)+2W(g)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后Y减少了0.5mol,则此反应的速率v为
A.v (X)=0.05mol·L-1·min-1 B.v (Z)= 0.10mol·L-1·min-1
C.v (Y)=0.10mol·L-1·min-1 D.v (W)=0.05mol·L-1·min-1
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l与Fe2O3的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NaOH+HCl=NaCl+H2O不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理由是反应太快,形成电流时间短暂
C.Ba (OH) 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从环境吸收能量
16.下列与电池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使用可有效减少碳的排放
B.新能源电车在充电时实现的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的转化
C.锂金属电池具有极高的比能量,可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D.电池废弃后,需专业化处理其含有的各种重金属有害物质
17.工业上常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氢气,其中一步反应原理为H2O(g)+CO(g) = CO2(g)+ H2(g) ,下面选项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键断裂的同时有键断裂
B.单位时间内消耗同时生成
C.反应容器(体积不变)内的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18.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 的是
A.2H2O(g)=2H2(g)+O2(g) △H1 2H2O(l)=2H2(g)+O2(g) △H2
B.S(g)+O 2(g)=SO2(g)△H1 S(s)+O2(g)=SO2(g)△H2
C.2C(s)+O2(g)=2CO(g)△H1 2C(s)+2O2(g)=2CO2 (g)△H2
D.H2(g)+Cl2(g)=2HCl(g)△H1 2HCl(g)=H2(g)+Cl2(g)△H2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的两电极一定是活性不同的金属
B.铁片上镀铜时,镀层金属可由电解液提供
C.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变
D.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20.各图中,表示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 B.
C. D.
21.用锌片、铜片和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2H++2e-=H2↑ B.Zn-2e-=Zn2+
C.2H2O+O2+4e-=4OH- D.Cu-2e-=Cu2+
22.某化学反应其△H=-122kJ/mol,△S=-231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A.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B.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D.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23.关于恒容密闭容器进行的反应C(s)+CO2(g) = 2CO(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S<0 B.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小
C.该反应为熵增反应 D.同一物质三态的熵值大小关系为S(g)24.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池中的闭合回路仅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B.金属导线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阳极,从电解池的阴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C.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阴极运动,阳离子向阳极运动
D.相同时间内,阳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的电子与阴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25.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Ⅰ 碱性锌锰电池 图Ⅱ 铅-硫酸蓄电池 图Ⅲ 电解精炼铜 图Ⅳ 银锌纽扣电池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B.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溶液pH下降
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
D.图Ⅳ所示电池中,Ag2O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还原为Ag
二.填空题(每题3分,除批注外,共50分)
26.Ⅰ.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节能超过,在此工艺中,物料传输和转化关系如图,其中电极未标出,所用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1)分析比较图示中与的大小: (填“>”“<”或“=”)。
(2)写出燃料电池B中的正极的电极反应: 。
(3)图中Y是 (填化学式),若电解产生(标准状况)该物质,则至少转移电子 ;X元素的分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Ⅱ.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电化学原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4)甲池装置为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2分)
(5)甲池反应前两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导线中通过 电子。
(6)实验过程中,甲池左侧烧杯中的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若乙池中溶液为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要使乙池中溶液恢复原浓度,可向溶液中加入 。(填化学式)
27.在一定条件下,向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气体A和5mol气体B,发生反应 也是气体。随反应进行,测得如下数据: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A的浓度/ (mol·L-1) 3 2.5 2.2 2.0 1.8 1.8 1.8 1.8
B的浓度/(mol·L-1) 4 3.5 3.2 3.0 2.8 2.8 2.8 2.8
(1)1min末时C的浓度为 mol·L-1
(2)反应第1~2min,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反应第3~5min,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填“>”“<”或,解释原因: 。
(3)第6min时, V正 V逆 (填“>”“<”或“=”)。
(4)平衡时C的浓度为 mol·L-1,平衡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