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25.古人谈读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2.这课总共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两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我会写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文言结构助词
就是
语气助词
代词,这
同“智”,智慧
语气助词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出处:《论语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翻译词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向地位低、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以……为耻
喜好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出处:《论语 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
满足
zhì,记住
倦怠
教导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出处:《论语 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生来
知识
...的人
喜好
勤奋
学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通晓万物的,我的智慧是我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勤奋求来的。”
出处:《论语 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跟进努力探索,连已经学到的知识恐怕都会丢掉。
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之第十七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及时
就(连已经学到的)
恐怕
丢掉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出处:《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sí,吃
曾经
睡觉
去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第四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道路上,要持之以恒,不做三心二意的人。
第五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就去思考,只能徒劳无益。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