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1、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 说一演绎法”的内容
B.“测交试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卵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 (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l:11)”属于推理内容A2、对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①选作杂交试验的2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
②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
③一定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
④一定要让2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
⑤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①②④三、分离定律的应用
(一)应用分离定律判断显隐性
1、定义法(纯合亲本、相对性状、后代数量符合统计学数量)例如:豌豆 纯合黄粒×纯合绿粒→250黄粒
显性为黄粒
豌豆 黄粒×绿粒→250黄粒 ,植株总数为250株
也可判断黄粒为显性双眼皮×单眼皮→一个双眼皮 不可判断显隐性例题1: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籽粒,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相互混杂 B.“非甜”是显性C.“甜”是显性 D.“非甜”是隐性B2、性状分离法(“同生不同,同显”)
即同性状杂交,后代出现新性状,新性状为隐性。同性状为显性。理论基础:DD × DD →DD
DD × Dd →DD:Dd
Dd× Dd →1DD:2Dd:1dd例题2: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 高茎×高茎→高茎B. 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C. 矮茎×矮茎→矮茎D. 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B 说明:对自花传粉的植物而言,通过自交的方法是一种更为简单,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如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是纯合体,可进一步利用定义法进行判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控制眼皮的基因用A、a表示)的遗传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内容,分析回答:根据上表中第________组调查结果,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
中的隐性性状是_________。三单眼皮 性状分离法更多应用于动物的显隐性判断和遗传图谱中的判断双亲无病,生一个有病的孩子,则有病的性状为隐性:如白化病双亲有病,生一个无病的孩子,则有病的性状为显性:如并指等见课本P8的基础题第4题(05.全国卷Ⅰ.31)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解题思路 : 由结果反推现象(逆向思维求证 ) 答案:不能确定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的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牛。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动物性状的显隐性确定最基本方法是杂交 解题思路 : 答案:
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二)、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的鉴定
(这类题型一般先要根据题意分清显隐性)1、对植物而言,
1)自交法 除少数植物为雌雄异体如菠菜,大多数为雌雄同体,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因此用自交的方法可鉴定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同时也方便育种过程中保存纯合子个体。2)测交法 测交的一方亲本为隐性纯合子,因此通过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可以清楚的显示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从而推测相应的结果。
DD × dd→Dd 全为显性,则为纯合子,基因型为DD
Dd × dd →Dd:dd 显隐性比例为1:1则为杂合子, 基因型为Dd
dd× dd →dd 全为隐性,则为纯合子,如表型模拟2)对动物而言,
由于动物极少有雌雄同体的,因此动物的纯合子、杂合子及基因型的确定只能用测交法例题4:必修2课本P8拓展题1例题3:自测题P267第3题作业:P268第11题8、(2002.天津22).科学家应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种抗虫棉,它能产生毒素,杀死害虫,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种植。科学家还研究了害虫的遗传基础,发现不抗毒素对抗毒素为显性(此处分别用B和b表示)。据此回答:
(1)种植抗虫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 ??? 。
(2)棉田不抗毒素害虫的基因型为 ? ;抗毒素害虫的基因型为 ??? 。
(3)不抗毒素害虫与抗毒素害虫杂交,则子代的基因型为????? 。(1)不用或少用农药 ?
(2)BB,Bb;bb ???
