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说 课 流 程
课堂评价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资源开发
教材分析
教学模式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
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
图 形 与 几 何
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测量
图形的运动或变化
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图形的位置
本课知识
直观认识平形四边形
一年级下册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五年级上册
未学知识
已学知识
平行与垂直
四年级上册
深入认识平行四边形
四年级上册
启后
承前
教
材
分
析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相关知识编排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
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
解决问题
平行与垂直的相关概念
画垂线
认识梯形的特征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四边形间的关系
平行与垂直
基础
基础
本单元知识结构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部分
知识的要求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
1.理解平行四边的概念及
其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2.认识平行四边的底和
高,会画高,明白底和
高的对应关系。
3.在观察、操作、比较、判
断的过程中,了解平行四边
形的特性。
4.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培养对 “图形与几何”的学
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 学 目 标
教材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且相等这一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正确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
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
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二、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
一年级下册直观
认识平形四边形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本单元第一小节认识了垂直与平行,掌握了画垂线的方法。
已有生活经验
学 情 分 析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一些立体或平面图形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
打下了知识基础
这些是学习本课
很好的生活经验
三、教学模式
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好的课堂教学
模式对于锻炼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
质量及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模式
我校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是“双向三段五环节”。
四 个 环 节
有效导课
有效出示
“目标”
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
有效反馈
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猜图导入,引出新知。3′
(二)明确目标,引领学习。2′
(三)引导参与,操作探究。20′
(四)练习检测,巩固提升。10′
(五)回顾整理,评价反思。5′
在对教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门学科的教
学模式,这节课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一)猜图导入,引出新知。3′
猜图导入
引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猜图”游戏导入,紧
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进一
步学习做好铺垫。
直观认识
平形四边形
一年级下册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五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
未学知识
深入认识平行四边形
四年级上册
本课知识
已学知识
认识底高,正确画高
理解特征,了解特性
学习目标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二)明确目标,引领学习。2′
【设计意图】:由本节课的学习引出教材关于这一内容的知识体系,并用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纵向脉络,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着“当做学生,简洁易懂”的理念概括出来并贴于黑板,更是起到了引领学习的作用。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揭示要学知识
展望未学知识,同时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接下来用
简洁易懂的语言概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贴
在黑板上。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三)引导参与,操作探究。20′
1.联系生活,初步感知。2′
从五个层次展开
先请学生回想生活中
在哪见过平行四边形
再从生活原型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几何直观图
【设计意图】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原型抽象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数学带进课堂,融入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2.动手操作,体会特征。4′
(三)引导参与,操作探究。20′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从材料中自选一种动手创造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实践过程中初步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学生四人一组,每人从学具袋中的4种不同材质里选一种动手创造一个平行四边形,
材料有小棒、点子图、白纸、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接下来展示4种不同作品,并分
别让学生说明制作方法。学生发现:用小棒、点子图、三角形做出的平行四边形比较
规范,而用白纸做的总不像。教师指出:这是因为没有抓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从而激
发学生探究特征的欲望。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3.讨论交流,探索特征。4′
(三)引导参与,操作探究。20′
流程:猜想 验证 发现 应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先猜测图形的特征,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和交流,最后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了猜想 验证 发现 应用这样一个研究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结合刚才自己制作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先猜一猜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能会说出对边平行、对边相等,接下来老师激励学生用手
中的学具想办法验证猜想,然后请同学汇报验证过程,得出结论,总结出平行
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征,完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最后有一个小练习,
给出几个图形,判断哪几个是平行四边形。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4.认识底高,练习画高。5′
(三)引导参与,操作探究。20′
流程:提问 解决 发现 应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己量、画,得到了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再让学生在不同组平行线间画高,可以很好地让学生领悟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教师先提出问题:“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的距离吗?”让学生自己量并画出量的线段,通过展示不同位置的画法,明确这样的线段能画无数条,然后教师指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最后让学生画出另一组底的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拉动框架的过程中发现特性,从中感悟变与不变的规律,向学生渗透世界观教育,再联系生活找出特性的应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动手操作,发现特性。5′
(三)引导参与,操作探究。20′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让学生拉动长方形框架,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特性,并从拉动的过程中感悟图形变与不变的规律,再找出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特性的实例。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四)练习检测,巩固提升。10′
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这节课的学习接近尾声,
同学们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
练习的欲望,然后学生独立完成达标练习卷,达标题
目包含本节课知识点和重难点,做完后集体订正,评
价学习效果。
当堂达标练习卷
40
18
31
一、填一填:
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 )且( )。
2.平行四边形可以画( )条高。
3.右图平行四边形的底长( )厘米,高( )厘米。
4.把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拉成直角,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 )或( )。
5.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76cm,把它拉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二、辨一辨:(用“√”或“×”表示)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
2.平行四边形有2条高。( )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
4.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画高,能画无数条。
( )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三、选一选:
1.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 四边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 )。
A、大 B、小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画( )垂线。
A、一条 B、两条 C、无数条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四、画一画:
1.在图1里画一条线段,把图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图1 图2
2.在图2里画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五、考考你:
1、如图所示,DH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说明理由。
2、在图中两条平行线之间画2出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再想想,能画多少个?
3、右图中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
H
C
A
B
D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四)练习检测,巩固提升。10′
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这节课的学习接近尾声,同学们想
不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然后学
生独立完成达标练习卷,达标题目包含本节课知识点和重难点,
做完后集体订正,评价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进行考察,练习内容有层次性,了解学生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当进行能力考核,同时,练习内容以测试形式集中进行,能更好的进行有效反馈。
(五)回顾整理,评价反思。5′
数学学科
教学设计
分三个层次: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小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
思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理解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了解特性:具有不稳定性
认识底高
正确画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底
高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以突出教学目标为特点,每个目标对应一个知识点,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六、课堂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
同学
学生本人
数学学科
课堂评价
书面测试
课堂观察
口头提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本节课的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评价主体有教师、同学、学生本人。在评价方式上,有学习过程中的口头提问和课堂观察,练习反馈中的书面测试等。
七、资源开发
数学学科
资源开发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恰当使
用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
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数学活动
的质量。”
数学学科
资源开发
资源开发
工具资源
文本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
猜图导入
教材是重要的文本资源,结合教材进行合理开发能发挥教材的最大效用。如本节课,教材通过几幅图直接引出了平行四边形,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知识间的联系,采用了猜图形的游戏,巧妙的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导入新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学具,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模型和较难想象的几何体。本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小棒、点子图、白纸、三角形纸片、吸管框架等学具,用以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并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节课,利用课件制作了知识树、呈现了生活中的图片,给学生以更感性的认识,降低了学习难度,活跃了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