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阶段性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阶段性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6 09:1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阶段性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16题)
1、人们常用在空气中含量为0.94%的气体来( )
A. 作食品保护气 B.做燃料 C.做霓虹灯的填充气 D.作气体肥料
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下列各图中 “ ” 和 “●”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 B、 C、 D、
4、空气能供动物呼吸,主要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5、下列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液化时呈淡蓝色
B.氧气不易溶于水
C.氧气能燃烧、供给呼吸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6、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加热;④把集气瓶灌满水倒置在水槽中;⑤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⑦收集气体;⑧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④⑥⑦③⑧ B.②①⑤④③⑦⑧⑥
C.①②⑤④③⑦⑧⑥ D.②①⑤③④⑦⑥⑧
7、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8、现有a、b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其中一份加入二氧化锰,同时加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表示加入二氧化锰,b表示不加二氧化锰
B.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
C.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能改变生成物质量
D. 加入二氧化锰后,氯酸钾分解速率加快,同时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下降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15g固体药品时,先放药品,后放砝码
B.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用滴管取液体时,先挤压橡胶帽(排空气)并伸入液体中,后松开取液
D.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10、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氧气接触时,二氧化硫会部分转化为三氧化硫,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可能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  )
A.催化剂 B.氧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11、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 ——切割玻璃
B、不锈钢耐腐蚀 ——制造医疗器械
C、氮气的性质不活泼 ——用作保护气
D、石墨有导电性 ——生产铅笔芯
12、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一瓶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
13、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 O2 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B.用高锰酸钾制 O2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往试管装药品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双手捂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里
D.使用滴管吸取试液时,先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再用手指捏紧橡胶头
1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15、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 O 2 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 O 2 含量的是( )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 1 处
16、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可燃性
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二、填空题。
17、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18、氧气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    味,呈    态;    (填“易”或“不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    ;等等。
19、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0、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用________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部分烧红,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C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燃烧停止后,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点燃 。
(2)木炭在空气中点燃 。
(3)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三、实验题。
22、探究:为什么燃烧的程度不一样?
问题:学完氧气的性质后,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你能回答有关问题吗?
实验:(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氧气(原理是 ),正放在桌上备用。
(2)取一瓶氧气,倒立过来后再拿走玻璃片,并立刻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图A所示),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 性。
(3)取另一瓶氧气,按图B的方式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也复燃了,且比A中更 ,说明 。所以盛氧气瓶应瓶口向 放置。
23、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这一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1)提出问题:什么物质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猜想与假设: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
【假设一】小芳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假设二】小华同学:铁钉里的铁是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I: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带火星木条复燃 假设一成立
实验Ⅱ: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铁粉,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无现象 假设二 不成立(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4)讨论与交流: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确切地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 还要验证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5)反思与评价:小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验Ⅱ”中一直没有现象的试管,过了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也出现了气体,你能猜想其中的原因吗? 。
四、计算题。
24、)成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大约需要空气多少L,质量是多少?(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阶段性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16题)
1、人们常用在空气中含量为0.94%的气体来( )
B. 作食品保护气 B.做燃料 C.做霓虹灯的填充气 D.作气体肥料
【答案】C
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C 
3、下列各图中 “ ” 和 “●”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4、空气能供动物呼吸,主要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5、下列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液化时呈淡蓝色
B.氧气不易溶于水
C.氧气能燃烧、供给呼吸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答案】C 
6、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加热;④把集气瓶灌满水倒置在水槽中;⑤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⑦收集气体;⑧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④⑥⑦③⑧ B.②①⑤④③⑦⑧⑥
C.①②⑤④③⑦⑧⑥ D.②①⑤③④⑦⑥⑧
【答案】C
7、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答案】B
8、现有a、b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其中一份加入二氧化锰,同时加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表示加入二氧化锰,b表示不加二氧化锰
B.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
C.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能改变生成物质量
D. 加入二氧化锰后,氯酸钾分解速率加快,同时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下降
【答案】C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15g固体药品时,先放药品,后放砝码
B.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用滴管取液体时,先挤压橡胶帽(排空气)并伸入液体中,后松开取液
D.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答案】C
10、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氧气接触时,二氧化硫会部分转化为三氧化硫,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可能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  )
A.催化剂 B.氧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答案】A
11、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 ——切割玻璃
B、不锈钢耐腐蚀 ——制造医疗器械
C、氮气的性质不活泼 ——用作保护气
D、石墨有导电性 ——生产铅笔芯
【答案】D
12、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一瓶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
【答案】C 
13、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 O2 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B.用高锰酸钾制 O2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往试管装药品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双手捂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里
D.使用滴管吸取试液时,先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再用手指捏紧橡胶头
【答案】B
1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A
15、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 O 2 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 O 2 含量的是( )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 1 处
【答案】D
16、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可燃性
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案】A
二、填空题。
17、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答案】有害气体 烟尘
18、氧气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    味,呈    态;    (填“易”或“不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    ;等等。
【答案】无 气 不易 略大
19、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物理变化
20、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用________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部分烧红,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C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燃烧停止后,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坩埚钳 外焰 充分利用集气瓶中的氧气
(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碳+氧气——→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验证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
21、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点燃 。
(2)木炭在空气中点燃 。
(3)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答案】(1)
(2)
(3)
(4)
三、实验题。
22、探究:为什么燃烧的程度不一样?
问题:学完氧气的性质后,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你能回答有关问题吗?
实验:(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氧气(原理是 ),正放在桌上备用。
(2)取一瓶氧气,倒立过来后再拿走玻璃片,并立刻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图A所示),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 性。
(3)取另一瓶氧气,按图B的方式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也复燃了,且比A中更 ,说明 。所以盛氧气瓶应瓶口向 放置。
【答案】(1)氧气不易溶于水 (2)助燃
(3)剧烈;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上。
23、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这一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1)提出问题:什么物质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猜想与假设: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
【假设一】小芳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假设二】小华同学:铁钉里的铁是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I: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带火星木条复燃 假设一成立
实验Ⅱ: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铁粉,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无现象 假设二 不成立(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4)讨论与交流: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确切地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 还要验证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5)反思与评价:小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验Ⅱ”中一直没有现象的试管,过了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也出现了气体,你能猜想其中的原因吗? 。
【答案】(3)不成立
(4)还要验证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5)铁与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
四、计算题。
24、)成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大约需要空气多少L,质量是多少?(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答案】40L;51.72g