(3)bb,Bb并指Ⅰ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导致个体发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已知一名女患者的父母、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患者,祖母和外祖母表型正常。(显性基因用S表示,隐性基因用s表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女患者及其父母的所有可能基因型。女患者的为___________,父亲的为___________,母亲的为___________。
(2)如果该女患者与并指Ⅰ型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 ?????? 。
(3)如果该女患者后代表型正常,女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1)Ss或SS, Ss,???????? Ss
(2)SS????? Ss??????? ss
(3)Ss16、(2008.北京理综)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答案为:D15、(2006.广东文理综合)广东省是地中海贫血症高发区,该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重型和轻型两种类型.重型病人为隐性纯合子,轻型病人为杂合子.患有轻型地中海贫血症的女子与一位正常男子结婚,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A. 3/4??????????? B.1/3????????????? C.1/4????????????? D. 1/23、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实验中,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受粉方式)。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9/10和1/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 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2)用遗传图表示甲组的实验过程(相关基因用T、t表示)。
(3)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 环节。
(4)乙组实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 (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这些玉米棒的玉米粒情况是 。解析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出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写遗传图解时注意必要的文字说明(表现型及其图注等)及其比例关系。乙组实验中出现了甜玉米这一隐性性状,说明甜玉米有自交现象,亲本B上发现有甜玉米,就说明亲本B是甜玉米亲本,可以推测套袋环节可能出了问题。亲本B上的非甜玉米都是杂合子,因此杂合子是9/10,播种后观察其后代玉米粒情况,其实就是观察其自交后代的玉米粒情况,可以采用基因频率计算,因为杂合的Tt占9/10,tt占1/10,因此T、t的基因频率分别是9/20、11/20,所以T ∶tt=(400-11×11)∶(11×11)=279∶121。答案 (1)显性
(2)如图所示(注意写全基因型、表现型、符号及比例)
(3)套袋(4)甜(5)非甜玉米∶甜玉=279∶121推导题(以多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为例),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1)从亲代推导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的种类及比值
亲代产生子代经历了减数分裂形成配子、雌雄配子受精发育形成子代的过程。
若已知亲本的基因型,其产生配子的基因和比例等于每对基因单独产生配子的基因和比例的自由组合;产生配子的种类数等于每对基因单独产生配子的种类数的积,或等于杂合基因对数(n)为指数的2的n次幂即2n。
若两亲本相交配,其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每对基因单独相交产生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的积;子代个别基因型或表现型等于每对基因单独相交产生的个别基因型或表现型的积;子代全部基因型或表现型等于每对基因单独相交产生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的自由组合。解此类题方法主要有棋盘法、分枝法和概率乘加法。例:(2002年武汉市调考题),航天搭载实验中,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实验鼠,已知B决定毛黑色,b决定毛褐色,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请推导实验鼠繁殖后,子代表现型比的理论值:黑色:褐色:白色为_________,因受太空环境(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实验鼠产下的后代全为白色,则这些白鼠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__种。棋盘法:先写出亲代产生的雌雄配子,然后用棋盘表格画出两性配子结合后的基
因组成,分析表格基因型及比例。 分枝法:将自由组合规律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分离规律,列出其配子的基因及比例,
然后分别组合,得出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概率乘加法: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遗传其后代基因型比例为:
Bb×Bb=1/4BB :2/4Bb :1/4bb
Cc×Cc=1/4CC :2/4Cc :1/4Cc。
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后代基因型比例为(乘法原理):1/16BBCC :2/16BBCc :1/16BBCC :2/16BbCC :4/16BbCc :2/16Bbcc :16bbCC :2/16bbCc :1/16bbcc
其表现型(加法原理)为:
黑色1/16BBCC+2/16 BBCc+2/16BbCC+4/16BbCc=9/16
褐色1/16bbCC+2/16bbCc=3/16
白色1/16BBcc+1/16bbcc+2/16Bbcc=4/16
则:黑色 :褐色 :白色为9 :3 :4,白鼠的基因型最多有3种。9 :3 :43(2)从子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亲代基因型及表现型
凡表现型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型一定是纯合体;凡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型中至少含有1个显性基因。
若子代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其双亲均至少含有1个隐性基因;若子代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其双亲中至少有1个含显性基因呈显性性状。
解此类题方法主要有隐性法和填空法。 例:(1996年上海高考题),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两只公鸡A和B与两只母鸡C和D分别进行杂交,这4只鸡的表现型都是毛腿豌豆冠。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
A×C——毛腿豌豆冠 A×D——毛腿豌豆冠
B×C——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B×D——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这4只鸡的基因型分别为: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
这4只鸡的表现型都呈显性性状,说明均至少含有1个显性基因F和E(填空法);从后代出现隐性性状光腿可推断出B和C均含1个隐性基因f,从隐性性状单冠可推断出B和C均含1个隐性基因e(隐性突破法)。这样利用4组交配可推断4只鸡的基因型。 (3)从子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的比例推导亲代基因型及表现型
多对等位基因中的每一对等位基因们遵循基因分离规律。而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共有6种情况:
亲本基因型 条本表现型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 显×显 AA 全显
AA×Aa 显×显 AA :Aa=1 :1 全显
AA×aa 显×隐 Aa 全显
Aa×Aa 显×显 AA :Aa :aa=1 :2 :1 显 :隐=3 :1
Aa×aa 显×隐 Aa :aa=1 :1 显 :隐=1 :1
aa×aa 隐×隐 aa 全隐
解此类题方法主要是根据于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的比例,可推断出亲本的每一对等位基因组成,再把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组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