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5 22:2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25.古人谈读书
朱熹:《训学斋规》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主要作品:《春日》 《观书有感》。
一、走进作者
二、初读感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叫作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三、翻译词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这(书本上)
随意地
既然
那么
译文: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一定

语气助词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重要
译文: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
译文: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小资料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朱熹的“三到”读书法对我有启发。我有时候读书心不在焉,眼睛到处乱看,也没有出声诵读的习惯,结果读书效率很差,读完收获很小。今后,我要学习朱熹的读书方法,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使自己的阅读效率逐渐提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并将这个读书方法宣传给别人,让大家都有个良好的读书习惯。
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结合自己平时掌握的文言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运用:比如文中的节选的《论语》中的三句话,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课文延伸
今天学习了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说说你今后在学习中怎么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读书呢?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明确学习目标,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