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1895~1898)
1.背景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义发展,民族资级壮大
康梁宣传维新思想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1895~1898)
1.背景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义发展,民族资级壮大
康梁宣传维新思想
目的:
救亡图存
发展资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何区别?
学习西方器物——学习西方制度
主张: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
思想特点:托古改制
(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1895~1898)
1.背景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义发展,民族资级壮大
康梁宣传维新思想
目的:
救亡图存
发展资义
主张: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
思想特点:托古改制
(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托古改制的目的:
减少变法的阻力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1895~1898)
1.背景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义发展,民族资级壮大
康梁宣传维新思想
目的:
救亡图存
发展资义
主张: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
思想特点:托古改制
(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2.经过
序幕: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政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 废八股,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军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1895~1898)
1.背景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义发展,民族资级壮大
康梁宣传维新思想
目的:
救亡图存
发展资义
主张: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
思想特点:托古改制
(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2.经过
序幕: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败因)
变法共103天,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了上百道变法诏令。
3.评价
: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人物 去世年龄 职业生涯
谭嗣同 33 江苏候补知府
杨锐 41 内阁侍读
刘光第 39 刑部候补主事
林旭 23 内阁中书秘书
杨深秀 49 刑部主事
康广仁 31 保甲差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1898~1900)
1.背景(略)
2.口号:扶清灭洋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1898~1900)
1.背景(略)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揭帖》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属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 瓦德西
2.口号:扶清灭洋
反帝爱国
盲目排外
3.评价
民众精神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三、民族危机的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1900~1911)
1.侵华原因
“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2.过程(略)
列强瓜分灭亡中国(根本)
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
——东南互保
■表明中央权威的衰落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3.结果及影响:签订《辛丑条约》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三、民族危机的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1900~1911)
1.侵华原因
2.过程(略)
列强瓜分灭亡中国(根本)
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
——东南互保
3.结果及影响:签订《辛丑条约》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洋人的朝廷”
清政府沦为帝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列强侵华政策由瓜分中国变为以华治华
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惩办首祸,禁止反帝赔款
划定使馆区
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辛丑条约》
洋人朝廷
经济衰败
国中之国
破坏主权
割地
赔款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割地
赔款
四口通商
开办工厂
《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赔款数量
越来越多
侵略范围
由沿海到内地,再到统治中心
经济侵略
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侵华方式
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901年·慈禧
“自今日始,我等之非清朝人矣!”
1905年·孙中山
20世纪的中国,
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1.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指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然而20世纪初,它们放弃直接瓜分中国的企图,实行“以华治华”策略。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军民顽强抵抗 B.国际社会积极调停
C.清政府的外交努力 D.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3.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列可以用来研究“百日维新”的原始史料是( )
A.“明定国是”诏书 B.影视剧《戊戌风云》
C.《戊戌变法研究》 D.连环画《戊戌六君子》
4.甲午战争之前,汉语中的“维新”一词,基本都指日本明治维新。1898年,“维新”的使用频率达到高峰,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这反映出(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B.国人积极谋求救亡图存道路
C.传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D.西方启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