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_16.1 阿房宫赋 (第二课时)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_16.1 阿房宫赋 (第二课时)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08:0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阿房宫赋》第二课时
—统编版—语文—第八单元
学习目标
1.疏通三、四段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把握文章结构。
2.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了解作者对秦亡的看法,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温故知新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弊在赂秦也。”
——苏洵《六国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房宫
二、疏通文本 明晰结构
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一段:描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
第二段:描写阿房宫内奢侈的生活。
(一)疏通文本(第三段)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念:顾念
爱:喜爱
尽:形容词作动词,取尽
第一层
斥责始皇只顾私利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负:动词,承担
使:动词,让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第二层
痛斥始皇纵欲纷奢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古义 可惜
今义 同情
焦土:名词作动词,化为焦土
举:被攻占
炬:放火
第三层
秦皇无道,自取灭亡
第三段
铺叙秦之抢掠行径。
斥责秦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以致民怨沸腾、众叛亲离。
指出秦灭亡之必然。
点明正是由于秦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揭竿而起,一举灭秦。
(二)疏通文本(第四段)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族:名词作动词,没族,灭族
使:连词,假使,如果
爱:爱惜
而:连词,表修饰
以:连词,来
第一层
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在于不能施仁爱民。
判断句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1哀之;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4也。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朝的人;③是指唐朝以后的人。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借鉴
宾语前置
第二层
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第四段
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共同、根本原因:
不施仁政,不爱其民。
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并劝诫当朝者吸取教训。
(三)文章结构
第一段:描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
第二段:描写阿房宫内奢侈的生活。
第三段:夹叙夹议秦始皇的荒淫、奢靡,指出秦王朝因“纷奢”与“骄固”而亡国。
第四段:议论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
(三)文章结构
第一段:描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
第二段:描写阿房宫内奢侈的生活。
第三段:夹叙夹议秦始皇的荒淫、奢靡,指出秦王朝因“纷奢”与“骄固”而亡国。
第四段:议论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
第三段:议论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
第四段:夹叙夹议秦始皇的荒淫、奢靡,指出秦王朝因“纷奢”与“骄固”而亡国。
结构严谨,思路缜密。
三、探究主旨 体会精神
(一)探究文章主旨
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什么?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一)探究文章主旨
秦灭亡的原因
掠民之多
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耗资之巨
负栋之柱 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人民反抗
——叫、举、炬
积怨
爆发
(一)探究文章主旨
总结教训警示后人
(二)体会作者精神
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教训,讽谕朝政。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时,本应极言后果,表达愤慨,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房宫
(二)体会作者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杜牧
“可怜”“可惜”
目睹现实,感慨万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不安之情,忧愤之心。
(二)体会作者精神
爱国忧民之情、心怀天下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杜牧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家国的关切之心。
“蜀山兀,阿房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大兴土木的批判。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将心比心,爱民念民。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对现实的理性认识。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对历史规律的洞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二)体会作者精神
泊秦淮
杜牧〔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品评历史、借古讽今之作
过华清宫(其一)
杜牧〔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体会作者精神
关心世事、爱国忧民之作
过勤政楼
杜牧〔唐代〕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四、课堂总结
“历史不是叫人哭的,也不是叫人笑的,乃是叫人明白的。”
——陈衡哲
图片皆来源于网络
对国家民族关怀的博大情怀
处兴思亡的辩证理性精神
孟子
杜甫
范仲淹
杜牧
鲁迅
五、课后作业
1.单元学习任务: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小组选定一个议题(如“古代士人的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等),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
1.单元学习任务: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小组选定一个议题(如“古代士人的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等),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
一是明确发言提纲中的内容,从本单元课文当中分析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二是明确情境任务,注意对象与格式。
魏征:提出居安思危,积其德义的谏言。看清时弊,敢于直谏。
王安石:表明坚持推动变法的决心。迎难而上,力图除去国家宿弊。
杜牧:劝谏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施爱百姓。爱国忧民,针砭时弊。
苏洵:警示当朝,提醒统治者不要为辽、西夏积威所劫。抨击现实,关怀天下。
青年在如今的时代该拥有怎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何为责任与担当
志存高远
敢于担当
勤奋学习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