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5《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5《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16 10:4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5、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具有能量。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课件、
器材:音叉、钢尺、烧杯、水槽、蜡烛、鼓、矿泉水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塑料小彩球
师:这是会跳舞的小豆豆,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它就会跳舞。学生产生浓重的求知兴趣,并表示疑问。将小彩球放在喇叭上,播放音乐。学生看到会跳舞的大米粒,引发兴趣。
师:你知道是什么让它跳舞吗?
学生: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秘密,出示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生活中有哪些声音?
1、出示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学生辨别,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声音。
2、师:你能用你的身体器官产生声音吗?
学生展示。
3、师: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叫、蝉鸣,城里车水马龙的声音。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你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用实验器材制造各种声音。
1、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用各种器材制造声音。
2、出示注意事项,让学生阅读并按要求填写实验记录单。
3、学生开始实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完善实验方案。
①敲击音叉后,迅速将其放人水中;不敲击音叉直接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②用两个杯子相互倒水,观察实验现象。
③吹塑料瓶,听是否发出声音,同时摸塑料瓶;
④压钢尺,听声音......
5、学生领取所需材料,分组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思维导航:
①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有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么
②直尺、水、空气等物品发声时,分别出现了什么现象
③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④学生交流、汇报后,总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出示)。
6、根据音叉、橡皮筋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7、“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发现不发声物体的特点”学生动手实验怎样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停止发声的
小结: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
知识拓展:
(1)提问:你知道人是怎样发声的吗?
(2)学生讨论后老师解释:人体的脖子中间有个器官叫喉,里面有个结构叫声带,我们说话的声音就是在气流的带动下,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3)活动:请大家摸到喉结上边,从两侧轻轻捏住,然后发出“啊”,感觉声带的振动。
(三)探究声音具有能量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敲击鼓面实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蜡烛的火焰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引导思考:为什么会蜡烛的火焰会产生晃动?
2.音响的声音很大时,震的耳朵疼,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音响的声音会震的耳朵疼?小结:声音具有能量。
三、拓展活动
说一说物体哪部分振动发出声音。
1.音乐家能利用琴弦的振动,演绎出许多美妙动听的曲。
2. 溪水叮咚是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3.青蛙靠气囊的振动发声。
4.蝉腹部的发生器振动发出声音
5.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以及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总结:
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